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識字的潛能使得許多家長躍躍欲試。但由於對早期識字的意義和規律認識不足,一些家長走入了誤區。認為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越聰明,就是“神童“。於是,家長每天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教孩子識字,盲目追求識字的數量和速度;還有的為了製造轟動效應,讓一兩歲的孩子就認識四五千字。這些做法都不可取。雖然孩子的潛能很大,但是過分追求識字量,就違背了早期識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則。識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閱讀。正確的識字態度應該是,在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沒有壓力和負擔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然地識字閱讀。
除了讓家長了解以上原則之外,下面我還想從心理學的角度談一談幼兒識字和無意注意的關係。只要方法得當,無意注意可以幫助孩子輕鬆、科學識字。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並且是一種有選擇性的集中。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注意通常被看作資訊加工的瓶頸。也就是說,個體所處的外界環境中出現的刺激並不能完全被加工,除非它們被注意到。
不過,從另一個側面來看,並非所有的選擇決定都是有意識做出的,因為在我們不能意識到的情況下也能進行選擇或轉移,這就是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一種下意識的、無需心理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注意。儘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必須在有意注意下才能完成,但讓幼兒在學習中自始至終保持有意注意的狀態,似乎不太可能。由於身心發育和周圍因素的影響,無意注意總有可能發生,並對幼兒的學習發揮正面或負面作用。尤其對於自控能力還不強的三四歲幼兒,無意注意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更為重要。
下面就以我3歲女兒咪咪無意識字的經歷,談談無意注意在幼兒學習興趣培養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對家長有所幫助。
方法/步驟
1.識字途徑
通過身邊真實環境實境識字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李子玲博士曾經說過:“漢字是累贅還是樂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和教師的認知和心態。”為了不讓孩子從小對漢字產生畏難情緒,而把學習漢字當成一件輕鬆快樂且主動要求去做的事,幼兒的漢字認知可以不從書本或卡片入手,也不必迷惑於到底是根據集中識字理論還是分散識字理論,最好從身邊真實的生活環境中開始。
咪咪認識的第一個漢字是“京”。因為她發現小區院內以及地下車庫停放的各種車輛上幾乎都有這個字。我們告訴她這個字讀”jing”,就是“北京”的“京”。就這樣,她很容易地把“京”字記住了。
“小心地滑”是小區物業的清潔人員經常放在樓道里的警示牌,或許是因為咪咪出門的時間和清潔人員打掃的時間比較接近,她可以經常看到這個牌子,並且觀察到這個牌子旁邊溼溼的地面,以及正在工作的清潔員阿姨。
隨著汽車車牌上的“京”、車庫中起引導作用的“出口”、小區一角的“兒童樂園”以及樓道中的“小心地滑”等字經常、反覆的出現,孩子的無意注意不斷被喚醒,出現在這種真實情境中的漢字隨之成為注意選擇的中心刺激,在頭腦中被進一步加工。
通過真實生活故事創境識字
有些環境,我們無法或很難讓孩子真實體驗,那麼可以考慮通過其他渠道創造與“真實”的聯絡。當我發現咪咪開始越來越多地注意各國國旗的卡片時,我意識到可以“乘機”讓她認識一些代表國家名字的漢字了。正好有一段時間,咪咪爸爸頻繁到多個國家出差,於是,爸爸的出差地點就被我們拿來作為識字的內容。比如,我們會跟咪咪講爸爸這些天去日本了,“日本”這個國家在地圖上的哪個位置,形狀像什麼,並告訴她地圖中哪個字是“日”、哪個字是“本”,最後引導她從國旗卡片中找到代表日本的那一張。整個過程並不是簡單地教兩個漢字,而是在孩子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多重通道的語義網路。
通過形象圖片集中識字
有一些象形字.如“山”、“日”、“月”、“水”、“火”、“門”、“衣”等,圖畫性很強,比較適合用傳統的看圖識字的辦法。這時,我們可以把形象生動的圖片和代表這些圖片的漢字字卡貼在一起進行對照,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自主建立圖片和漢字之間的聯絡,包括形象上的聯絡和意義上的聯絡。這個辦法實際上是在為漢字進行圖形編碼,通過一個形象的特徵進入記憶網路。從視覺感知的角度來說,不管幼兒注意漢字還是圖形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通過周邊視力無意地關注到另一方。
我們甚至可以考慮讓孩子自己先找到圖形和字形的聯絡,比如先讓他自己試著從多張字卡和圖片中找到對應的組。由於加上了自己動手的因素,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咪咪就很願意做這種字卡和圖片配對的遊戲。需要家長配合的是,如果孩子找對了,家長要明確地肯定,比如鼓掌或說“太棒了”;當然,如果搭配錯了,也要及時糾正(但不是批評指責)並說明原因,幫孩子找到象形漢字部件或筆畫中的“區別性特徵”。
通過閱讀帶字繪本由詞識字
隨著孩子接觸的繪本越來越多.他的注意力也會漸漸從只關注畫面資訊,進而過渡到同時關注畫面資訊和文字資訊。一些幼兒園在課堂上也會跟孩子一起分享繪本故事.而這些繪本通常又是大字本,句子結構簡單,用詞重複,便於孩子記憶漢字。比如一本叫做《毛毛蟲去散步》的書,最主要的句式就是“碰到……只……”(碰到一隻甲蟲、碰到兩隻蝸牛、碰到三隻蝴蝶、碰到四隻小烏),咪咪就是通過這本書認識了“只”字。
2.檢驗及加強識字效果的辦法
撕掉沒用的字卡
在咪咪已經通過上述各種方式和渠道認識了一些漢字之後,我們做了一些字卡。把A4紙8等分,做成卡片,用尼龍筆或毛筆在卡片上寫上漢字,用透明膠條貼在牆上。字卡的高度限定在咪咪眼睛平視視線所在的高度,也就是說,把目標漢字放置在孩子手眼都可控的高度。只要咪咪認識了哪個漢字,能夠正確讀出來並且能組一個詞,就可以把相應的字卡扯下來扔掉。等到咪咪把字卡全都扯下來,也就是第一組漢字已經全部認出之後,我們再繼續做第二組字卡,但是會改變貼的地方,比如從書房的牆上轉移到臥室的櫃子上,不過高度依然是跟咪咪的視線平齊。
把認識的漢字圈起來
我們在一張A4紙上打印出1OO個漢字,都是咪咪平時能夠接觸到但家長並沒有刻意教過的漢字。把這張A4紙貼在牆上,高度限定在咪咪眼睛平視視線所及的位置。A4紙旁邊的小四屜架上放了一支鉛筆,咪咪可以隨時指出她認識的漢字並用鉛筆圈起來。我們驚喜地發現,這種辦法也極大地調動了她識字的積極性。跟希望看到牆上的字卡越來越少一樣,咪咪每天都盼望A4紙上的小圈圈越來越多。為了讓小圈圈越來越多,咪咪在閱讀繪本和戶外活動的時候也變得更加留心。比如在閱讀紅袋鼠的故事時,咪咪會突然跑到A4紙前,指著“鼠”字說:“這是紅袋鼠的‘鼠’。”在戶外也是一樣,突然在某個地方發現自己認識的漢字,咪咪都會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驚喜地指給大人看。筆畫簡單的,她甚至還可以“書空” (即把要記住的字,在大腦中想像自己拿著一支筆寫一遍,寫完,在大腦中很清楚地看到它)。遇到不認識的漢字,她的求知慾也很強,總是主動發問。
在生活中檢驗
生活中到處都有漢字,這也成為檢驗和加強孩子識字效果的便利條件。咪咪認識“出口”是因為每次去一個較遠的地方時,我們都會帶她從地下車庫沿著多個醒目的“出口”標識開車離開。在確認咪咪已經認識這兩個漢字,並且給A4紙上的“出”和“口”都畫了小圈圈以後,我們把她帶到了小區的門口,引導她去注意保安身邊的牌子,她會突然讀出“出口”,並根據自己的觀察理解“出口”的含義。然後,她會饒有興趣地去找別的“出口”,直到發現小區底商一家洋快餐店側門上的“出口”。當然,在尋找的過程中,大人一定要緊緊跟在孩子的後面,保護他的安全並適時引導。
把漢字組成有意義的詞語或短句
漢字的出現往往不是獨立的,總是會在具體的語境中表達某種具體的含義。我們發現孩子自己也會把單個漢字放在詞語或短句中進行識記和理解。比如咪咪在認識“大”和“小”時,會自己說出這是“大頭兒子”的“大”、“小頭爸爸”的“小”。另外,她也開始下意識地對不同語境中出現的讀音相同的漢字進行聯絡,比如她會問“小河”的”河”和“河馬大叔”的“河”、“小白兔”的“白”和“白白的米”的“白”、“李新(舅舅的名字)”的“新”和“小心地滑”的“心”是不是一樣等等。
因此,在孩子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之後,我們可以把漢字組合成類似“水果”、“北京”、“生日快樂”、“小馬”等結構,讓孩子在具體語境中加強對字形和用法的聯絡。
3. 幼兒識字特點給我們的啟示
讓孩子寓學於玩、寓學於樂
孩子時時處處都在接受新知識,家長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讓他們寓學於玩、寓學於樂,在一個自然的狀態中完成輕鬆的、幾乎不需意志努力的識字過程。作為父母,不一定非得把剛三四歲甚至更小的孩子送到培訓班,讓他們學到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用具體的金錢來計算。其實在生活中,在和孩子共度甜蜜親子時光的同時,就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穫。尤其在三四歲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興趣,識字數量的多少並不重要,識字的途徑和方式更應該成為家長思考的重點,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在學習的同時,隨時都能夠感受到快樂和父母的愛。
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和遺忘
這種識字方法,孩子對漢字是一個大概的、輪廓的認知,缺乏對細節的辨析,因而容易發生形近字之間的混淆。比如咪咪會認錯“七”和”九”、“六”和“八”、“看”和“香”、“牛”和“生”等。因為孩子的認知在目前這個階段還是以整體感知為主,對細節部分區別不夠。
我們也發現,通過閱讀繪本而認識的漢字,較之利用字卡或圖片進行集中識字更容易發生“詞語連貫性錯誤”。比如咪咪會把“朵”認成“耳朵”的“耳”、把“蕉”認成“香蕉”的“香”,這是在閱讀過程中整詞認知的結果。
孩子識字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關鍵是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如果孩子認錯了,家長不必忙著去指責,我們的做法是及時把混淆的那個字寫在出錯字的旁邊,表情輕鬆地(而不是嚴厲或嚴肅地)告訴她這個才是她說的那個漢字,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兩個漢字之間的區別,培養她初步的對比能力。另外,任何形式的學習都不可能一勞永逸,發生遺忘也是自然的,家長千萬不能在孩子發生遺忘時呵斥,我們可以遵循記憶曲線所闡釋的規律,通過適時復現等方式喚醒或保持孩子對漢字的記憶,從而鞏固識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