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蘭喜陰喜溼,原生高山多霧密林之中,多分佈在海拔500—1000米的區域,生長地樹木茂密、遮陰度較大,地面形成很厚的腐殖層,土地肥沃而疏鬆。 根據寒蘭的生長特性,要栽好下山寒蘭,本人認為關鍵是要模仿它原生地的條件來引種馴化繁殖,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工具/原料
紅磚渣、 蘭盆、蘭盆、米、醋
方法/步驟
一、植料選擇:紅磚渣是紅壤土燒製的,不硬,微酸性。粗河砂中含有30-40%的頁岩,能含水保溼。頁岩碎塊(片石)能吸水排水。以上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高溫消毒殺菌,分大中小粒(其規格:大10-20毫米,中5-10毫米,小2-5毫米)。過篩後分別袋裝備用。
二、植料配比:①紅磚渣70%、腐葉土25%、蘆葦灰或草木灰5%。②粗河砂65%、腐葉土35%。③頁岩碎塊80%、腐葉土20%。除粗大料留作墊盆底外,中小料要分開配製。
三、蘭盆選擇:栽前蘭盆應消毒殺菌,蘭盆以選用既能透氣又能保溼的深腳泥盆為好,無孔蘭盆要鑽孔。盆要選大一些,盆大保溼好,又可栽大蔸,下山蘭一般不分蔸栽,因為大蔸易開花,鑑別品種後再分開定向培植,而分下的老蘆頭又可用來培植定向苗,提高發苗率。
四、拌料栽種:將粗細植料分別配好,拌勻後加乾淨天然水適量,再拌勻,至土溼不成團為好。栽蘭用料先用大的墊底,再用中粗粒植根,小顆粒植料蓋面,栽後不需澆定根水。等盆土水乾了,再澆透水,栽後放陰涼處養20天至一個月後再轉入正常管理。噴水冬春兩天一次噴霧於葉面,上午噴;夏秋一天兩次噴葉面水。噴水時注意不要噴到盆土中,以免盆土過溼造成爛根。
五、新栽保溼:寒蘭根細小而長,下山後斷根多,新栽後無法供水分供養分,但寒蘭的葉片比較大,有的寒蘭高達一米左右,葉寬2釐米以上,所以在栽後應保持葉片溼度和空氣溼度,平時蘭棚的空氣溼度白天應保持65-70%,晚上不低於80%,棚內可增設噴霧管或加溼機調整溼度。
六、促長新根:下山寒蘭初栽當年一般不施肥,以免爛根,在栽植五十天後可用600—800倍的“蘭菌王”液噴灑葉的正反兩面,以每月3次為宜,下午噴施為好,以促新根生長。下山草栽培後一般都能開花,在養護中注意間花,對多餘的花莛一露即除;對需要鑑別品種的,只需選留一壯莛即可,以減少無謂的消耗而影響翌年的發芽與開花。花後在初春用蘭菌王500倍液澆2-3次,或用“國蘭發芽劑”也可。
七、防病滅蟲:防病滅蟲應遵循“以預防為主,藥物為輔”的原則。剛下山時,蘭草一般都會帶有病蟲,特別是介殼蟲多在葉背出現,所以在栽前要嚴格認真清洗和消毒殺菌殺蟲,以防日後病蟲危害,影響繁殖。在處理過程中,如蘭苗多可用藥物殺滅處理,量少則可用大蒜搗爛取汁加少許食用米醋調和,用布片沾汁擦抹蘭葉正反兩面,並同時清除葉甲上的病蟲。用有機物除蟲病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它無毒害,除蟲殺菌又好,還會使蘭葉發亮。
八、翻盆種養:寒蘭下山草經過培植後,新的根系已長成,好花或藝草也已出現,此時需要翻盆分株培植。對大蔸老苗和蘆頭也應分開另植,以促其再發苗。翻盆所用的植料要調整配比,要增加植料基肥,再上盆培養。其配比如下:①粗料紅磚渣60%、腐葉土30%、已消毒處理過的穀殼5%、蘆葦灰50%。②粗河砂60%、腐葉土30%、已消毒殺菌處理過的食用菌植料10%。③頁岩碎塊60%、腐葉土35%、食用菌粗植料5%。
九、增加養分:在日常管理當中,僅靠盆中已有的少量養分是不夠的,還需在蘭草不同的生長期因苗追肥。筆者主要是就地取材,用食用菌植料液作蘭草用肥。這裡應指出的是,用食用菌植料液必須經過浸泡出原汁後,再對水(15倍),才能使用。如食用菌料已變質,沒有出過菌菇,則不能使用,以防蘭苗發病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