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要抓住典型舉一反三?

初中學過的文言文很多,最後三天的複習,考生要突出重點,舉一反三,並由此推及其他,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譬如以《曹劌論戰》為標本,嘗試並掌握複習的程式與方式。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先說背誦與默寫。圖表的記憶遠勝於文字,如能將課文的要點列表,記住表格可非常容易地背誦課文。

  除圖表法外,還有情景對比法。記《岳陽樓記》,重點記憶“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兩副圖及其作者情感。背《捕蛇者說》用詞語串連法,蔣氏回憶那節,可循“吾祖-吾父-吾-悍吏-吾-豈若吾鄉鄰……”這條線記憶。《出師表》可抓住先後出現的13次“先帝”依次而記,不會有誤。

再說課文,首先要把握課文中心及主旨。齊魯長勺戰魯勝的原因一是取信於民,二是把握戰機,當然由此也刻畫了曹劌這位具有遠謀的軍事家的形象。正因為如此,所以第二個問題是要明確詳略,寫長勺之戰一筆帶過,戰前和戰後的論戰詳寫。戰前論戰,曹劌與魯莊公三問三答,層層深入,前兩次問答襯托第三次問答,關鍵是取信於民。戰後論戰,充分反映曹劌作戰時運用的戰略和戰術,“齊人三鼓”,以逸待勞,敵疲我打;“彼竭我盈”,乘勝追擊。客觀上也否定了魯莊公的急躁冒進,核心是把握戰機。另外也要注意文章運用對話塑造人物的特點。

 第三語言問題。文言文學習的重頭戲是實詞,該文實詞頗有特點。1、一詞多義:⑴必以信信(信實);小信信未孚(信用)。⑵民弗從從也(服從);戰則請從從(根從)。⑶公問其故故(緣故);故故克之(所以)。2、通假字:小惠未扁,“扁”通“遍”。3、詞性活用,如名詞作動詞:⑴神弗福也,“福”作“賜福”講。⑵公將鼓之,“鼓”作“擊鼓(進軍)”講。4古今異義:⑴可可以以一戰(可以憑藉)。⑵犧犧牲牲玉帛(祭祀用的豬、牛、羊等)。⑶又何間間焉(參與)。⑷雖雖不能察(即使)。實詞的理解與積累:1、齊師伐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未能遠謀謀(鄙陋,這裡指目光短淺;謀劃、商量)。3、齊師敗敗績績(大敗)。4、故剋剋之(戰勝)。5、一鼓作作氣(振作);6、彼竭竭我盈盈(盡;充滿,這裡指士氣正旺)。7、望其旗靡靡(倒下);8、衣食所安安,弗敢專專也(養;獨自享有)。9、小信未孚孚(為人所信服)。10、雖不能察察,必以情情(一一明察,弄清楚;從實情出發)。

 第四,關於文化常識。文化常識不會單獨考,但往往結合在語段的閱讀理解中去考。例如《曹劌論戰》選自哪部吏書(《左傳》),它屬何種性質(編年體),記述哪段歷史時期(春秋)史實,相傳是誰(魯國吏官左丘明)所編,故文章中稱齊軍攻打魯為什麼(齊師伐我)。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