湖北省平行志願及高考志願填報對策?

湖北省高考實行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在填報志願時要考慮哪些因素呢?下面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認真研究往年各院校在湖北省的錄取情況

考生應根據自己的考分給自己合理定位。湖北省今年仍是知分填志願,考生要充分利用《報考志願參考》和《湖北招生考試》等書刊,查出自己心儀的一些院校往年錄取分數及今年的招生人數,以及這些分數在往年高考考生分數中的大致排名情況。因湖北省今年是第一次在一本院校中實行平行志願,考生在參考院校往年(至少三年)錄取資料時,最好不要參考院校往年錄取的最低分,根據已經實行平行志願的其他省區市近幾年的情況看,一般實行平行志願的第一年各院校的錄取線(高出相應批次省控制線的分數)都會較以往幾年有所上漲。考生參考學校往年錄取平均分會更有把握,並且要查出該平均分在當年湖北省高考考分位次(可從網上查得)。考生可對比相關院校當年的錄取平均分和各分數段的人數推測出各院校的錄取位次範圍,以此作為填報志願的重要依據。

二、填報平行志願時要“前衝中穩後保

考生要在“前衝中穩後保”的原則下拉開院校間的梯度。“前衝”就是(1)志願〔也可考慮加上(2)志願〕選擇你最想上的較好大學,即選擇一所往年錄取位次略高於自己位次且自己又非常喜歡的院校,即“跳一跳,夠得著”的院校;“中穩”就是在中間選擇2~3個志願選擇自己喜歡的且以自己的分數、位次報考把握較大的院校,通常選擇“穩”的院校往年的錄取位次不能高於考生的位次,可與考生的位次相當或者比考生的位次稍低;“後保”就是要在最後的1~2個志願中填報的院校是保底的,即你選擇的這所保底院校以往幾年的錄取位次都比你所處的位次低。這樣填報的志願應比較科學合理。

三、謹慎對待“服從專業調劑”

考生如果對專業不是特別挑剔的話,建議選擇“服從專業調劑”,這對於考分優勢不太大的考生會有利,因平行志願不填“服從專業調劑”被退檔的可能性較大,而填了“服從專業調劑”會增加你被錄取的機會。

有的考生會擔心自己會被調劑到不滿意的專業。持這種想法的考生仍應謹慎對待“服從專業調劑”。請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現在有不少院校實行大類招生,這些院校在新生錄取時不再細分專業,而是等考生進入院校學習一段時間後,對專業有了認識後再通過考核,細分專業。因此,對這些實行大類招生的院校而言,考生填報“服從專業調劑”對考生的專業分配影響不大。

2.剛畢業的高中生在選報專業時,大多對選報的專業內涵也並不十分了解,而是僅憑一些諮詢或臨時在填報志願輔導資料上找的一些對某些專業比較膚淺的瞭解。如果你確實對專業太在意,最好多找在相關專業在讀或已畢業的學長問問,他們會有切身感受,評價會相對客觀。不過,他們的評價也可能包含個人興趣和感情因素,所以要較廣泛地聽取這些意見。

3.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冷門專業不一定是不好的專業,不見得就是沒有前途。

4.即使考生被調劑專業錄取後,通過一段時間學習發現仍舊對這個專業不喜歡或不感興趣,還有轉入自己喜歡專業的機會。很多院校對於新生調專業都有明確的規定並在官網上公示,多數會通過考試改變專業,所以一進校就要了解相關資訊並早做準備。

平行志願對高分考生非常有利,對分數、位次沒有優勢的考生而言,利就不那麼大了,應以能錄取為總的原則。傳統志願的填報方式,低分考生還能利用學校以往的大小年等現象選擇心儀的院校。但實行平行志願後,這樣成功的機率就小得多。

四、不要過分追捧省內院校

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幾乎每年都出現了湖北省內某些院校受追捧,省外某些很好的院校受冷落的現象,因此會出現較高分在省內上二流學校,相近的分在省外上一流高校的情況。雖然今年湖北省一本實行平行志願,這個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會比往年要小一些,但仍可能出現。第二、三、四批志願因仍是傳統志願填報方式,更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填報志願不能把眼睛總是盯著省內高校,現在的交通、物流都很暢通,不易出現上學不方便、生活不習慣的情況。

五、不要有地域歧視

多年的錄取結果證明,天南海北蘇杭廣(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蘇州、杭州、廣州)所在地的院校錄取分數明顯高於東北、南北、西南等地同類院校。如像蘭州大學、吉林大學等都是很強的大學,歷年來在湖北省錄取分數都較低,這是很不正常的。有些考生會認為學校地理位置對以後畢業找工作會有很大的影響,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其實,學校的地理位置再好也只有四五年,而好學校,好專業可“享用”一輩子。

六、不要對地礦農林院校有偏見

有的考生一看到地礦農林院校,就本能地覺得學校不好,認為這些學校畢業後從事的是艱苦行業;一聽到財經、科技、理工等字眼,就覺得這些院校實力一定很強,畢業去向一定會好,這是很大的偏見,常常造成那些財經、科技、理工等院校錄取分數居高不下,而那些地礦農林院校錄取分數偏低,甚至有時要通過徵集志願才能完成招生計劃。事實上,很多地礦農林院校的某些專業的實力往往是一些綜合大學都難以匹敵的,再說,隨著科技、社會的進步,地礦農林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不一定就是從事艱苦行業,甚至畢業時可能更易就業,日後事業上也可能更易成功。

七、最好不要由父母包辦

不少考生對學校、專業一片茫然,而父母的閱歷更豐富,且不少父母會將他們沒有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子女向上,所以常會出現志願由父母包辦的情況。這並不好,其實,現在相關資訊從網上很好查得,只要多花時間,多用心,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智力特點自己選擇是最合適的。

八、重學校還是重專業要因人而異

這是絕大多數考生很糾結的問題,能考六百大幾十分的人畢竟極少,就算考分達六百四五十分也會面臨是選擇好學校還是好專業的問題,畢竟兩者很難兼得。

名牌大學的學習氛圍、硬體設施、師資力量、文化底蘊、學術空氣等,都是其他普通院校無法相比的,學生上名牌大學除了學一門專業知識外,在綜合素質上更易得到全面提升,還能交到終生受益的朋友、學校的品牌效應和優秀的同學也是潛在資源,考研、出國等深造的機會也更多。前些年有人戲稱當時是“滿清政府”,現在又有人戲稱是“大清王朝”,雖是戲言,但很有幾分真實。

對考生來說,好的專業,特別是自己很感興趣的專業也非常重要。學校牌子再響,學生所學的專業實力不強或對該專業不感興趣,可能難學到真本領,畢業後也難以就業。前面提到,現在很多學校規定入學後可調專業,但要注意,這樣調專業是有一些限制的,不是想調就都能如願的,多有比例限制且要通過考試,有的院校並不允許新生調進很熱門很強勢的專業(而想調出則可以)。還有的考生會說專業不重要,綜合素質提高後,畢業改行也非難事,這對文科專業來說相對較易,但對理工醫農的很多專業來說,隔行如隔山,要改行是很困難的。

總之,是重學校還是重專業要因人而異,有一個觀點可供參考,一本重學校,二本重專業,三本重就業,四批重技能。我們學校曾有一名畢業生,當年高考剛夠重點線,上了吉林大學,讀自然辯證法專業,碩士生階段在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學的是物理專業,後在華中理工大學學計算機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上海打拼,多年前已是一名成功人士。筆者接觸過不少學生本科讀的是二本、三本,但經過努力,考上重點大學研究生的。事在人為,高考發揮得不好的考生,填好志願,就相當於多考十多分甚至幾十分,日後努力,仍會有光明的前景。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