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擺脫“執行力差”怪圈?

導致企業執行力差的根源在於企業的決策層,在於企業沒有形成完善的經營管理系統,從管理的角度去剖析,導致企業出現“執行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方法

缺乏形成凝聚力的執行文化。在企業中管理習慣在規範和約束著員工的工作行為,而管理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靠員工自覺性是不夠的,需要管理者把提升執行力作為一種日常化、常態化工作常抓不懈。

中小企業如何擺脫“執行力差”怪圈

管理規章制度不嚴謹,不合理、朝令夕改。尤其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會存在這種現象,中小企業的管理往往是補丁式管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大多數規章制度單純為解決某一問題而制訂,管理制度缺乏系統性和嚴肅性,時間一長隨著問題的解決制度就會自動失效,但制度依然存在,下屬在執行過程中就會陷入盲區:執行吧已經不合理了,不執行吧制度還存在。

管理制度執行過程過於繁鎖。高效執行是效率和效益的最優結合,但在實際工作中制度制訂者沒有考慮執行的流程,造成高的執行成本,低的執行效率,在實踐中往往無疾而終。

中小企業如何擺脫“執行力差”怪圈

缺乏將工作分解和培訓的方法。在執行中講究有章必依,有章可依。就需要把工作進行分解,每一項工作需要明確工作完成標準、完成時間、具體責任人、考核辦法及考核提報部門,同時要給員工進行制度培訓,形成可量化、可考核、可操作的執行標準,保證在執行過程中不偏離目標,不轉嫁責任。但現實中往往存在領導只給目標和方向,沒有過程和方法,“摸著石頭過河”使我們的執行力大打折扣。

缺乏執行過程中的檢查系統。現實中很多領導喜歡對員工說:“不要給我講過程,我要的是結果”,就像一位將軍對其營長說:“不要給我說死了多少人,我要的是山頭給我拿下來沒有”。執行要的是“結果”,講究的是“過程”。沒有檢核和監督的工作是無法按要求標準和時間完成的,工作靠自覺性是不行的。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有專人或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稽查工作,保證制度執行的嚴肅性,讓員工養成良好的執行習慣。

一點總結

在工作中,如果安排某一項工作下屬不做,則是態度問題;如果下屬做不了或不會做,則是能力問題,而往往後者是造成執行力差的主要原因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