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現在特別流行! 那麼我們今天說的是鋼結構隔層(閣樓)
鋼結構做隔層的方法不外乎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型鋼焊接成縱橫交錯的鋼網,上鋪木板下吊阻燃石膏板頂而成。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鋼結構的可靠性,它不僅依靠型鋼的焊接質量,還有主樑的抗彎性選擇,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鋼結構與牆體合理的連線方式。所以做鋼結構隔層並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一般做隔層的鋼結構主樑大多用工字鋼和槽鋼,副樑用方管或角鋼。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同等截面積的型鋼,其抗彎性強度遞減依次是H型鋼、工字鋼、槽鋼。 下面介紹下隔層製作選用的材料
工具/原料
工字鋼 H型鋼 槽鋼
方法/步驟
槽鋼或工字鋼搭建。一般情況下,用槽鋼就行了,但用工字鋼的抗彎強度會更高,當然造價也會更高,而且工字鋼佔用的空間層高也更大
。槽鋼搭建的優點是速度快,即搭即用,不需要等待。缺點是槽鋼做的閣樓當人在上面走動時,會有一定的晃動聲,槽鋼規格越小,晃動聲越大。
混凝土現澆它的施工需要牆體有足夠的承重能力因為它的自重非常大一般用於公共場所家庭做的比較少。好多都是二次結構根本不承重,推薦使用鋼結構這樣在不是承重牆位置用立柱做支撐就比較結實了。鋼結構主樑採用(12#、14#、16#、、、、)工字鋼。主樑與預埋件進行360度滿焊,採用錨栓與牆體連線加固。鋼結構主體完工後,刷防鏽漆兩遍。主樑上浮壓型鋼板,上部採用8#螺紋鋼和6#盤條結成高強度網型拉筋。內部填充陶粒混凝土上浮5釐米。
根據我們經驗來看,家庭閣樓搭建基本上屬於小跨度和結構配筋,為了安全考慮,我們增加了設計系數,設計引數是:樓板採用二層鋼筋網片,鋼筋採用優質12螺紋鋼筋,間距是150mm。其實整個工程的設計重點是新樓板和原有結構的連線問題,我們發現很多業主和施工單位採用槽鋼或者將原有結構樑鑿開,在將新樓板的鋼筋與原有結構樑鋼筋焊接,這樣做即不安全又破壞了原有結構樑的受力,我們建議儘量不採用,我們建議:採用植筋的方式,在原有結構樑上鑽孔150mm,經過專業清孔後將優質12螺紋鋼筋植進牆體採用超強植筋膠,外留錨固長度,再將新樓板鋼筋與植筋綁紮連成一體。
鋼筋水泥的做法屬於土建做法,但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要求原先的牆上有與結構鋼筋相聯的鋼板介面或者其他植筋韌體,否則鋼筋水泥這種重量不是一般的支撐物或固定件所能固定的,搞不好會有安全方面的威脅。鋼筋水泥樓板的優點是當人在上面走動時,一般沒有什麼搖晃感,也不會有什麼響聲(除非樓板很薄),缺點就是水泥的樓板一般很費時,澆好後,純粹的保養時間就得一個月以上,加上前面的施工時間,前後得有2個月的時間。
注意事項
施工時以一點確定水平,打好水平線,按此施工
製作之前做一變除鏽處理鋼材防鏽漆刷好之後,一定要把門窗開啟保持通風,把油漆的毒素放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