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士裔美國人伊麗莎白•庫伯勒-羅絲(Elisabeth Kübler-Ross)的死亡/悲痛階段理論,患者在面臨癌症(以及其他任何事情的終結,比如解僱、失戀、大病喪失身體機能等)的時候一般會經歷五個階段
工具/原料
感情
5段接受理論
方法/步驟
1、否認:不承認罹患癌症,用各種藉口和方式來逃避事實(比如患者已確診,但還樂呵呵地說“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2、憤怒:否認不生效,憤怒作為對罹患疾病的第一情緒反應爆發,不公平感、被遺棄感、報復心理等占主導地位,當事人還會把這種憤怒投射、發洩到他周圍的人、事物上(很多患者和家屬詆譭醫生、醫院,甚至醫鬧也是這個階段的體現)。
3、談判:當事人已經開始接受罹患疾病的事實了,但還希望通過放棄一些重要的東西來換取存活,他的談判物件可以是醫生、親友,也可能是宗教神靈。基本上這時候當事人已經開始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了,但還是存有僥倖心理。(病人已經不行,但患者家屬提出“不論花多少錢,傾家蕩產一定要給救活”經常是這一階段的體現;或者比如“只要我能活下去,不幹任何壞事了,不欺負任何人了等等”之類的內心誓言)。
方法/步驟2
4、抑鬱:當事人意識到這個事實已無法改變,完全沉浸在悲痛和絕望之中,情緒崩潰,怎麼勸說也聽不進去,只是一味悲傷。(不過在理想狀態下,這個過程中,當事人也可能會逐漸發現自己生命中珍貴的東西,並重新發現愛。)
5、接受:當事人已經做好了準備,對人生種種逐漸看淡看破,併為自己的一生在心中劃上句點。這也是最平靜與安詳的時期,生命的尊嚴與昇華會在這時候顯現出來。
不論是正在經歷疾病痛苦過程的當事人,還是在為患者哀嘆的親友都會經歷這五個階段,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理論叫做悲痛階段理論,不過一般來說如果能獲得宣洩和調整情緒的空間以及親朋的支援,人一定程度上是有天然的走向接受的趨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