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上,一般在臨症上都以發病過程和自覺症狀為主要的問診內容,問診時有一定的程序。
方法/步驟
頭:頭痛無休止、有寒熱的多為外感,頭項痛屬太陽,前額痛屬陽明,兩側痛屬少陽,巔頂痛屬厥陰。痛有間歇,兼有眩暈重脹的多為內傷雜症,痛脹覺熱的屬肝火;眩暈畏光的屬肝陽;痛劇面青的屬肝寒;頭重昏沉響鳴的屬腦虛。痰溼內阻,清陽不升,亦能使人暈眩,但多兼舌膩噁心。
身:一身痠痛,有表證的多為外感,汗出即減,不兼寒熱,痛在關節,或遊走四肢,為風寒溼痺,常與氣候有關;手足麻木,或身體一處麻木的為氣虛;僅有手大指或食指覺麻木,延及肘臂的為中風先兆。
身體多臥身痛不舒,活動後輕減的為氣血不和;身痛而重,舉動不便的為溼阻經絡。
大便:便閉能食者為陽結,不能食者為陰結;腹滿脹痛的為實證,不滿不脹的為虛證;久病或老人、產婦經常大便困難,為血枯津燥。
大便先幹後溏為中氣不足;大便常稀為脾虛;每逢五更天明洩瀉的為腎虛;洩瀉腹痛,瀉下臭穢的為傷食;痛一陣瀉一陣,瀉下粘穢赤白,裡急後重的為痢疾;驟然嘔吐,水瀉不止,肢麻頭汗的為霍亂。
小便:小便清白為寒,黃赤為熱,渾濁而不爽利為溼熱。頻數不禁為虛證;溲頻而口渴多飲為消渴;溲時淋瀝,莖中刺痛為淋證;小便不遁,腹內脹急為癃閉。凡洩瀉病人小便必少,小便漸長則洩瀉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