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自由行也有“陷阱”?

吐槽旅行團,推崇自助遊,現在幾乎已成為深入人心的觀念。談起假期旅遊計劃,若說自己報了團,往往底氣不足,要畫蛇添足地加一句:“沒辦法,要陪父母、帶小孩、沒有時間準備……”然後對方回一個略帶同情的眼神,彷彿這趟旅行還未開始便已被判了死刑。

大抵是因為給旅行社交了錢,便有了上帝心態,旅途中種種細微的不愉快均可以歸結為“都是旅行社的錯”,想了想,再加一句,“下次一定要自助遊”。

“我的旅行我做主”真的這麼“美妙”嗎?自助遊最大的優點,是帶給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微妙愉悅感。在酒店不小心睡到日上三竿,叫做“休閒放鬆遊”;買禮品吃飯花了冤枉錢,叫做“破財免災”,因方向弄錯或被騙到偏離原定行程的地方,叫做“邂逅意外的風景”。即使出現了“坑爹”事宜,也多會歸咎為運氣不好,美妙旅程中的小小“偏差”。

因從事文字工作,筆者不免被許多友人當作“人肉版”《Lonely Planet》,每每有出行事宜的諮詢首選。以至自己有時都飄飄然不知所以,忘了那些捶胸頓足一想到恨不得抽自己的旅途“囧”事。

第一次出境遊時,在那金碧輝煌的泰國大皇宮外,筆者經歷了人生中最為冤屈的一次騙局,沿途邊走邊向當地人問路,誰知那一路上卸礦泉水的小哥,正在過馬路的夫婦,全都是“帶路人”,把我們引到荒無人煙的港口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水道遊,花了800多元人民幣。

小哥“我爺爺是上海人,我對中國有著特殊感情”的誠懇話語言猶在耳,現在回想,翻譯成漢語,正是《三言兩拍》中,所謂“由你奸似鬼,喝了老孃洗腳水”是也。

遇到的“囧”事多了,也漸漸明白,萬事皆有因,所有被騙被坑的基礎都是資訊不對稱,且被騙一方缺乏判斷能力。

唯一收穫是,當什麼事都經歷過了,人也就淡定了。行李不見了?沒事,錢包和證件在身上就行,其他的都可以再買;被不會英語的摩托仔坐地起價?不怕,直接把原定的錢給他,他不要就直接走人,臉皮的厚度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在一次次旅行中嗖嗖嗖增長。

自助遊看似100%自由的背後,是所有責任都要自己完全承擔,沒有像“全職保姆”似的旅行社,交通住宿飲食每一個細節都要自己敲定。若覺得走哪算哪也不錯,那恭喜你,被坑騙的機率直線翻番。

不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不輕易鬆懈自己的警惕,出行前做好規劃,出行時保護好自己,這才是自助遊靠譜的不二法則。

如果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話,那還是從“長線跟團、短線自助”的策略開始吧,悠長歲月,足以讓我們慢慢欣賞細雨斜陽。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