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使用者的心裡,Surface Book是除了蘋果MacBook之外最有機會走上神壇的產品。作為2015年最受關注的產品,對Surface Book我們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從網上的評論和論壇的關注來看用千呼萬喚來形容我想都不為過。本月15日這款產品終於在國內市場正式發貨,我們騰訊數碼也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產品的國行真機,究竟微軟釋出會上那個被稱為“秒殺一切的終極PC”表現如何?它真的能打動你購買嗎?
工具/原料
微軟Surface Book 平板電腦一臺
外觀測評
在正式開始與它的近距離接觸之前,我想有必要說明一下它的來源。這臺Surface Book是某土豪朋友從微軟官方商城購買的,血統純正。硬體配置為i7-6600U/8GB記憶體/256GB SSD/GeForce獨顯次旗艦版本,售價15588元。相對來說,這款配置的機器在四種配置當中也是價效比最高的,如果你正在考慮購買這款產品,那麼這個配置將會是你非常值得關注的。
這麼多年以來,我觀察微軟的硬體產品,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做工紮實,偷工減料這種雞賊的事兒一般跟微軟產品都沾不上邊,這個特點不僅體現在Surface和Surface Pro,也同樣延續到了Surface Book上面。機身整機幾乎完全採用CNC切削工藝鎂合金打造,我甚至用手扭轉掰了掰,機身表現出了非常好的強度特性,不會出現一般衝壓機型那種形變。
機身表面工藝方面採用了與Surface/Surface Pro系列相同的方式,簡潔美觀的灰白色表面塗層是微軟在Surface系列產品上摸索出的重要特性,所以在Surface Book上面這個特點也被理所當然的保留了下來。這種材質的特點就是讓金屬質感變得不那麼明顯,彷彿金屬處於一種鈍化的狀態下,在視覺效果、觸覺效果兩方面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而不是蘋果那種純金屬質感的表達。當然,這種設計肯定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非常喜歡,不過依然有些摸過Surface 3/Pro 3/Pro 4真機的使用者會抱怨稱“金屬做出了塑料質感,我真是醉了!”
設計上非常值得說的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外形設計和重量,正因為是二合一可插拔設計,所以這會給人一種先入為主應該重量輕便便攜的印象。但事實上作為一款硬體配置定位比肩MacBook Pro 15 Retina的產品,Surface Book設計師對於人們有這樣的先覺印象應該很崩潰。實際從引數來看,機身的三維尺寸達到了312.3mm×232.1mm×22.8mm,重量達到了1.52kg(獨顯機型1.58kg,平板端726g)這樣的厚度和重量表現顯然已經超過了當下一些主流的超極本產品,但若因此噴之,顯然是不理智的。你別忘了同樣硬體配置,效能層級的MacBook Pro 15 Retina可是有著2.06kg的重量呢!而不帶獨顯的MacBook Pro 13其重量也已經達到了1.58kg,於情於理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對比行業標杆蘋果的明星產品MacBook Pro,Surface Book在重量上都不落下風。
這個部分我想著重說說”分體“,微軟之所以描述Surface Book是劃時代的產品,是終極PC設計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還是基於此。因為一直以來分體意味著與效能難以兩全,效能機型由於CPU和GPU的安排設計複雜很難實現分體。然而微軟真正將效能保留的同時做到的分體!為了能夠實現效能+分體的雙重效果,微軟要克服分離時獨顯到核心顯示卡的準確切換,合體時核顯到獨顯的準確切換,系統中正在執行的程式不因為硬體的切換而卡頓,這對硬體和軟體優化都是相當大的考驗。另外微軟獨特的分體設計,允許使用者反向連線平板,這樣以來可以實現多種模式的體驗,這對介面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上,高效能機型分體設計也勢必帶來一系列值得噴的連鎖問題。首先就是厚度。正因為特殊的轉軸設計,Surface Book不僅不能夠實現完美的貼合式閉合,也客觀上增加了產品最厚處的厚度。22.8mm!的確是夠給勁兒的。不過轉念一想,你說這Surface Book為什麼吸引人?還不是因為特殊的分體設計,正因為Surface Book是一款和其他產品都不一樣的產品,它才顯得那麼不同,為了特殊的分體轉軸設計,犧牲一點厚度值不值當,這或許還需要你心裡那杆稱去衡量了。
說到轉軸,這也是粉黑之間爭論的焦點之一。拋開之前咱們談到的厚度問題不說,單說說它的設計。這種非傳統的轉軸設計其實是我常常在想象未來筆記本的一個方向。不過可惜的是微軟並不是這種轉軸的第一個締造者,說起來微軟還真應該感謝聯想Yoga系列帶來的靈感。不過我覺得微軟似乎並沒有把這種靈感向著更好的方向去發揮,由於螢幕端可分離設計,所以直接導致了轉軸結構需要更穩固,整體結構也就變得更大,這導致了轉軸處沒有辦法完全閉合,這對相當一部分使用者來說是阻止購買的致命設計。如果下一代產品能夠把轉軸這部分完美的實現完全閉合,那麼我想這會是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結果。另外不少網友對Surface Book的轉軸材質存在質疑,在這裡我為大家答個疑,轉軸內部採用的類似Yoga那種鉸鏈結構,而外部則是一層金屬材質,並不是塑料。
值得一說的是,我們拿到的這臺從微軟官網上購買的Surface Book剛用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個致命問題,就是鍵盤右上角專為分離設計的快捷按鈕不好使,按鍵按下之後平板端無法實現分離,與之前網上傳聞的分體存在一些Bug不謀而合,看來買Surface Book的確需要看人品。另外分體設計還會導致介面設計上的侷限性,這個我們在介面部分再著重去說。
介面:數量和型別都偏少
前文提到,分體設計實際上極大的影響了機身厚度,同時也使得轉軸無法完全對摺。然而高效能機型分體設計的不成熟之處還體現在機身介面的設計上。本身就是13.5英寸設計,再加上空間有限這極大的制約了介面的數量和型別。
要做成分體設計,平板端機身上勢必要在底部設計一系列連線介面,以保證螢幕顯示、攝像頭、感測器、CPU和GPU等等資料交換。這會在平板端佔據相當大的空間,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這個平板的底部都為資料連線進服務,空間上已經不可能再去考慮設計更多的介面。你還要考慮i7這樣的處理器較大的發熱,還要提供充足的空間進行散熱,這瑣碎的問題看起來不大,疊加到一塊肯定夠微軟的設計師喝一壺的。
鍵盤底座也是同樣的道理,Surface Book的鍵盤底座可跟一般二合一裝置底座完全不一樣,你可以想象它裡面要塞下多少東西。首先裡面要塞進GPU、各種介面和相關的主機板,另外還要有第二塊電池以保證更長時間的續航時間,轉軸部分還需要內建釋出會上展示的精巧的彈片介面設計,用以固定平板部分防止意外脫開,鍵程比較大的背光鍵盤什麼的不必說了也是佔空間的大戶。這樣還能有多少空間留給更多的介面呢?確實沒有了!
於是在Surface Book上,我們只能找到2個USB3.0介面、1個SD卡槽、2個磁吸電源介面(平板端1個,底座端1個)、1個miniDP介面、1個3.5mm耳機孔。Surface Book作為一款效能不錯的產品,介面設計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型別上都的確偏少,但是我們似乎應該去嘗試理解這種不足,畢竟這不是因為廠商”雞賊“導致的事故,而是真的沒法塞下了。當然了USB-C這種符合發展趨勢的介面還是應該考慮進去的,如果能再多一個USB-C介面,我想會比較完美。
螢幕:3:2比例對部分使用者格外有吸引力
隨著液晶面板切割成本向更窄的比例傾斜之後,筆記本產品的螢幕是越來越窄,越來越扁。從前那些5:4、4:3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大批使用者對與這種比例的懷有深厚的懷舊之情,國內使用者更是始終在這個問題上糾結,甚至復刻ThinkPad X61這種經典機型來緬懷舊時光。那麼3:2螢幕比例的Surface Book將會是這部分使用者的巨大福音,長期以來蘋果的16:10螢幕似乎也不再是這部分使用者的唯一選擇。
Surface Book搭載了一塊3:2的IPS觸控螢幕,解析度比較任性的設定為3000:2000,對於使用者來說似乎再也不用去記到底是1920還是1366了,整數滿足一切強迫症需求。螢幕的畫素密度達到了267ppi,基本上已經接近了人眼能夠識別的精細度極限300ppi,對比MacBook的227ppi和221ppi也有明顯提升,面對螢幕硬體引數廣大果粉應該啞口無言了。
雖然這塊螢幕比例比較奇葩,但是從我上手的實際感受來說,配合Windows 10系統的效果還比較不錯,畢竟是親兒子產品沒有出現一些低階的縮放問題。當然了,高分屏無法完美支援所有軟體這個問題依然存在,這是系統層面的問題。因為它是一個涉及面極廣的歷史遺留問題,所以微軟處理起來想必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時至今日Windows 10依然如此。不過早先的一些微軟高層在媒體上曝光的言論來看,這個問題遲早會來一個終極解決方案。
螢幕在顯示效果上基本沒什麼可說的,微軟產品一向在螢幕這一環不掉鏈子。Surface Book這塊螢幕也基本上沿襲了Surface Pro系列產品的特性,整體的顯色比較純正,沒有泛白和像三星螢幕那樣過度飽和的情況,是比較適合設計師使用的那種感覺。
鍵盤觸控板:手感簡直復刻了MacBook
總體驗Surface的Smart Cover鍵盤,對於Surface Book鍵盤究竟會做成什麼手感,我其實還真挺期待的,實際上手的結果沒有令我失望。
首先鍵盤做的規規矩矩,方方正正非常符合整款產品的氣質,視覺上是非常和諧的。鍵帽的大小是最主流的筆記本鍵盤大小,用慣了其他筆記本鍵盤,你會非常輕易的上手這款鍵盤。該不縮減面積的功能按鍵一概沒有縮減,習慣上你也不會感到有任何彆扭的地方。鍵帽的彈性適中,鍵程比輕薄本鍵程要長,與MacBook Pro Retina的手感實際上非常接近。背光方面,鍵盤提供了4級背光亮度調節,相比較蘋果顯得low了不少,但其實蘋果使用者也沒必要以此炫耀,畢竟正常人所使用的亮度級別就那幾個,16級分檔除了炫技之外不見得有什麼更多的實用效果。
觸控板方面,表面材質選用了與MacBook類似的玻璃材質,這是向業界標杆蘋果致敬的節奏啊!所以觸控板整體的滑動手感跟MacBook Pro Retina無限接近。受制於系統的原因,它所支援的多指操作沒有蘋果那麼豐富,但也足以讓你感到暢快。
總體來說,在鍵盤和觸控板這兩個微軟接觸不太多的方面,他們還是選擇了相對保守的設計,用無限趨近於業界標杆蘋果的方式,給使用者帶來一個比較不錯的體驗。相比較重新開發、重新去探索一種讓使用者興奮的全新體驗模式,這種設計思路我覺得是相當正確的,完美的保證了一代產品手感,同時又沒有過多耗費研發經歷。
觸控筆方面,Surface Book所配備的觸控筆與之前Surface Pro 4所提供的完全一樣,同樣採用金屬結構,支援1024級壓感,按筆上的按鍵可以快速撥出OneNote應用等等。電源介面卡方面,Surface Book也延續了之前Surface Pro 4上面完全一樣的設計,作為一個二代產品的老使用者,介面卡上面整合的USB充電口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出門在外旅行出差的時候十分好用。
攝像頭:筆記本當中最好的
因為可分離設計,平板端是可以允許使用者端在手裡使用的(雖然挺沉的,機會可能不多),所以前後攝像頭配備是一個比較科學的設計。其中前置攝像頭為500萬畫素1080p高清攝像頭,配合機身頂部的Realsense模組,能夠完美支援Windows 10的面部識別解鎖功能,這個功能允許使用者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被機身所識別,識別速度快,識別準確率高,而且其安全性也比較有保障。想比傳統的面部識別,體驗簡直是天壤之別!這裡應該還要感謝一下英特爾提供的技術支援。後置攝像頭方面,是一顆800萬畫素攝像頭,它支援自動對焦,實用性還是相當不錯的。
效能測評
不少網友對於Surface Book的續航能力十分關注,其實說起來對於這樣一款產品我的心裡也沒有底,但是官方提供的描述是視訊連續播放12個小時,我覺著怎麼也不會太差,於是我們開始了實際體驗。
談到效能,似乎能否流暢執行LOL這款廣受大眾喜愛的遊戲已經成了輕薄本與效能本劃清界限的標誌。所以不少網友看到Surface Book都先來問一句能不能玩LOL。在效能測試部分,我們將給這部分網友一個滿意的答案。
首先咱們還是先來看看處理器表現,在這個方面我一直還是推崇CINEBENCH 這個軟體,它能夠較準確的判斷處理器的計算能力,同時能夠判斷出單核和多核之間的效能差距。使用CINEBENCH R15跑分下來,最終Surface Book得到128cb的單核成績和318cb的多核成績,這個表現基本上符合我們對於i7-6600U的效能預期。
硬碟方面是關乎整體執行效率的重要一環,這臺Surface Book採用的是三星的256GB SSD,讀取速率達到了1194.37MB/s,相對來說寫入速率表現一般,為283.40MB/s,綜合得到了2134分的高分,總體的效能表現算是比較不錯。這直接保證整機在程式載入速度、拷貝速度、開關機速度方面帶來不錯的體驗。
總結
自發布以來,Surface Book就是我們最期待的筆記本產品,儘管它在國內上市的起售價格高達11088元這種期待依然沒有被掩蓋。之所以期待,顯然是因為我們在它的身上看到了閃光點,看到了一些在目前PC市場上缺少的東西,在一些使用者的心裡,Surface Book是除了蘋果MacBook之外最有機會走上神壇的產品。
首先,作為一款效能比肩15寸MacBook Pro的產品,Surface Book實現了高效能機型分體使用的全新模式,它將本來難以同時存在的便攜使用和高效能同時集於一身,這本來就是一種創舉。其次,產品材質和做工可圈可點,極具科技感的轉軸設計,上佳的鍵盤手感和觸控板體驗,3:2的超高清解析度螢幕,不錯的效能和續航表現,這些都足以成為吸引使用者的買點。
不過首代產品一些技術和設計上的不足我們也看在眼裡,尤其是無法完全閉合的螢幕更是成為了眾矢之的,許多使用者遇到的分體按鍵的Bug同樣令人感到困惑。我們看到了微軟為了讓Surface Book效能與分體合二為一所做出的努力,但也同樣感受到了首代產品傳達出來的技術上設計上的力不從心。正是這些原因,當我們忙懷著期待見到了傳說中的“終極PC”真機的時候卻內心翻滾出一絲失落。或許Surface Book已經很接近神壇了,距離那裡僅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