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道德經》第二十章,真是晦澀難懂,但他也在講述一個道理,我們有時候看問題會被虛華的表象迷惑,受到從眾心理左右。我們看問題如果夠深,那麼很多問題其實並不真的像我們學習到的那樣。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工具/原料

《道德經》原文

方法/步驟

原文: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釋義:服從與阿諛,能相差幾分?美好和醜惡,能相差多遠?人所畏懼的,就不能不畏懼嗎?荒唐啊,還在進行且沒達到半中間。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原文: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lei)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釋義:大家熙熙攘攘,就像享受盛大的祭祀,好像春天登高臺遠眺。我獨自淡泊啊,未來沒有徵兆;混混沌沌啊,好像嬰兒沒有成長到孩童;疲倦啊,好像找不到歸屬。所有人周圍都有朋友,唯獨我被遺留、遺忘,是因為我迂腐、愚蠢的內心嗎?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原文: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liu)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釋義:世俗的人都明白,唯獨我昏沉。世俗人都清楚,唯獨我糊塗。深遠啊,好像大海,漂行啊,好像無止境。眾人都有才能依憑,唯獨我愚頑且粗俗。唯獨我和他人不同,原因在於我看重靠“道”而生。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應用:唯喏和阿諛雖然差不多,但好像略有差別,其實還是一個意思。美和醜好像相反,其實也是同源。人所擔心的有時候也未必需要擔心。大家都這麼做,我們不一定也要這麼做。不過注意,本章老子只是在大環境如此的背景下講述問題,好像大家都清楚明白唯獨他糊塗愚頑,但現實中並不是說從眾就是不好的,而是要正確的看待,正確的處理。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案例:記者:“范小姐,所有人在誇你漂亮的時候,你為什麼顯得不高興?”范小姐:“我並不漂亮,是大家心中有美醜之分,所以我才漂亮。這沒什麼值得開心的。”記者:“所以很多觀眾說你特別愛裝,裝高貴,裝涵養。”范小姐:“他們說的對,別人心中怎麼想的,我就是什麼樣子,這很正常。”記者:“你不打算有所改變嗎?”范小姐:“順其自然吧。”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分析:其實美與醜,裝與不裝,都是外界在人內心的一種表達,其實沒什麼不同。因為范小姐人就是這麼一個人,她的性格就是這麼一個性格,這個本質是一樣的。所以范小姐說:別人心中怎麼想,她就是什麼樣。當記者問到是否要有所改變來迎合觀眾的時候,范小姐的解釋表達了不排除會改變的可能,也不排除不改變的可能,一切要看將來的發展,現在說不準的。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結論:我們經常會因為一些表象而投入時間和精力,牽動著自己的喜怒哀樂,甚至去批駁、否定別人。拋開這些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才是正確思考、實踐,才會知道哪些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如何更深層次的看問題(道德經注20)

注意事項

相去幾何?是“唯之”與“阿”很接近,問到底有多小的區別。相去若何?是善惡相反,到底差距多大?

眾人皆有餘,大家周圍都有別人,意思是眾人周圍還有別的朋友,不是孤立的。

飂兮,若無止。但文中的意思是我一直向前發展,好像不會停止。

問題, 層次, 表象, 道德經, 夠深,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