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了洗頭髮“掉頭髮”的問題。早晨起床發現枕邊一大把頭髮,洗個頭發現池子裡一大把頭髮,掃地還發現一大把。為什麼會掉頭髮呢?可能是平日裡壓力大,也可能是飲食問題,還有一種可能——洗頭方法錯誤,洗髮變毀發!
那麼,快來看看這常見的幾個導致洗頭髮掉頭髮的常見誤區吧。
方法/步驟
常見誤區1:天天洗頭
建議:兩三天洗一次
很多人覺得頭髮油膩,因此天天洗頭,甚至一天早晚各洗一次,認為洗過了就不油了。但過度清洗雖然去除了頭皮頭髮表面的脂質,減少頭髮髮油的感覺,但會損傷皮膚屏障和毛鱗片,導致毛髮受損、暗淡、乾枯、掉髮,形成皮膚分泌的不良循環。所以專家建議,從日常護理的角度看,建議男性1至2天洗一次頭,女性1至3天洗一次頭。
常見誤區2:洗時抓頭皮
建議:頭皮要推而不是抓
洗頭時不少人喜歡搔抓頭皮,感覺非常解癢、舒服。但考慮到我們的指甲常存有汙垢,用力搔抓頭皮,不僅使得局部皮膚產生組胺等瘙癢物質,也容易導致毛細血管的擴張。所以我們應當注意避免為追求搔抓頭皮的快感而引起惡性循環,導致局部的細菌感染,毛囊炎,甚至是脫髮。在洗髮時,用手指指腹輕柔的揉搓按摩,“推”頭皮而不是“抓”頭皮。
常見誤區3:先護髮後洗髮
建議:先洗髮再護髮
網絡曾流傳洗頭時“先用護髮素,後用洗髮水”,稱“這樣洗頭後更蓬鬆自然”。這種先護法後洗髮所產生的洗髮效果其實是一種假象。因為在洗髮之前,首先頭髮是髒的,用護髮素在頭髮表面蓋一層,再使用洗髮水,頭髮的清潔度肯定會大打折扣。專家提醒,根據中國人的髮質,建議還是先洗髮去汙,再養護,這樣才是洗髮護髮的最佳順序。如果洗髮不乾淨,久而久之會導致細菌滋生,毛囊感染,反而起不到護法效果。
常見誤區4:溼發時用護髮素
建議:頭髮擦乾再用護髮素
洗髮之後,如何使用護髮素也有講究。很多人習慣用完洗髮水後直接溼發塗抹護髮素。這種做法也不妥。但專家建議,用護髮素前一定要儘可能擦乾頭髮。而且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越是濃縮的護髮營養,比如精華露、發膜之類,對頭髮幹度的要求就越高一些。即使不用吹風機吹乾,也要儘量將頭髮擦到不滴水的狀態再塗抹護髮素,這樣護髮產品的吸收效果會最好。
常見誤區5:護髮素塗頭皮上
建議:要避開頭皮和髮根
有的人在洗頭時,會把洗髮水或護髮素都塗抹在頭皮上,這其實是不必要的,會造成浪費。一般靠近根部的頭髮是新生的健康頭髮,只有靠近髮梢的部分才是老化、分叉、受損頭髮,需要使用護髮素。專家建議,在洗乾淨頭髮後,只需從頭髮中段往髮梢塗抹,並進行約1分鐘的按摩,使護髮素均勻分佈。油性頭髮只需在較為乾燥的髮梢處使用護髮素。
常見誤區6:護髮素不洗乾淨
建議:一定要衝乾淨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日常洗髮時,將護髮素殘留一些在頭髮上,能夠令頭髮更加潤澤。但殘留的護髮素會刺激皮脂腺,導致油脂分泌過多,對頭皮健康是有害的。具體說,護髮素殘留,可能會滋生頭皮屑;局部潮溼的環境還可能感染真菌,容易導致毛囊炎、脫髮。另外,有的護髮素含有芳香烴類致癌物、防腐劑、香料、表面活性劑,吸附於頭皮之上會刺激頭皮過敏。因此護髮素一定要徹底清洗乾淨。
常見誤區7:用毛巾搓頭髮
建議:用毛巾抓頭髮才正確
一些頭髮較長的女性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洗完頭髮之後,為了快乾,就使用毛巾反覆揉搓。但其實這樣做對頭髮傷害很大。因為毛巾和浴巾的表面很粗糙,當接觸頭髮表面,毛巾吸收完髮絲上多餘水分後,繼續地搓揉會讓毛鱗片重新翹起。同時,如果力度過大,也會讓頭髮折損、掉髮。其實最好的幹發方法是用毛巾包住頭髮,快速按壓,吸走水分。
常見誤區8:頭髮暴晒
建議:頭髮如皮膚也需防晒
夏天很多人只注重皮膚的防晒,從沒注意過頭髮也需要防晒。頭髮如果長時間暴晒,紫外線對蛋白質的分解作用,可使頭髮失去彈性和光澤;頭髮暴晒後,內部細胞發生結構性的變化,頭髮中的黑色素分解,容易造成乾枯分叉,斷裂掉髮。專家提醒,頭髮防晒最好的工具就是帽子。夏季外出,適合把長髮盤起後戴上遮陽帽。
注意事項
髮膠不能直接噴在頭皮上,應該提下發根部再噴,這樣就不容易刺激頭皮,損傷髮根,進而引起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