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晚期症狀有哪些
老人?對於心衰來說預防是首要任務,我們可以通過高維生素飲食,多休息、等措施來避免發生心力衰竭,那麼心裡衰竭都有哪些症狀呢?下面小編馬上就告訴大家心力衰竭晚期症狀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心力衰竭晚期症狀特點
1.心力衰竭晚期症狀
心力衰竭是由於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造成心肌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最後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會出現胸口悶的現象。這種現象如果發現不及時是會直接導致死亡的。或者是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達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發紺、極度煩躁、大汗淋漓同時可頻發咳嗽等。
患上心衰,較好突出的症狀就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而不同程度的心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患者較好初可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此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坐在床上。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易疲勞、食慾減退等症狀。
2、左右心衰竭的分析
左心衰竭,疲勞和乏力:可出現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平時即感四肢乏力,活動後進一步加劇。呼吸困難:呼吸困難是患者自覺症狀,也是呼吸費力和呼吸短促徵象的綜合表現。患者呼吸困難嚴重時表現為胸悶氣促。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動作,以及鼻翼扇動等。
右心衰竭,右心衰竭主要表現為體迴圈壓增高和淤血,從而導致各臟器功能障礙和異常,體徵明顯,症狀相對較少。症狀:右心衰竭的症狀主要是胃腸道、腎臟、肝臟等淤血引起的症狀。胃腸道症狀:胃腸道淤血可導致食慾不振、厭油、噁心、嘔吐、腹脹、便祕及上腹脹痛等。疼痛常呈鈍痛或伴沉重感,可因上腹或肝臟觸診而加重。
3、肝區疼痛的原因
肝臟淤血腫大及肝包膜發脹刺激內臟神經引起疼痛。早期主要感右上腹飽脹不適或沉重感,隨著慢性淤血加劇,漸感肝區隱痛不適。若為急性肝腫脹或慢性淤血急性加重時,肝區疼痛明顯,有時可呈劇痛而誤診為急腹症,如急性肝炎、膽囊炎等。深吸氣、勞累、緊束腰帶及肝臟觸診等可加重疼痛。
心衰患者的飲食原則
我們知道心力衰竭根據不同的症狀可大體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力衰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藥物治療,還要遵循一些飲食原則。別看飲食對也我們微小,但是對於心衰患者們卻極為重要,因為他關係到患者病情的穩定。
1、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有利於保護心肌。
2、少食多餐,建議患者朋友們在一天之中,儘量做到少食多餐,還要細嚼慢嚥,減輕身體的負擔,還要記得嚴禁吃得過飽,患者可以做到一天攝入的食物劃分成4至5次來吃。
3、輕度心衰病人每日食鹽控制在5克左右,不吃醃製食品,最好不吃用鹼或小蘇打製作的食品。
4、選用低熱量、低鹽、富含維生素、易於消化、不易產氣的食物。
5、適當控制總熱量,蛋白質也要適當控制。
6、如果缺鉀可食用含鉀高的海帶、紫菜、瘦肉、橘子等等。
心裡衰竭的分類
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的緩急,臨床可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據心力衰竭發生的部位可分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還有收縮性或舒張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損害或心臟負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驟降、肺迴圈壓力升高、周圍迴圈阻力增加,引起肺迴圈充血而出現急性肺淤血、肺水腫並可有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臨床綜合徵,以急性左心衰竭最為常見。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礎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處於代償期的心臟上突然起病。發病前患者多數合併有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常見於急性心肌炎、廣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動脈主幹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現為收縮性心衰,也可以表現為舒張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須緊急搶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狀態,可以穩定、惡化或失代償。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病因所致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是一種複雜的臨床綜合徵,主要特點是呼吸困難、水腫、乏力,但上述表現並非同時出現。一般均有代償性心臟擴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償機制參與,常伴有靜脈壓增高導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變,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靜脈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壓、瓣膜病和擴張型心肌病。
心裡衰竭的檢查事項
1.心電圖
常可提示原發疾病。
2.X線檢查
可顯示肺淤血和肺水腫。
3.超聲心動圖
可瞭解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瓣膜狀況、是否存在心包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的機械併發症、室壁運動失調、左室射血分數。
4.動脈血氣分析
監測動脈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
5.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和血生化檢查,如電解質、腎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應蛋白。
6.心衰標示物
診斷心衰的公認的客觀指標為B型利鈉肽***BNP***和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的濃度增高。
7.心肌壞死標示物
檢測心肌受損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高的標示物是心肌肌鈣蛋白T或I***CTnT或CTnI***。
老人腰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