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順產:是直切,不是側切?

順產媽媽都非常關注側切的問題,我家老大是在國內生的,出生體重只有6斤,也是捱了一刀,且因為當時疼得迷迷糊糊,不知道切在哪邊,護士告訴我側切在右邊,要往左側躺,結果第二天傷口腫痛不已,才發現原來是切在左邊了,傷口都水腫了,真是坑娘啊!

出院後因為傷口疼痛,不敢使勁,於是便祕非常嚴重,這樣反過來又影響傷口癒合,平時坐著都疼,餵奶的時候尤其疼,反反覆覆總要兩週才好。這還算正常的,有的人還會因為縫合線不能吸收,傷口癒合不良,後期又得拉開重新縫合。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側切的組織比較厚,需要切斷肌肉,縫合的時候需要內外分兩層,先縫合內層陰道粘膜層,再縫合外面肌肉和面板層,我做助產士那會兒,內層用羊腸線縫合,人體可以吸收,不用拆線,外層面板用的絲線,是需要七天後拆線的,現在都用可吸收的線了,但是仍然有人吸收不好,這樣就出現了癒合非常難的情況。

生老二時,我一進待產室就問護士二胎要不要切,美國的護士是很有耐心的,每問一句,她都會解釋很多,直到你不想聽為止。她是上海人,中文沒有任何問題。

她說:“一般情況下,東方人都需要切的,因為彈性不夠大,且胎兒都比較大;而墨西哥人的彈性就非常好,完全不用切,也不會撕破。我自己生兩個孩子都切了。還有一個原因,說出來國內的醫生就要不高興了。在國內,醫生之所以喜歡切,是因為不切的會生得比較慢,醫生要一直耗著,而且必須得好好保護會陰,否則就會撕裂、、、”

“那從前的人在家裡生孩子,從不曾切,那是怎麼生出來的?”我老公插嘴來問。

“那就會撕裂,且撕得很不規則,甚至撕裂到肛門,對以後的排便產生影響。”護士說。

我忍不住說:“那就是說我肯定要側切了?”

護士回答:“美國是直切的,不是側切。直切是切斷兩塊肌肉之間的軟組織,所以損傷小,出血少,產後恢復也快。”

“那我們國內怎麼沒見過直切呢?”

“直切對於醫生的技術要求高,如果做不好的話有可能撕裂,所以國內目前還做不到。”

心下揣揣,看來今天又要挨刀了,當陳醫生進來的時候,還是不死心地問。陳醫生安慰我:“不用擔心,你是二胎,孩子不大,我會盡量不切。”

結果如我所願,二寶順利生產,沒有切也沒有撕裂,沒有傷口真是非常棒,產後恢復非常快,沒有一點疼痛。

順便做個科普,我用一張醫學解剖圖做一下標示,分別說明直切和側切,我本人助產士出身,在產房待過一年,給人做過側切,所以不太介意用醫學圖,嘿嘿,希望不要引起大家不適。

上圖的兩條虛線標註了側切和直切的位置,下圖標註了內部組織結構,對應一看,就能看出來側切需要剪斷球海綿體肌還有會陰淺橫肌,而直切的位置是沒有肌肉的,只有軟組織。

美國, 順產, 側切, 直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