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開心妙旅途那些經典和注意事項?

靜靜“烏托邦”

  要論寧靜與舒緩,琅勃拉邦在整個東南亞絕對首屈一指。我應該這樣形容:如果在陽朔西街附近加幾座古老的寺廟,再把四川黃龍的美降低兩個等級,而且車程都在半小時之內,這就是老撾的琅勃拉邦了。

  雖然有慢船從湄公河順流而下,到琅勃拉邦卻要兩天,耗時過長,我決定改乘大巴。本指望快一些,誰料大巴居然慢悠悠地在路上晃了15個小時,只比船快了2小時!我坐在司機旁邊,看著他打電話發短信喝飲料練瑜伽,只能佩服他慢得神乎其技,時速超過5公里,那都算我誇他!

  在旅行書上,琅勃拉邦的關鍵詞是法國殖民建築和佛教寺廟,前者是逝去的美好時光,後者是濃郁的東方情調。它最有名的景點是香通寺(Wat Xieng Thong)、千佛洞(Pak Ou Cave)、王宮博物館(Royal Palace Museum)、浦西山(Phu Si Mountain)、關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和苗族夜市(Hmong Night Market)——可以看出,歷史、宗教、自然風景和人文風俗一個都沒少。

  化緣僧人的隊伍緩緩而來。

  我之所以說琅勃拉邦有點像四川黃龍,是因為它有一個臺階式的關西瀑布,不過正值枯水期,水勢不夠壯觀,但遊客並不介意,因為瀑布下有幾座明澈沁涼、色如翡翠的清潭,不僅可以看,還可以跳!很多老外抓著潭邊老樹上的藤蔓蕩向空中,在最高點鬆開雙手,讓身體重重地砸向水面。中國遊人多為觀察式,西方人則以體驗式為主,後者可能更令人終身難忘。比如這種抓緊藤蔓使勁蕩向半空,然後一鬆手,墜入冰涼水潭的瞬間,比起照片,切膚之感更能讓人銘記一生。

  在琅勃拉邦還有一幕也不容錯過,那就是僧人的清晨化緣。每天早上6點,市區內所有寺廟中的數百名僧人會從城市的東側開始,沿主要大街向西列隊而行,接受信眾的佈施,時間持續1小時左右。佈施的食物主要是老撾的黏米,施主一點一點地抓給每位僧人。這項傳統如此有名,以至於成了一些旅遊團的觀光項目。我看到身邊的遊客也準備了一大袋小食品,很有意思。

  到了下午4點鐘左右,拍攝塔鑾寺的光線最好

  萬象金塔

  雖然萬象是首都,但值得一看的景點並不多,凱旋門(Patuxai)、塔鑾寺(Pha That Luang)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標性建築。

  老撾是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內陸國家,北臨中國、南接柬埔寨、西面以湄公河為界與泰國相望、東面則以安南山脈與越南隔山而居,其國境線是當時的英法勢力劃定的。回望一下老撾的歷史,直到1949年,它都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最接近國家的狀態,應該算14世紀時的瀾滄王朝(Lan Xang,老撾語意為百萬大象之地)。在美越戰爭期間,因為老撾向越共開放國境用做供給線,引來美國大規模的轟炸,根據一份報告說,在1964年至1973年間,美軍一共對老撾投下了223萬噸炸彈,其中有三分之一沒有爆炸。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這都是一份難以消受的“遺產”。

  凱旋門,是用美國人捐贈修建機場的水泥建造的,因而又被戲稱為“垂直跑道”

  萬象的交通費用挺貴,篤篤車(Tuktuk)司機都有一張封了膜的價格單,給你看去市內各景點的價格。講價的餘地不大,倒不是老撾人強硬,而是因為他們比較實在,亂喊價的人不多。跟司機一打聽,從酒店到公共汽車站居然要60000基普,來回也要100000基普,這可是相當於12美元了,而租一部摩托車一天也不過是80000基普,於是決定“自駕”。當我騎著摩托在大街上神氣地左顧右盼,併為自己省了錢而開心時,一不小心在凱旋門複雜的路口闖了紅燈,被警察罰走了50000基普。唉,看來這錢是怎麼都要花出去的……

  塔鑾寺的金塔被印在老撾紙幣上,據說早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的阿育王傳教隊伍就在這裡建造了一座佛塔,以供奉佛祖的一塊胸骨舍利。到了1566年,人們在這裡又建造了4座廟宇。其中兩座後來被毀,今天僅餘南北兩側各一座。佛塔金碧輝煌,在一天的任何時候都熠熠生輝,但要想拍最漂亮的照片,我建議在夕陽西下時分為好,太陽的餘輝之下,金塔更加耀眼奪目。

  正是燒荒的旱季,空氣中煙塵瀰漫

  佔巴塞和四千島

  在老撾的南方,最有吸引力的兩個地方是佔巴塞和四千島。一般遊客會選擇從萬象到巴色(Pakse)的夜行大巴,在巴色住一晚,第二天乘車前往佔巴塞,拜訪老撾最有名的“瓦普神廟”(Wat Phu Hampasak)。神廟位於小村唐鶴(Thangkhop)的附近,門口就有幾家客棧,價格基本都在30000 基普左右。如果時間充裕,建議在這裡多住兩天,因為除了神廟,騎著摩托車在村子周圍轉轉拍拍,也是非常愜意的事。

  暮色中,這棵樹讓我想起《阿凡達》中的“靈魂樹”

  一般遊客會選擇從萬象到巴色(Pakse)的夜行大巴,在巴色住一晚,第二天乘車前往佔巴塞,拜訪老撾最有名的“瓦普神廟”(Wat Phu Hampasak)。神廟位於小村唐鶴(Thangkhop)附近,門口就有幾家客棧,價格基本都在30000基普左右。如果時間充裕,建議在這裡多住兩天,因為除了神廟,騎著摩托車在村子周圍轉轉拍拍,也是非常愜意的事。瓦普神廟位於湄公河邊的樸考(Phu Kao)山下,因為樸考山頂有一塊巨石,形似男性生殖器,所以被信徒認定為溼婆的居所。早在公元5世紀,這裡有了供奉溼婆的神廟建築。到了10世紀和11世紀,原有的建築被逐漸翻新,並以更堅固的石頭為主要建材,但是過了不久,隨著印度教的日漸式微,就像東南亞很多神廟的命運一樣,它被改造成了佛教寺廟。寺廟曾經被嚴重焚燬過,如今法國和印度的文物保護組織對它進行修復,不過在工作效率方面,這兩個國家都沒什麼好名聲,所以估計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老撾是東南亞各國中唯一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但它卻有一個地方叫“四千島”(Si Pan Don)。原來腳步悠閒的湄公河流到北緯14度12分,幾乎停止了南下的進程,也許是因為疲憊,也許是不捨悠閒的老撾,河水在寬達14公里的土地上肆意流淌,聚若湖泊,水道縱橫交錯,被分割的土地便成了一個個“島嶼”。眾多島嶼中,東孔島(Don Khong)和東德島(DonDet)最受歡迎,我去的是後者。從佔巴塞瓦普神廟出發,先坐當地的小公車到13號公路,再搭過路車去湄公河邊(50000基普),最後坐船(15000基普)就可以上島了。

  抵達的當天,我騎著自行車環島疾行了一週,拍了大部分想拍的東西(除了伊洛瓦底江豚),回程時,發現自己對吳哥窟的憧憬已經無可遏制,於是決定告別這座水中盆景,繼續前行……

  傍晚開市的苗族夜市,賣的多為紀念品。旁邊是舊王宮,1975年,老撾末代王室被流放到北方,從此再無音信。

  TIPS

  從泰國北部的小鎮清孔(Qiangkong)過河,對岸就是老撾的會晒,在這裡可以申請落地簽證。收費按國籍有別,持中國護照的遊客簽證費21美元,與我同船的西班牙女孩需繳36美元,而一位加拿大老兄竟然要交42美元,我當時一定笑得很不厚道。

  老撾最值得遊覽的地區集中在國境兩端, 北部有琅勃拉邦(Louangphrabang),南方有四千島,中間則是首都萬象及周邊的萬榮地區。

  簽證:在老撾入境時,可申請落地簽證。

  交通:道路狀況很糟,車船費時費力,好在國土面積不大,且酒店都可代買車票。

  推薦:琅勃拉邦和四千島是老撾一北一南的精華所在。前者以山地取勝,後者以水景見長。

  匯率:老撾的貨幣是基普(kip,讀音keep),1美元約為8450基普。根據個人經驗,老撾發展銀行的匯率最好。

  電源:兩腳扁頭。

  住宿:揹包客酒店一般在10美元/晚左右,有空調、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

  飲食:在老撾除了湯麵和湯粉,幾乎別無選擇,品種非常單調。

  網絡:大多數咖啡廳和客棧都提供免費的無線網絡服務,而且速度超快。網吧收費約5元人民幣/小時。

  攝影:只要事先以尊重的態度徵詢,所有人都歡迎拍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