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骨質疏鬆:[18]骨質疏鬆與骨質疏鬆症?

病例:王麗(化名),女,35歲,在一次年度例行體檢中骨密度結果提示低骨量,很緊張,認為自己得了骨質疏鬆症,來去醫院檢查,未見明顯腰背關節痛,實驗室檢查也未見異常指標,告之是因為運動量減少和維生素D攝入缺乏等原因導致骨量減少。很多人會有這樣情況,調整生活工作習慣和適度健身鍛鍊,補充維生素D及鈣的攝入,可以避免骨質疏鬆發展成骨質疏鬆症。

將骨質疏鬆當成骨質疏鬆症的人群,並不少見,尤其是年輕人。事實上,這兩者不能同等看待,是兩個概念,骨質疏鬆是身體衰老的一個方面,骨質疏鬆症則是疾病。

骨質疏鬆,在現代醫學看來。就是在影像檢查中發現骨量減少以及骨小樑結構紊亂,或者實驗室檢查中的血鈣、磷及鹼性磷酸酶水平略有改變,處於骨質疏鬆的人體並不會有明顯自覺不適症狀。多數人像張芳一樣,在體檢中的骨密度檢查首次發現低骨量情況,並無腰背疼痛和膝髖關節僵硬等情況。

骨質疏鬆 屬於中醫的“治未病”範疇

骨質疏鬆就是一種身體開始衰老的生理現象,它提示人體已發生骨的代謝異常,是全身骨量減低的表現和可能發展為骨質疏鬆症的預警“黃燈”,屬於中醫的“治未病”範疇,未病先防,骨質疏鬆也是提醒人們該注意防範於未然。

骨質疏鬆多以預防為主,衰老無法阻止,但延緩與衰老相關的骨骼退化是可能的,儘可能儲存體內鈣質,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佳措施,也是傳統中醫“治未病”的要求。

骨質疏鬆怎麼辦?

健康的身體是對抗衰老的基礎,要預防身體骨質疏鬆,就要將身體調理到一個健康平衡的狀態。包括排除身體其他疾病,合理的膳食,重視養生等。

骨質疏鬆症是怎麼一回事?

骨質疏鬆症多見於絕經期婦女,因生理特點,此期間人體骨量往往丟失加速,應及早防治。此外,對已經存在骨質疏鬆卻未足夠重視,如果繼續不科學生活方式,活動減少,會使肌肉強度減弱和機械刺激少,骨量可能持續減少,當骨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易發生腰背部疼痛(尤以脊柱兩側明顯)和關節僵硬,疼痛多在仰臥坐位時減輕,久站和勞累後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疼痛重,嚴重者彎腰、運動、咳嗽時都會疼痛,甚至輕微碰撞或跌倒會發生骨折。此時就已從骨質疏鬆發展成骨質疏鬆症,一字之差,疾病由現象發展到本質。

骨質疏鬆症常引起腰背部和下肢疼痛,是骨科臨床常見疾病,中老年人及絕經期後婦女多見,也見於青壯年並女性多於男性。近年臨床多見青壯年女性因長期月經紊亂導致低骨量和骨質疏鬆,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

骨質疏鬆症分為三大類:

隨年齡增長必然發生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由其他疾病或藥物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

產後或哺乳期婦女或有遺傳家族史的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治療骨質疏鬆症需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首先堅持中醫調治的原則、合理膳食、適量的運動等;其次,對已患骨質疏鬆症患者,在防治基礎上積極配合藥物治療,現在傳統中醫湯藥在對抗骨質疏鬆症上面的療效很好,能治各種骨質疏鬆帶來的腰痠背痛,還能將身體調理好。

溫馨提示:骨質疏鬆和骨質疏鬆症都屬於中醫裡面病的範疇,雖然骨質疏鬆未有病症表現,但是骨質疏鬆不加以調理就會導致骨質疏鬆,造成人們的身體病痛。

中醫治骨質疏鬆 (共19篇) 上一篇:骨質疏鬆與骨質增... 下一篇:骨質疏鬆不能只補...

常識, 骨質, 骨質疏鬆症, word,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