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擺放體位:病人取仰臥位,用擡頦推額法,以寰枕關節為轉折點使頭部儘量後仰,以便使鏡片和氣管在一條直線上。二、加壓去氮給氧:使用簡易呼吸器面罩加壓給氧,交予助手給病人吸100%純氧2~3分鐘,使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時暫停通氣。三、準備導管:選擇相應規格的氣管導管,用注射器檢查充氣套囊是否漏氣,在導管內放入導絲並塑型,在氣管導管前端和套囊塗好潤滑油。四、準備喉鏡:氣管導管準備好後,選擇合適形狀大小的喉鏡鏡片,檢查光源後關閉,放置備用。五、準備牙墊、固定膠布和聽診器。六、暴露聲門:開啟喉鏡,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撥開病人上下齒及口脣,左手緊握喉鏡柄,把鏡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側向左推開舌體,以避免舌體阻擋視線,切勿把口脣壓在鏡片與牙齒之間,以免造成損傷。然後,緩慢地把鏡片沿中線向前推進,暴露病人的口、懸雍垂、咽和會厭,鏡片可在會厭和舌根之間,挑起會厭,暴露聲門。七、插入氣管導管:操作者用右手從病人右口角將氣管導管沿著鏡片插入口腔,並對準聲門送入氣管內,請助手幫助將導絲拔除,繼續將導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時導管尖端距門齒距離常在21~23cm。注意氣管導管不可送入過深,以防止進入單側主支氣管造成單側通氣。操作過程中如聲門暴露不滿意,可請助手從頸部向後輕壓喉結,或向某一側輕推,以取得最佳視野。八、確認導管位置:給導管氣囊充氣後,立即請助手用簡易呼吸器通氣,在通氣時觀察雙側胸廓有無對稱起伏,並用聽診器聽診胃區、雙肺底、雙肺尖,以雙肺呼吸音對稱與否判斷氣管導管的位置正確無誤。九、固定導管:放置牙墊後將喉鏡取出,用膠布以" 八字法"將牙墊與氣管導管固定。十、機械通氣準備物品:氧氣瓶、流量表、通氣管道、復甦器、模擬肺。十一、安裝流量表、通氣管道、復甦器、模擬肺。十二、開啟氧氣瓶,觀察流量表氧氣量,選擇復甦器工作模式,設定為15/400模式。十三、檢查復甦器運轉情況.
觀察3組通氣。十四、去掉模擬肺,連線病人,觀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況。
原作者: shy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