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的禁忌?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纖維質,黏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在做粽子時,加上一些雜糧米或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等,可減少腸胃負擔。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能幫助消化。

吃粽子也是有很多講究的!粽子由糯米制成,油性、黏性較大,過量進食會引起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導致腹脹、腹痛、腹瀉等。粽子的餡料
也都先用油炒過,含有大量脂肪、膽固醇。食用後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心臟負擔並導致缺血,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患者
宜儘量少吃。粽子蒸熟或煮熟後,性溫滯氣,並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最好禁食或少
食。老年人、兒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更應慎食。患有糖尿病、膽結石、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疾病以及腸胃消化功能較差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肚腹脹
悶、便祕等症狀。

肉粽可以補鐵

粽子以竹葉或葦葉為皮,糯米為肉,葉子不僅帶來清香,還能提供多酚類物質和鉀元素,蒸制時滲入米內,有利於提高人體的抗熱機能,而且糯米性溫,有暖脾胃作用。隨著天氣日益炎熱,人體表面血流增加,腸胃功能逐漸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改善這一問題。

古代包粽子所用的糯米並非精白米,粗製糯米可提供較多的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現代人在粽子裡新增小棗、花生、蓮子、山藥等配料,更有補益作用;新增紅豆、綠豆、豆沙等配料,則能清熱解毒,並增加蛋白質含量;製作肉粽、蛋粽,則可以提高蛋白質和脂肪,增加鐵的含量。

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歡吃五花肉做的肉粽。專家指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應避免食用,可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因為糯
米升糖指數高,不管是甜粽還是肉粽糖尿病人都應避免食用。胃腸有病的人也不建議吃粽子,因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膩之後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腸胃不適。胃酸過多和胃潰瘍的人也應當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體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選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專家還指出,糯米溫中補氣,適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熱喝確實可滋養脾胃,特別有益於脾胃虛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涼後再吃,或者涼後
再熱了吃,就難消化以致傷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動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夠承受。另外,粽子屬於主食,吃了粽子就要減少米飯、饅頭、麵包等主食的量,避免
能量過剩,引起增肥問題。

粽子最宜趁熱吃

專家還提醒,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後再反覆加熱。因此最好自己動手製作,吃剛包好的熱粽子。包粽子時要注意,粽葉蒸後放置一段時間顏色發暗是正常的。不要選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粽葉很可能是經過硫酸銅處理,安全性沒有保障。

在保留上,粽子可以放在冷凍櫃裡速凍後長期儲存,吃的時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爐化凍。存放時最好分成一次吃完的小包,用塑料袋包嚴實,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品分開放,避免交叉汙染。

吃粽子每餐別超50克(1至2個),千萬別配冷飲吃

醫生提醒,糯米熱量偏高,每次不宜食用過多。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纖維質,黏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在做粽子時,加上一些雜糧米或紅豆、薏仁、山
藥、芋頭或紅薯等,可減少腸胃負擔。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能幫助消化。之後在搭配一些口感清爽的菜品,如鬆菇蘆筍、涼拌苦
瓜、香菇炒油菜等,以減輕腸胃壓力,避免消化不良。吃完粽子後,可以喝一杯清茶。有些粽子,比如肉粽,比較油膩,吃完後慢慢品一杯清茶可以降低油膩感,有
利於身體健康。吃粽子喝點熱紅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膩消滯作用,但不能配冷飲,因為那容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