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健脾的溫陽利水湯?

組成:制附片60克(免煎顆粒兌服),茯苓30克,白芍20克,白朮30,乾薑20克,砂仁10克,桂枝20克,葶藶子15克,迴心草20克,太子參3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炙黃芪60克,大棗4枚,炙甘草10克。

功效:溫陽利水,補腎健脾,益氣寧心。

主治:心源性水腫、肺心病水腫等證屬陽虛水泛,兼有氣血不和者,症見全身浮腫,形寒肢冷,心悸氣短,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等。

用法:冷水浸泡15分鐘,煮取藥液200毫升,對入附片免煎顆粒約20克溫服。日3服。

方解:本方所治之全身浮腫,乃由脾腎陽虛,水溼氾濫所致,且屬重症。腎陽虛衰,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不利;脾陽不足,水溼內停,水氣凌心,則心下悸動。脾主肌肉,脾陽不運,水寒浸漬,故肢體浮腫沉重。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肺腎氣虛則水道不通,津液輸布失常,故可加重全身浮腫、心悸氣短等症狀。水溼氾濫是主要表現,陽氣虛衰是根本原因。治以溫陽利水為大法。本方以真武湯、桂枝湯為主體,融入生脈飲、炙黃芪、砂仁、葶藶子、迴心草而成。

方中附片上助心陽而通血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乾薑助附片溫扶陽氣而壯水之主、溫暖脾陽以化氣行水;茯苓、白朮培土健脾而利水。真陽不足、真陰亦虧,用白芍顧護真陰,以求陰陽之平衡。伍以砂仁,功在化溼醒脾,並收五臟之陽歸於腎氣。附片配砂仁,一補一收,相得益彰。

用桂枝湯以調和氣血陰陽之失衡。桂枝甘溫,既溫扶脾陽以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助膀胱氣化而行水溼之邪,為治療水溼內停的常用藥。但對陽虛陰盛,水溼氾濫之重症,則其溫裡扶陽之力顯然不夠。因此,桂枝湯與真武湯合用,既可調和氣血之失衡,又共奏溫陽化氣行水之功。

出於陰陽互根的道理,為求陰平陽祕之效果,故將生脈飲融入方中,與白芍配合,體現了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的原則。太子參(配以炙黃芪)以健脾補肺、益氣止汗,麥冬可滋養心血,五味子可交通心腎,寧心安神。與真武湯、桂枝湯同用,相輔相成,既針對陽虛水泛,又可解決動則氣喘、氣短懶言、心動悸、脈結代、自汗多等問題。

迴心草為雲南特有草藥,其味淡、微苦,性平,歸心經。其功在養心寧神,對各種原因所致之心悸有很好的療效。葶藶子洩肺氣之壅閉而通調水道,利水消腫。二藥相伍,心神得養,水道得通。再與桂枝、炙甘草配合,入心益陽,心陽得復則悸動可除,小便自利。此法驗之於臨床,對心源性水腫療效肯定。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