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曾告訴你的日語學習誤區?

很多人在學習日語的時候存在一些誤區,但老師也不指導學生怎麼走去這些誤區,可能會造成學生學習日語困難,學不好日語,甚至放棄學日語,現總結一些誤區給大家參考。

學習誤區

學習誤區之一:把學習責任放在老師身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我也曾是學生,也曾從老師的教授中受益,我如今很多的教學感悟都來自於過去與現在的對比。 站在老師的位置上回顧曾經的學習之路,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時常我會有很強烈的傾訴慾望,想讓我的學生少走點彎路,避免踏入學習的誤區。
而我首先最想講的第一個誤區是:
完全依賴老師
就像我的題目一樣,老師不會全方位地樣樣都教給你。學習是開放式的。連谷歌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都說過,21世紀,舊式的教育已經過時了,更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日語學習上也是如此。我跟學生講過,為你們分析一個語法,是給你們一個交流的框架,至於框架中的內容,要由你們自己用合適的詞彙去填充。老師的例句只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告訴大家以後遇到相似的場景可以如此這般運用。
而學生們大致的表現是老師交代的練習就做,其餘能免則免,學習也是點到即止。其實要論起練習,真想做,是永遠做不完的。回想當年的自己,在學習上總是有吃不飽的感覺,課堂上的東西總嫌少,課外自己不停地買來各類練習指導,來填補腦袋裡的空洞洞。而當時老師的教授方法,現在看來,還真“殘酷”,在精讀課上,老師會讓我們用日語來對課文做個總結或者發表感想,重視我們的自由發揮。至於單詞語法嘛,課堂時間寶貴,哪有那麼多實際操練的功夫,課後自己練習去。
所以現在回憶起來,我的學習幾乎從不依附於老師,老師只是起了個引導作用,而底下的事情,就是自己常年地在圖書館埋頭用功,在校園裡各個角落苦練發音和朗讀。
如果僅滿足於在課堂上學習,只能算被動地學習,為什麼不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呢?

學習誤區之二:語速越快越好
場景一:班上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以極快的語速朗讀完課文,語音剛落,另一位學生說:“×さん,你天天在家裡唱RAP吧!”
場景二:給學生聽標日課文磁帶,讓大家同步跟讀,全班聲音參差不齊,語速基本都落後於磁帶。一男生憤憤然:“那裡面朗讀的人是故意的!故意讀這麼快!”
我們要說某人外語好,就是誇他(她)說了一口流利漂亮的外語。而在大部分人的意識裡,流利的標準似乎就是語速快。當然,語速快就說明自己的確對外語聽說下了一番苦功夫。但是所謂過猶不及,每當我聽到我的學生極快地朗讀、但時不時因為漏讀假名而回頭去重讀時,我就好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大學時代我最喜歡做的就是略帶著炫耀的心態,在班上快速流利地朗讀課文。那是我堅持不懈晨讀的成果,自然要適當“披露”。直到要參加市演講比賽時,我自以為的優勢完全被粉碎了。賽前半年由外教進行單獨輔導,他在我演講時不斷地打斷我,要求我慢點,再慢點。曾經自豪的優點如今變成我急需要改變的缺點。
那一年春節回家,給我姑姑聽我朗讀時錄下來的MP3。她常看日本電視節目,但完全不懂日語,她聽了我的錄音後,唯一的評價就是感覺我的聲音很慌張,語速太快。連一個外行都聽出了我的毛病,我終於明白,語速過快,往往代表著不從容。
關於語速的快慢,其實是不同學習階段會出現的不同問題,當大家剛入門時,遇到的情況就像場景二一樣,跟不上正常語速,那是因為大家的儲備還不夠,無論是單詞儲備還是語感儲備。然後大家受打擊,就開始朝高語速的目標努力。終於努力到語速快過磁帶了,以為修成正果了,但遲早會有一天,為了能夠從容自信地交流,又要開始學著降低語速。
我的學生裡,大部分還是處於要提高語速的階段,有個別學生已經處於追求高語速的階段。但是這個階段並不是終點,只有能夠以適當的語速從容不迫地用日語或者別的什麼語娓娓道來時,才算真正掌握了。雖然最後語速又慢下來了,但是運用的感覺和以前又完全不一樣了。就好比習禪的過程,從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又回到見山只是山,沒有這個過程,這個外語就不是你的。

學習誤區之三:時間是靠擠出來的
無論是讀書的人還是工作的人,絕大部分都把這句話奉為名句吧。尤其是一邊工作、還一邊報班充電的職場人士,真是恨不得一天有48個小時。
但是,悄悄地告訴大家,時間其實不是硬擠出來的,而是合理安排出來的!
大家回憶一下,是不是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突然驚喜地發現,空出了一塊完整的時間,然後腦子裡就盤算著該幹這個幹那個,然後悠閒地東摸摸西碰碰,然後心裡告訴自己時間有的是,然後,就又突然地發現,空出來的時間已經過完了,而自己原計劃的事情都還沒完成一半。
所以,即使千方百計擠出了時間,這個時間還是不能為己所用。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手頭準備一個記事本就夠了。只要你把自己該乾的事情有條理、有主次地羅列出來,然後按順序去執行,時間不用你去擠,自然就空餘出來了。
也就是說,為什麼會老沒有時間,沒時間背單詞、沒時間背課文、沒時間做練習、沒時間......那不是因為沒時間,是有時間也被你浪費掉了!
我最怕學生把沒時間當藉口扔給我,我曾經甚至幫學生制定學習時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然後各項應該怎麼做。但是治標不治本。
這裡還需要涉及到一個關鍵點,就是執行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可能日程安排的確做得很漂亮,但是跟自己毫不相干,還是想做啥就做啥。我剛進大學時,跟室友討論高考,我說,我所在的高中高考前給學生放了一個月的溫書假,期間就回校5天老師做總結輔導。其他人都聽傻了,她們說到高考前一天他們都被要求在教室裡自習呢。我聽了也很驚訝,不是每所學校在考試(無論是期中、期末還是中考、高考)前都得放一週到一個月的溫書假嗎?
後來才曉得,放溫書假是我母校的特色,考前都給學生極大的自由複習時間。畢竟時間是自己的,你自己不打理,誰來打理?
如果把你的時間當做自家後花園,你是願意花園被打理得井井有條、賞心悅目,還是雜草叢生,無下腳之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