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幾年的化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初中化學應試的技巧與策略,在中考中雖然比不上高考那樣激烈,這幾年大多數重點中學把考分提高,使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對待,所以為了儘可能減少非知識性因素而失分,考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備考:
方法/步驟
一、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
有信心,才能成功,沒有信心就沒有希望,信心不足就會在考場上心慌意亂,影響自己應有水平的發揮,所以拿到試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粗略看一遍試卷,做到心中有數,但對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必介意。
二、合理地把握時間,儘量延長有效時間
近幾年的中考題不像以前的那樣,不一定把難的題目放在後面,而是把難易題目以波浪形式分佈,這也是對考生能力品質的考察,只有處變不驚,遇難不亂,科學靈活地運籌時間,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做題多得分。應做到以下兩點:
1.先放過較難的題目,待會做的題目完了以後再回頭去思考。有時對平時很熟的知識點突然卡殼,此時不要急於求成,要暫時放過,也許在後面的做題過程中突然記起來。否則,越想越急,越急越記不起來,最後因小失大。
2.對於“選擇”“填空”兩個題型裡設計的計算問題,其中多有巧解妙解,注意廣開思路,少做無用功,以增加有效時間。
三、掌握思維方法,題目由難變易
近幾年的考題注重考察基礎,並側重考查能力,核心能力為思維能力。常用的思維能力有以下幾種:
1.發散思維
即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從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層次去尋找答案。
2.逆向思維
即從要求的問題出發,一直推理到已知的條件上,從而得以解題,此方法適用於物質製備題和計算題。
3.整體思維
即對於一個化學問題,不糾纏細枝末節,從全域性出發,分析前與後兩種狀態,挖掘和發現整體結構中的不變數等關鍵條件,運用守恆法來解題,從而簡化了解題的步驟。常用於質量守恆問題的解決。
4.極限思維
即把研究的問題通過假設的方法推理到理想的極限的方法,從而使問題得到速解。極限思維尤適用於選擇題和一些比值或無資料的計算。
5.類比思維
根據物件的相似或不同,不難推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或相同。該思維方法多適用於酸或鹼及鹽的性質運用題上。
四、儘量減少失誤,力爭多得分數
根據有關統計,因失誤而失去的分數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誤,在有效的時間內把會做的題目都做對,這就有很大的進步,通常易失誤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要認真審題
在題目的問題中,通常出現以下詞:正確與錯誤、大於小、強於弱、能與否,由強到弱或由弱到強,名稱與符號,化學式與化學名稱等,即使題目會做,由於不注意上述詞語,就有可能造成失分。
2.注意各量的單位
原子的質量(g)、相對原子質量(1)、溶解度(g)、質量分數、濃度互換時的體積易錯等。
3.題目中隱含性的限制條件
如:(1)質量守恆定律中的“質量守恆”“參加反應”“各物質質量總和”;
(2)溶液為均勻透明,但不一定為無色;
(3)pH=0的溶液;
(4)酸性和鹼性溶液中的H+和OH-;
(5)一些有顏色的離子,如Fe3+、Fe2+、Cu2+等。
4.注意常見符號的使用
如:“=”“→”“↑”“↓”,離子的電荷與元素的化合價,特殊的反應條件如:“△”等等。
5.實驗填空題或簡答題,注意文字要準確
(1)不要用錯別字:如:坩與鉗、蘸與粘、藍與蘭、褪與退、溶於熔、催與崔、長徑(頸)漏斗、銨(氨)水、氨(銨)鹽等。
(2)不用俗語
如:a.開啟開關(活塞),b.將氣體通進(入)試管,c.酸遇石蕊變紅色(酸使石蕊呈紅色),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食鹽(氯化鈉)溶液等。
6.有序演算,以便複檢
開考前,學生大致可以把草紙分割槽,按題號較整潔地列式計算,保留好原始反應式和分析過程,乘除算式等。這樣在逐題核對時才有原始依據,又快又準。
考場如戰場,要考出好的成績,除具備紮實的雙基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外,科學的臨場應試策略也是必備的,我認為如果具備了上述四個方面,肯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