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冷鋒編輯整寫,如果不妥或者溝通請聯絡本人。
清代自嘉慶朝起,大清王朝的綜合國力明顯下降。為了節省開支,朝廷已不再向御窯廠派專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時御窯廠的規模、瓷器品種和數量上大為縮減,瓷器生產只能沿襲舊制,沒有力量進行創新,許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燒造。嘉慶早期青花瓷器大多仍延續乾隆朝的風格,制瓷工藝還保持較高的水平。下面Neil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些嘉慶瓷器拍賣成交價格:
工具/原料
紙張
鋼筆
方法/步驟
644萬成交青花九龍紋瓶
藏品年代:清嘉慶
2011年盈時成交作品。
直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口沿飾青花如意雲紋,腹底部做海水江芽紋。頸和腹部飾青花雲龍紋,龍鱗成整齊的點狀。嘉慶至光緒這一階段屬於清代中晚期,隨著經濟、文化的衰落,社會開始發生動亂震盪,內憂外患不斷,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制瓷水平明顯呈下降趨。正如《陶雅》一書記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在歷史上有關這一階段瓷器製作工藝等方面的文字記載不是很多,而後人對清代瓷器發展的研究也往往截止到乾隆朝,對於乾隆以後青花瓷器特徵敘述偏少,重視程度不夠。事實上,從整個清代瓷器的發展歷程來看,這一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瞭解這一階段的瓷器也是很有必要的。僅從清宮收藏的清代中晚期青花瓷器來看,品種數量也不少,儘管製作水平上無法與康、雍、乾三青花相比,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也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乏一些精美之作。《陶雅》一書在記述當時瓷業狀況時說的“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理沒處”就指明瞭這一點。該器既可稱為嘉慶時期的精品之作,器底有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682萬成交松石綠地粉彩福壽螭龍紋如意耳瓶
藏品年代:清嘉慶
2006年瀚海成交作品。
折沿,口邊呈如意雲紋狀,束頸,鼓腹,圈足。頸兩側置對稱如意形耳,下垂“卍”字飄帶。通體鬆綠石釉地繪粉彩紋飾,有螭龍、番蓮、蝙蝠、戟罄、碩桃紋等,“蝠”諧音“福”,“桃”喻示“壽”,“戟”、“罄”諧音“吉”、“慶”,故圖案寓有“福壽吉慶”之意,外底紅彩楷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福壽吉慶紋飾流行於清乾隆時期,並延續至清末。多以各種色釉為底為粉彩描繪。
552萬成交紫地洋彩花卉紋碗(兩件)
藏品年代:清嘉慶
2011年瀚海成交作品。
此對小碗廣口弧腹,腹壁驟斂,底淺,下承淺圈足。二器大小相若,端莊秀巧,胎質精細。內壁施白釉,溫潤細膩。外壁以胭脂紫色為地,釉色勻淨,色澤深沉濃豔,留白處填繪琺琅彩牡丹、秋葵、菊花、蘭花等九秋圖案。其中,明黃色和湖綠色為琺琅彩料繪就,極為凝厚鮮亮。以綠、墨色繪花葉、葉脈,婆娑婀娜,色彩豔麗。邊緣以白地展輪廓,花蕊、花心點繪出粒粒細斑,刻畫細緻入微。外底書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字型雋秀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