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為啥血壓降不下來呢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吧。
老張今年50歲,從去年查出高血壓以來,雖然找遍名醫,他的血壓卻一直降不下來。專家最後發現,不是名醫沒水平,也不是藥沒效果,而是焦慮症在作怪。
原來,去年有一段時間,老張總覺得頭疼頭暈,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有高血壓,心裡更緊張了。之後老張專門找了比較有名的心臟科專家,專家根據他的情況開出了降壓藥方。藥拿回家後,老張並沒有急著吃,而是仔細幾種藥的說明書,他發現這些藥物都有副作用,如心動過緩、低血鉀、腳腫、咳嗽等等,由於擔心藥物副作用對自己身體的影響,他決定只吃醫生要求劑量的一半。
吃藥後,他幾乎每天都會測量自己的血壓,發現血壓並沒有明顯下降,他更著急了。通過朋友介紹,找了另一個有經驗的專家看。這位專家給他換了藥,可是他拿到藥後,還是先研究這些藥的副作用,還是沒按醫生要求的劑量吃。就這樣反反覆覆找了好幾位專家,歷經一年多,老張的血壓硬是沒降下來。最近,他來到心臟科就診,該院心理科主任為老張進行了測試,發現老張患有典型的焦慮症。焦慮情緒本身可以影響血壓,導致血壓波動,另外,因為焦慮,過分關注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按醫生要求的劑量服藥,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老張的血壓老降不下來。
誤區之一是“不難受不服藥”:
有不少患者雖認可用藥,但卻以自覺症狀之有無及忍受成都來取捨用藥。這同樣是十分有害的。臨床上,一些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檢測血壓有明顯異常或進行有關檢查時才知道心、腎、腦及血管已有程度不等的損害。有的甚至可以在“毫無察覺”時突發中風、心肌梗死等致殘致死悲劇。這就警示我們,血壓升高及器官受損的程度、預後與患者的自覺症狀可以不一致,待到難受不了再去服藥,豈不亡羊補牢,悔之晚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客觀指標——血壓值及作為靶器官的心、腎、腦、血管損傷的客觀檢查資料去遵醫矚用藥。
誤區之二是“有病不願意服藥”:
當確診為高血壓病,即使是無合併內臟損害的一期高血壓,在單獨使用非藥物療法如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心理調適等未能使血壓穩定在140/90mmHg以下,就要進行藥物療法。迴避患病的現實,認為“一旦吃藥即終身離不了,不能接受”。這是非科學理性的態度。誠然,高血壓治療往往是終身性的,但這與某些精神藥品的成癮性完全兩碼事。要充分認識到高血壓不僅僅是血壓升高,而且會損害全身多個臟器。如即便控制了其他危險因素,基線收縮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49;舒張壓每升高5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46。
提醒: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堅持認真服藥,把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140/90mmHg乃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同樣可以有健康人一樣的生活質量,同樣可以延年益壽。相反,諱疾忌醫、視藥如虎,那麼,高血壓導致的嚴重的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發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誤區之三是迷信貴藥、新藥與洋藥:
前降壓藥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但總以有效、安全、經濟為原則,迷信貴藥、新藥與洋藥是片面的。國際上有關高血壓治療的最新指導意見是長效製劑要推薦,各種短效製劑也不排斥。據此,只要能夠控制血壓,就不應拘泥藥之新老、貴賤和進口與否。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療效較好、毒副作用較低、且經濟實惠的國產降壓藥有依那普利、非絡地平、美託洛爾、吲達帕胺、珍菊降壓片及複方降壓片等。而屬長效製劑的降壓藥多為價格不菲,儘管它有降壓平穩、服用簡便等優點,但對部分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其費用尚難以長期承受。至於棄藥不用,卻去篤信那些早已被醫學證明無效的所謂“降壓儀”、“降壓鞋”之類,只能貽誤病情!
柿餅不能和哪些食物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