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優衣庫的O2O,因為今年我聽到不止一個電商朋友向我推薦,評價稱“優衣庫的O2O是目前最成熟、最成體系的”,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為此,我也輾轉問了一些朋友,第一印象就是優衣庫的電商以及O2O策略非常“反常規”,給我思維上帶來了巨大顛覆。但深入瞭解卻發現,優衣庫這樣反而是最理智、最穩健的。
一、優衣庫O2O不會減弱或拋棄線下實體店,反而將重心向其傾斜。
關於實體店的“試衣間”的討論已經很多,電商將要衝垮大部分的實體店,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加之一些連鎖巨頭今年對實體店的關停並轉,實體店的前景似乎越來越迷茫。優衣庫卻不一樣,幾乎是反其道而行之。
先說開店提速。據我瞭解的情況,明年優衣庫在中國的店面擴張是全面提速,新開店數量同比要增長30%,這背後部分原因在於優衣庫的APP以及O2O試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將拉平世界的典型案例。目前優衣庫的店面主要還是在一二線城市居多,而優衣庫APP和天貓旗艦店的使用者卻來自全國各地,於是就有了一種”先裝APP、再開店”的思路。優衣庫通過APP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知道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可以讓更多使用者產生一種願望,期待優衣庫去自己城市開店。同時,根據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日活躍度等相關資料,來提供開店選址與節奏把控方面的決策參考。
再說優衣庫如何避免雙線互博,以及提升實體店的競爭力。首先,它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同價,從而避免線上渠道的衝擊,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O2O標配,不展開談;其次,它會通過多種方式吸引使用者前往實體店購物,比如APP中提供周邊店面的位置指引,其線上APP提供的優惠券二維碼都是專門設計的,只能在實體店內才能掃描使用,從而實現從線上的到店引流;此外,對於商品打折,優衣庫採取了“指定產品區隔+時間段區隔”的策略。所謂“產品區隔”主要是指線上與線下打折的商品都是特別指定的,並在款型上有所區隔。而所謂“時間段區隔”,指定折扣活動的時間段,並採用錯峰排序的方式,使用者錯過線上折扣,也可以耐心等候實體店隨之到來的折扣期。
二、優衣庫APP不重銷售,重安裝量與品牌曝光率,並積極推動線下實體店向線上的導流。
粗略瞭解和計算了一下,優衣庫APP在國內的安裝量應該在300萬左右,如果按照使用者每月至少開啟一次來算,月活躍度超過50%。這是不錯的成績單。即便如此,訂單轉化率、銷售額並不是優衣庫考核APP的指標,而更多是注重擴大安裝量,尤其是在未開店地區的使用者手機上搶佔位置,通過品牌傳播,提升曝光率。這樣,無論它去哪裡開店,都可以迅速積累人氣,也能減少包括熱場、促銷等新店開張成本。為此,優衣庫積極線上下店向用戶“推銷”自家的APP,這種導流方式成本低,而且直接有效。在一年中,優衣庫的實體店大致會有3~4次大促活動,從店員到店長,以及店內廣播都在不遺餘力推app的安裝,這是一種全員目標。
它的推廣方式也比較有趣,就是通過店內廣播以及收銀員的提醒,告知使用者如果使用APP掃描指定產品的二維碼,可以享受更好的打折優惠。所有的產品二維碼都是專門設計的,只能用優衣庫的APP才能掃描識別。
為此,優衣庫對實體店的員工進行了大規模的培訓,就是為了藉助大促的時機,不斷提升APP的安裝量。當然,這裡面沒有複雜的利益分配問題,而是一種公司規定,員工按此實施即可。
三、優衣庫的電商官網與APP全部導向天貓旗艦店,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積分系統,電商的工具性較強。
優衣庫在創立初期,選擇了跟Gap、Zara等服裝品牌不一樣的策略,其創始人堅信單純模仿別人並不能致勝,於是就有了“Made
For All”的品牌價值觀,即生產出人人能穿的基本款服裝,這一理念與積極求變求新求唯一的時尚品牌幾乎完全迥異。
這使得優衣庫不斷在供應鏈、新型面料應用上做出突破(比如據稱已是上海人手一件的輕羽絨系列),並帶來的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優衣庫沒有會員體系,也沒有“積分”一說。在優衣庫看來,它是全世界人類的好朋友,無論你是第一次來,還是一百次來,它都會對你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簡單到出奇的思維邏輯。
比如,優衣庫堅持要使用者到店才能使用優惠折扣,併為此專門設計自家APP才能掃描的二維碼,這有效避免了優惠券的浪費情況。同時,由於沒有複雜的會員體系,線上線下的互相導流和活動配合更容易立竿見影。
優衣庫移動推廣和運營的小夥伴上海信途介紹說,優衣庫的APP更像是一種增加客戶到店消費粘度的工具,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折扣活動線上下店直接使用。
同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優衣庫在國內的電商官網以及APP,所有流量全部導向天貓旗艦店,這令人匪夷所思。畢竟,平臺的使用者是平臺的,將使用者沉澱到自己的官網,然後做好CRM管理,這幾乎是很多品牌商夢寐以求的事情,優衣庫恰恰不這樣做。
上述思路可能並不適合大部分的品牌商借鑑,但如何堅持自己的品牌價值觀,深究優衣庫如此做背後的深層原因,卻是每一個正試水O2O的品牌商應該嚴肅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