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師的特點、分類、作用?

保健按摩的特點、分類、作用

方法/步驟

第二節 保健按摩的特點及分類

一、保健按摩的特點

保健按摩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它有以下特點。

1、簡便易行 保健按摩是一種易學易行的保健方法,不需複雜的裝置,而且安全可靠,無不良反應,男女老幼有病無病皆可採用。經過自學或短期的培訓便可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基本上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既適合於公共場所,如按摩醫院、美容院、健康中心、賓館等,也適用於家庭內部,既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如旅遊時自我保健等。

2、效果顯著 保健按摩之所以受歡迎,以健身防病為目的,適用範圍廣。除禁忌症,均可使用。

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其原因之一。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人疲憊不堪,幾十分鐘的保健按摩後使人倦怠盡去,精神一振。其在美容方面的效果更不亞於此,真如廣告所云“進去二十,出來十八”。這正是近年來按摩保健事業迅速發展的關鍵所在。醫療按摩不僅對內科、傷科、婦科、兒科等疾病大都有顯著療效,而對不少慢性疾病、頑固性疾病及疲勞綜合徵等也具有較好治療效果。

3、經濟實用 保健按摩既可以到公共場所去享受,也可以進行自我保健,適用於各個階層,可以拿出幾十元享受周到細緻的服務,也可以自己動手不花一文。醫療按摩治療疾病範圍較廣,而不用吃藥,不用打針,不受任何醫療裝置條件限制。

4、無副作用 無論是天然藥物、化學藥物還是生物藥物都可能對人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保健按摩是一種非藥物性的自然療法,即使接受的時間較長,也不會有蓄積而引起的副作用,屬於“綠色療法”之一。醫療按摩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物理療法,只要診斷正確,辨證選用恰到好處的手法,嚴格按照操作要領施術手法,一般不會發生不良後果及醫療事故,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

5、保健按摩注重循經脈走向,重視腧穴按摩。如足太陽膀胱經應自上而下進行按摩,而手陽明大腸經則應由下向上按摩;腧穴按摩,如擦湧泉、腎俞、大椎,揉丹田,按中脘,按揉足三裡,小兒腧穴的推脾土、腎水穴等,將穴位的效能與手法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有事半功倍之效。

6、保健按摩比較注意因人、因時,靈活選穴、施法,不生搬硬套。

7、保健按摩比較重視頭部、背腰、腹部及足部按摩,以調整大腦及內臟功能。

二、按摩的分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按摩的分類也更加詳細。

1、依據按摩的目的,按摩可分為:養生保健按摩、美容保健按摩、減肥保健按摩、醫療按摩、運動保健按摩等。

2、按施術的部位,按摩可分為:面部保健按摩、頭頸部保健按摩、耳部保健按摩、手足反射區保健按摩、穴位保健按摩、循經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病變部位按摩等。

3、按施術者與被施術者的關係,按摩可分為:醫患按摩、夫妻按摩、自我按摩等。

其他分類如家庭按摩、器械按摩、藥物按摩等。

第三節 保健按摩的作用

從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保健按摩能夠健身防病,促進疾病康復,美容減肥,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是有科學根據的。

中醫的經絡學說認為,經絡遍佈人體的全身,它內聯臟腑,外絡四肢與關節,溝通和聯絡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人體的氣血在經絡內執行,形成有機的整體聯絡。保健按摩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作用於體表區域性或經絡穴位上,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平衡陰陽、調和臟腑、濡養筋骨等作用,從而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如按摩足三裡、三陰交、氣海、關元、腎俞、脾俞等穴,與服用黃芪、人蔘、當歸等中藥同樣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協調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人體自身這種在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上統一而且完整的有機聯絡,主要是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實現的。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溝通上下表裡、有規律的分佈在全身,將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經絡具有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執行氣血、濡養全身的功能,使人體各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界之間達到協調和統一的動態平衡,從而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按摩通過手法產生的外力,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及穴位,使按摩手法產生的力轉化為“能”,“能”轉化為可被人體識別的“資訊”,從而激發經絡系統,發揮其潛在而巨大的調節作用,以調動機體的抗病因素,使正盛邪退,恢復機體的陰平陽祕,建立並維持新的動態平衡,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延年的作用。

1、能量調節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又由許多相對完整的小系統,每個小系統在其生理活動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一小系統發生病變也必然引起該系統能量代謝的異常,而推拿手法產生的力及其運動,可轉化為各種形式的能(如磨擦產生的熱能,點、按產生的勢能,推、撥所產生的動能等),並滲透到體內,改變人體有關係統內能,從而起到調節作用。如受傷後引起的青紫紅腫待病情穩定後,可用按摩手法,增加內能,促進血液迴圈,起到止痛、化瘀作用。

2、資訊調整 各種按摩手法作用於人體一定的部位、穴位或反射區,這種作用在體表的外力可轉化為可被機體識別和傳導的“資訊”,“資訊”經過經絡系統的傳導,來調節相應臟器的功能。例如,按摩手部的大腦反射區,可促進腦細胞突觸的聯絡,從而起到提高智慧的作用;心臟疾患,按摩足底心反射區,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亦是資訊調整的原理。

3、結構調整 按摩手法可以糾正關節錯位、肌腱滑脫等組織器官的解剖位置異常而致的病症,如下頜關節脫位、脊柱各關節錯位及肱二頭肌肌腱滑脫等,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相應的按摩手法,手法所產生的外力可糾正異常解剖位置,消除因解剖位置異常所致的疼痛等症狀。

現代醫學認為,保健按摩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現代醫學對於按摩的研究從不同的側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按摩對於不同系統作用的研究。

一、對面板的作用

按摩使面板內產生一種類組胺物質,這種物質能活躍面板的血管和神經,使面板的血管擴張,增強區域性新陳代謝,改善面板的營養,清除區域性衰亡的表層細胞,增強面板深層細胞的生活能力,從而使面板變得光澤美麗而富於彈性;

能改變面板的呼吸,有利於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

引起面板毛細血管擴張,由於面板毛細血管的擴張,促進與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從而使面板的溫度也會相應地升高,所以冬天氣候寒冷時,經常自我按摩,可預防凍瘡的發生。另外,由於按摩改善了區域性血液迴圈,使單位時間內流經區域性的白細胞數量增加,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二、對運動系統的作用

按摩能使肌肉獲得更多的血液,使肌肉中肌糖原含量增加,營養改善,代謝旺盛,並使代謝的中間產物——乳酸等物質加速分解和轉化,其中1/5的乳酸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4/5的乳酸被還原成肌糖原等能量物質,從而改善了肌肉的營養,清除了代謝中間產物對肌肉的損害,起到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因此,運動員在進行劇烈的活動之後,適當的進行按摩治療,可改善肌肉營養,消除肌肉劇烈運動時由於無氧呼吸而產生的大量乳酸,起到消除疲勞作用。

另外,按摩還可以增加肌肉、肌腱、韌帶的張力和彈性,按摩可改善這些組織的營養供應,並使其被動活動,這樣可使肌纖維增粗,肌腱、韌帶的結締組織排列緻密,從而增加其彈性和抗張力效能。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肢肌肉萎縮,隨即分組,對照實驗結果,實驗組對照組有明顯差異,採用按摩療法和對照組單純採用封閉藥物等療法,實驗組肢體萎縮明顯減輕,部分甚至完全恢復正常。按摩還可以糾正關節異常,按摩的外力作用可糾正關節錯位、肌腱滑脫等有關組織解剖位置失常,關節區域性的按摩可促進關節內滑液的分泌,改善關節周圍的血液迴圈,使瘀積在關節內的病理產物消散從而消除關節內腫脹,預防關節的攣縮。

三、對代謝的作用

按摩可促進區域性及全身的代謝。按摩後常見到尿量明顯增加,同時體內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如尿酸、尿素等)與尿同時排出體外,故尿中可以查出排氮量增加。由於對整體代謝過程的影響,可見脂肪減少,體重減輕。故按摩又有減肥和預防肥胖的作用。

四、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在胸部或頸背部進行按摩,通過神經反射活動,可加強肺組織的彈性,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故按摩有增強體質,防治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和肺氣腫的作用。

五、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消化系統同樣受著神經系統的支配,當按摩手法刺激體表,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而起到調節內臟生理功能的作用,使胃腸道蠕動加快,分泌和吸收功能增加。實踐觀察,當按摩胃俞、脾俞、足三裡等穴處1~3分鐘,61%~73%的人胃腸蠕動功能增強。推補小兒脾土穴時,對小兒胃液酸度的分泌有較明顯的影響,對胃蠕動及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又可使亢進的胃腸功能受到抑制,如對腹瀉者搓擦腰骶部的八繆、腎俞、大腸俞等穴,可抑制胃腸蠕動起到止瀉的作用,其他實驗觀察也證明了按摩對內臟神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在背部或腹部及下肢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進行按摩,能調節內臟神經功能,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排洩功能。如按摩左側足三裡穴、脾俞穴,可在x線透照下觀察到胃腸的蠕動發生明顯改變。故按摩能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有預防腹瀉、便祕的作用。

六、對迴圈系統的作用

按摩對於血液迴圈和血液成分有很大影響。

1、改善區域性迴圈以消除腫脹 按摩對血液迴圈的影響,國內外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和論述。龐視如認為“由於按摩手法刺激機體,通過反射作用,使區域性血管擴張,增加區域性血液及淋巴液等的迴圈……”。《蘇聯通俗百科全書》在介紹按摩時,認為多種按摩手法都能加速血液迴圈。日本高橋咣正、森和州《物理療法四實際》中記載,按摩手法能引起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

臨床驗證,按摩可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被按摩部位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流量增大,可改善區域性的營養供應,加速滲出物的吸收以消除區域性腫脹。

2、血液成分的改變 按摩能使血液成分發生顯著的變化,如安徽醫學院曾觀察了20名健康人(男16名,女4名)在被按摩後血液成分的變化情況是:白細胞計數在按摩的20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10例5分鐘時增至最高,另10例60分鐘時增至最高,平均增加1325個/m m3(增長19.7%);淋巴細胞的比例和計數均有所增加,中性粒細胞的計數增加,噬菌指數平均提高200%,其中最高的增加24倍,最低的增加15%;血清補體效價19例提高25%~75%,1例無變化,這就說明按摩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反射性地提高了機體的免疫能力。

3、預防心血管疾病 按摩能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由於按摩後血管的舒張,迴圈阻力降低,從而減輕心臟的負擔。按摩腹部可降低血壓,減慢脈率,預防高血壓。

七、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按摩對神經系統的作用是通過神經反射實現的。不同的按摩手法對神經系統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叩擊類手法起興奮作用,而表面撫摩動作則起鎮靜作用。即使同一手法,由於運用的方式不同(如手法的急緩、用力的輕重、時間的長短等),其效果也截然不同。如採取緩和、輕力、時間長的手法操作,可起鎮靜作用;反之,採取急速、重力、時間短的手法操作,則起興奮作用。

按摩對自主神經也有很大的影響。從而使內臟、血管、腺體的活動功能發生變化。如按摩頸部,可調節腦部及上肢的血液迴圈;按摩腰臀部,能調節腹腔、盆腔器官的功能活動。

按摩對神經系統有著雙向調節作用。一般來說,緩和、較輕而又有節律的手法,對神經有鎮靜、抑制作用,急速、較重、作用時間較短的手法對神經有興奮作用。按摩手法的作用主要取決於手法的強度。

1、提高痛閾(鎮痛作用) 按摩可以提高疼痛的閾值,這可能是按摩抑制了痛覺的傳導,1965年由Wall最先提出的閘門學說,似能對按摩的鎮痛作用機制給予合理的解釋。閘門學說認為在脊髓的后角存在有閘門控制系統,當細神經纖維興奮時,能開啟“閘門”,讓疼痛資訊通過;當粗神經纖維興奮時,可關閉“閘門”阻止疼痛訊號的通過。粗神經纖維的活動可以抑制細神經纖維的活動已經被醫學界公認。按照這一學說,按摩的鎮痛機制可能是手法刺激激活了大量外周粗神經纖維,此訊號傳入后角後抑制了細神經纖維所傳導的疼痛訊號的傳遞,從而關閉了疼痛的閘門,達到鎮痛的目的,也即提高了痛閾。

臨床實踐中,對胃腸痙攣性疼痛的治療,用較重的手法剌激T6~T9旁壓痛點可以止痛。其機制可能是重的手法刺激激活了周圍粗神經纖維,從而抑制了位於相同或相近脊髓節段接受的來自胃腸的細神經纖維所傳導的神經衝動,從而達到止痛的作用。

2、改善功能 人體某些活動不能協調一致,大部分是因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拮抗活動達不到統一平衡的結果。而按摩可以使這種異常的拮抗功能得到調整,從而使人體的動作協調、功能改善。如某些中風後遺症的病人出現肢體活動難以協調,通過按摩可以改善肢體功能,輕者甚至可以恢復正常。

八、對內分泌系統的作用

內分泌系統所分泌的激素,釋放人血液起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等生理過程的作用。內分泌失調的病人,可導致相應器官和系統的功能紊亂而導致疾病的發生。按摩可直接、間接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實驗研究證明,對於陽虛症狀的病人,按揉其命門、腎俞等穴位,可以使血中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提高,而減輕其陽虛症狀。對於肥胖之人,按壓足三裡穴、耳穴內分泌穴區及刺激足甲狀腺反射區,可起到減肥作用。

九、對增強大腦智慧的作用

按摩能增強人的大腦智慧,根據現代醫學和醫學全息論的研究表明,按摩頭頸部及手足反射區,對於增加人的大腦智慧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據有關研究資料證明,按摩頭頸部可增加顱內的血液迴圈,按摩頭頸部後頸動脈波幅均值總的變化趨勢增大。左側由(0.149±0.05)Ω提高到(0.178±0.06)Ω(P<0.025=,右側由(0.16±0.05)Ω提高到(0.19±0.07)Ω(P<0.025=,由此可見,按摩頭頸部,頸總動脈血流量增加,腦阻抗血流圖的波幅升高,促進顱內的血液迴圈,使腦細胞營養供給充分,腦的功能改善,智慧得以提高。平時,好多人飽餐之後精神不振、瞌睡等是由於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系統,使腦的血液供應不足、功能低下而出現精神不振、瞌睡。所以顱內的血液供應和腦的機能關係很密切。按摩改善了顱內的血液迴圈,也使人的大腦智慧得到提高。

從經絡學說來說,十四經中有八條經脈在頭部循行,穴位分佈多達一百四十多個,在頭頸部的按摩可激發經絡系統的資訊傳遞,誘導激發腦細胞生理功能。人腦是一個巨大的資訊儲備系統和處理系統,在人的一生中,平均僅用了20%的大腦機能,仍有80%腦的機能未能發揮。開發和充分利用腦的潛在功能,按摩是較好的方法之一,按摩頭頸部可提高中樞神經活動水平,改善腦組織的營養與代謝,從而提高大腦的智慧。

按摩頭頸部可提高智慧,而按摩了足部反射區,仍然能增加智慧,因為根據生物全息論,在手足反射區集中了人體各個臟器和組織結構資訊投射,手足反射區通過資訊通路和腦有密切的聯絡。據考證,人類機體基本結構和基本功能在一萬年當中的變化是很微小的,而在進化中得到最迅速提高的是人腦與手的協調運用水平。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也證實:手在大腦皮層的投影區域相應較其他器官更大得多。在人的進化過程中,首先是大腦的進化起著決定作用。大腦的進化,是勞動的產物,因此,開發大腦智慧的先決條件是勞動,手是勞動的器官,手與腦的彼此協調促進共同發展,所以按摩手部反射區是提高大腦功能的妙法之一。

手部反射區按摩極為方便,既適合醫者操作,又適合自我按摩,更不受時間、地點和外部條件的限制。當你是位學生,進人學習緊張階段或考試衝刺階段,可通過自我按摩手部反射區來調節情緒,緩解緊張,提高智慧和發揮水平;當你是一個日理萬機的有志之士,醫者或自我按摩手部反射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摩手部反射區能使你博聞強記、精力充沛,當你的大腦疲勞小憩(qi氣)之時,按摩雙側手反射區,可轉移大腦興奮灶,緩解大腦的疲勞狀態,以利於精力恢復。

足反射區共有62個,刺激這些反射區,使大量面板感受器及神經末梢興奮並傳遞,經軀體神經傳人脊髓后角,經脊髓丘腦傳人大腦,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得以調整,從而影響人腦的功能,消除疲勞等不良感覺。

十四正經中足部有六條經脈起止經過,僅在踝關節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之多,幾乎佔全身總數的十分之一,按摩足部既刺激了穴位,又刺激了反射區,這種良性刺激,可使自主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從而改善腦部的血液營養供應,調節腦的新陳代謝,提高大腦的智力。

總之,無論是臨床效果,還是按摩後的機體變化情況,都能證明保健按摩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一種良性物理刺激。按摩的刺激,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作用於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從而達到強健身體,預防疾病,促進疾病康復,美容減肥,延年益壽的功效。

保健, 作用, 特點, 手法, 按摩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