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3***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回顧與總結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市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遇到的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把握形勢,從容決策應對,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搶抓重大歷史機遇,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5億元,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增長2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9.4億元,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2:47.3:36.5。

  ———發展質量逐步提升。完成財政總收入232.3億元,增長2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90.2億元,增長36.3%。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100個工業新增長點專案投產達效,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20%、24%。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建設。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8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分別增長10.5%、1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00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52.9億元,比年初增加54.5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7%。

  一年來,我們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力保增長促進轉型,經濟發展實現逆勢上揚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堅定跨越信心,力保強勁增勢,千方百計擴大投入、穩定生產、促進消費,推進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綜合實力。

  保增長措施有效落實。全面貫徹擴大內需政策,出臺穩定工業生產、扶持中小企業、促進外貿穩定系列工作措施。加大專案爭取力度,166個專案列入國家擴大內需投資計劃,爭取中央和省資金10.2億元。全年爭取各類扶持資金42.9億元。185項億元以上在建專案加快推進,完成工業投資628億元,增長25.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0.2億元,增長16.5%。建築業增加值增長20.8%。推動消費擴量升級,形成一批消費亮點。全市新增汽車銷售2.8萬輛,完成商品房銷售51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79.1%、130.6%。家電下鄉呈現旺勢。加大金融支援發展力度,新增各項貸款214億元,是上年的2.2倍。落實出口退稅9.3億元,增長32.9%。

  先進製造業加快成長。堅持調結構與保增長並重,編制實施船舶工業、裝備製造等9項產業振興規劃,推動優勢產業集聚發展,中材高新矽材料等6個重大產業專案和新能源裝備、創新藥物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進入省“雙百”工程,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恆瑞醫藥成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中復連眾3兆瓦海上風電葉片下線,42個產品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積4.5萬平方米,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37億元,增長48.5%,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4.6個百分點。推進省製造業資訊化科技工程示範市建設,製造業資訊化應用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湯溝”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太陽雨熱水器獲省出口名牌稱號。認真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實施熱電聯產等20項節能降耗重點工程,完成16項汙染減排專案,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標,化學需氧量削減4580噸,二氧化硫減排完成“十一五”任務。

  高效農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新增高效農業面積41.5萬畝、高效漁業面積4.2萬畝,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6.5個百分點,成為全國最大的泥鰍養殖出口基地、蝴蝶蘭種苗生產基地和省內最大設施漁業基地、鮮切花基地。灌雲縣、灌南縣分別建成全國最大的蘆蒿和純白金針菇生產基地。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等政策性補助資金4億元,建成9個國家級高產萬畝示範區,糧食總產334.5萬噸,連續七年豐產豐收。完成綠化造林24.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9.5%。新增農業利用外資專案20個,農產品出口連續四年居全省前列。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繼續加強,申報無公害品牌50個、綠色食品品牌8個、省級名牌農產品2個。東海老淮豬肉通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

  現代服務業繼續提升。港口運輸在億噸大港的新起點上增開航線12條、“五定”班列4趟,實現吞吐量1.14億噸、集裝箱運量303萬標箱。科技創意產業園等28個服務業重點專案加快推進,金海國際商務大廈主體封頂,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建設,全市新發展物流企業310家。實施民航機場國際候機廳改擴建工程,客運量突破30萬人次。旅遊業實現新發展,東海國際水晶珠寶城成為國家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級景區,新增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3個,境內外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0%、12%。第三代移動通訊服務全面開通。商貿流通業加快提升,家樂福、沃爾瑪等世界知名零售企業進駐港城,中翔鋼材等一批區域性專業市場投入運營。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2%。

  二、堅持搶抓機遇謀劃發展,新一輪沿海開發迅速展開

  以連雲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准,港城發展躍上國家戰略平臺,我們積極放大政策效應,組織動員全市結合實際,紮實推進規劃實施。

  規劃對接落實工作有效開展。建立沿海開發工作推進機制,制定貫徹規劃三年行動方案。加強保稅港區等重大政策爭取,強化沿海開發新優勢宣傳推介,狠抓重大產業專案招商,迅速形成推進沿海開發的強勁聲勢。徐圩港區、贛榆港區總體規劃通過部省聯合審查,灌河口攔門沙治理乘勢啟動。石化產業基地、大型商品糧儲備基地等一批重大專案成功簽約,田灣核電5、6號機組獲准開展前期工作,華電灌雲風力發電、華東物料城、華磁電器等一批專案加快推進,國電聯合動力、萬噸碳纖維一期工程等產業專案建成投產。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港口30萬噸級航道獲准立項,先導試挖工程順利啟動,30萬噸原油碼頭簽訂合作協議,30萬噸礦石碼頭具備水水中轉條件,廟三突堤集裝箱泊位實現臨時靠泊。主體港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南疏港道路二期工程基本建成,東疏港高速公路、內河港建設加快推進,開工建設北疏港通道。徐連鐵路電氣化改造竣工運營。連臨高速公路路面基層基本完成,242省道路基貫通,310國道宋跳至大酒壺段建成通車。鹽灌船閘通航,鹽河航道整治開工。通榆河北延、新沭河治理、大浦河調尾等重點水利工程有效推進,500千伏伊蘆變擴建、220千伏龍河、墅港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建成使用。

  沿海生產力佈局優化拓展。強勢啟動徐圩新區開發,編制完成發展戰略規劃、總體規劃、產業啟動區和高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26省道北延段和區內徐新路、港前路、徐圩大道等7條道路快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框架全面拉開。申報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取得積極進展。建立投融資平臺,與多家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獲得銀行授信300億元。同步開展產業專案招商,簽訂重大產業專案合作協議7項。連雲港開發區“五園五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灌河船舶工業園獲批省級特色產業園,兩翼臨港產業區承載功能不斷增強。

  三、堅持擴大開放創業創新,跨越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立足增創發展新優勢,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推動全民創業,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構建。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引領,制定實施轉變發展方式等9個檔案,進一步確立科學發展工作導向和激勵機制。啟動實施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整合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籌建徐圩新區和科教創業園區管委會,順利完成板浦鎮、寧海鄉區劃調整。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穩步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試點、社群衛生機構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完善投融資平臺建設,新海連公司成功發行15億元企業債券,港口股份獲准發債6.5億元。市財政投入資金2000萬元,大力實施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集聚工程。採取降低出資註冊門檻、扶持創業載體、成立縣鄉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等多項措施,大力促進全民創業。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幫助1300多家中小企業融資30億元。加大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力度,實施“春風進萬家創業助貸工程”。加快壯大民營經濟,新增私營企業6000戶、個體工商戶3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5%。

  開放型經濟發展逆勢奮進。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拓展與海內外大企業合資合作,在境內外密集舉辦投資說明會,利用“臺灣江蘇周”等各類經貿平臺,廣泛集聚外來資源,全市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0.3億美元,內聯客方到位資金370億元。扶持外貿企業發展,調整出口產品和市場結構,完成出口19.5億美元。創新外派勞務市場管理機制。積極支援企業“走出去”發展,新增境外註冊商標企業6家。實施園區開發提升計劃,出口加工區拓展了保稅物流功能、二期建設通過海關驗收,省級以上開發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高於全社會3.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長41.3%,佔全市比重68.6%。連雲港開發區在國家級開發區排名中較上年上升1位。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互動合作發展,與上海、鄭州、西安等重要城市建立戰略合作機制,連雲港—深圳新型產業園簽約。提升南北掛鉤協作水平,連雲港開發區江寧工業園、灌雲開發區被批准為省南北掛鉤共建園區。

  四、堅持統籌推進加快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

  圍繞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目標,加速推進城市化,加快建設新農村,著力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發展新格局。

  特大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新一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獲批實施,編制完成城鄉統籌、城市生態系統等專項規劃20項。連雲新城拋填形成陸域10平方公里,起步區勝利湖、海州灣商務中心等重點專案主體完工。科教創業園區、孔望山等片區開發快速推進,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43.2%。城鎮發展體系不斷完善,贛榆城區加快向沿海拓展,東海、灌雲、灌南縣城規模擴大,新增市級城市化示範鎮4個,燕尾港海濱新城建設步伐加快,溫泉鎮成功建立省級園林小城鎮。

  中心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東部城區中央商務區建設加快推進,海棠路立交、鐵路連雲港東站等重點工程竣工使用,新東方供水加壓站主體工程竣工。新海城區開工建設蘇寧廣場等重點專案,完成舊城拆遷改造63.5萬平方米。新建續建城市道路18條,城市路網加快完善。發行城市公交IC卡,增開和調整優化公交線路8條。整治重新整理城市綠化景觀,青年公園開園,孔望山生態園、東鹽河景觀帶一期工程主體完工,開工建設北固山森林公園和海濱公園改造工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11平方米。新增自來水乾線管道30公里、集中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管道燃氣使用者9000戶,完成人防工程13.6萬平方米。數字化城管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垃圾焚燒熱電廠基本建成,劉灣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汙水處理率達79.3%,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3%,公眾環境滿意率85.6%,提高1個百分點,25項指標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建立考核標準。

  新農村建設紮實開展。完成15個鄉鎮總體規劃、390個新農村建設規劃修編,建設康居示範村30個,開展19個省級村莊環境整治試點。完成182條河道疏浚,新改建排灌站174座,改造中低產田15.7萬畝,復墾新增耕地近2萬畝。建成農村公路520公里、橋樑130座,城鄉客運一體化覆蓋率達81.3%,行政村班車通達率99.2%。新改建村衛生室350個,增加農村戶用沼氣1.5萬戶,完成改廁3萬座。新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54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1家,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3.5萬畝,增加集體收入過20萬元村73個。農村日用消費品、農資鄉級“農家店”覆蓋面達100%。

  五、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建設不斷加強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深化城市文明建立,維護社會穩定,不斷強化和諧社會基礎。

  科技教育加快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來連興辦研究院。與南京大學合作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和高新技術研究院,引進南京工業大學籌建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蘇大學成立東海機械汽配研究院,與河海大學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和東南大學合作組建省高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建設加快推進。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發中心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標誌著我市擁有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平臺。新增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9家、企業院士工作站2家。新上省以上科技計劃專案126項。省矽產品檢測中心、高效能纖維產品檢測中心成功落戶。全市專利申請量1500件、授權350件。加大義務教育投入,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資助貧困生8600萬元,啟動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開工建設東部城區四星級高中、市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基地,連雲港開發區三星級高中建成招生,蒼梧小學主體封頂。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學率94.4%,小學、初中入學率基本100%,高中段毛入學率95.1%。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建立省三星級以上中等職業學校8所、省級示範專業9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地方高等教育發展加快,連雲港師專、工貿高職校遷入新址。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市一院綜合樓主體封頂,建成新傳染病醫院。啟動縣級中醫院、鄉鎮衛生院、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專案17個,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標準化率87%,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全部納入醫保定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疾病防控、衛生監督能力不斷增強,高度重視甲型流感疫情防控,為重點人群免費接種疫苗12.5萬份,傳染病發病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強化,人口自然增長率6.9‰,計劃生育率90%以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開工建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廣播影視文化城、東部城區文化創業中心,在蘇北率先實現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全覆蓋。東海縣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灌南縣成功舉辦國際魔術交流活動。完成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有線電視入戶率72%。群眾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灌雲縣等8家單位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我市籍運動員獲得十一屆全運會2金、4銀、2銅的好成績。母嬰安康工程、婦女活動中心等實事專案紮實推進,開工革命紀念館新館及隴海公寓復建工程,市氣象防災減災指揮中心、美術館建成使用,完成海清寺一期工程。全民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優撫工作進一步加強。全面完成經濟普查。檔案、外事、僑務、對臺工作、防震減災、紅十字、老區開發、關心下一代和光彩事業、慈善事業取得新成績。

  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管理取得新成效。開展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系列活動,組織參加“奮進的江蘇”大型成就展,舉辦“放歌港城”歌詠比賽、文化博覽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500餘場。深入開展文明城市建立,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對口援助四川什地鎮災後重建完成投資1.8億元。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57個社群和街道受到國家表彰。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平安建立,灌南縣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推進基層信訪基礎達標工程,深化大調解工作機制,成立市區醫患糾紛調解中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三車”被盜“斷流”和酒後駕車專項整治行動,道路交通事故下降5.5%。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連續五年獲省考核優秀。嚴格食品藥品監管,開展打擊違法新增非食用物質和食品新增劑專項整治,藥品生產經營環節監督率100%,零售企業遠端監控率95%。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神盾2009”國家核應急演習圓滿完成。

  六、堅持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群眾利益得到保障

  注重以人為本,踐行發展為民,認真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城鄉就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制定穩定就業和促進創業工作實施意見,落實財稅緩徵等政策措施,積極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開展充分就業社群建立和系列就業促進活動,投資1.4億元建設公共實訓鑑定基地,建立畢業生見習基地,多渠道扶持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4.6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6.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8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4萬人,為2.5萬名就業困難物件和靈活就業人員辦理社會保險補貼。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實現社會保險市區統籌,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3.7%。提高11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人均每月增加128元,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新增參保人員11.4萬人。開通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省內異地就醫結算,組織20萬城鎮醫保參保人員免費健康檢查,積極資助城鄉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加強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增失地農民全部納入社會保障。增加城鄉低保9313人,發放低保金1.5億元。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老年大學搬遷改造取得積極進展。農村五保物件集中供養率達70%,提高4.3個百分點。

  發展惠民力度進一步加大。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民生投入佔財政支出比重提高4.8個百分點。加快推進薔薇河沿線排汙截流整治,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竣工大聖湖應急供水工程,啟動市區自來水水質深度處理專案,大力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完成60萬人改水任務,城鄉群眾飲用水安全保障進一步增強。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竣工經濟適用房22萬平方米,建設限價房408套、廉租房880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795戶,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發放城鎮職工住房公積金貸款18億元。加大便民工程建設力度,修建便民道路30條,整治人行道板5萬平方米,新裝小街巷路燈1000盞。加強扶弱助殘工作,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程,幫助農村12.5萬貧困人口脫貧。

  一年來,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能,建立了行政決策專家諮詢、重大決策公示等制度,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執行、削減行政權力603項,開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建立行政審批網上平臺,停止和減免徵收行政事業性、服務性收費71項。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議案,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35件、政協委員提案421件。綜合運用信訪、調解、行政複議等多種方式,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推行行政問責制,加強廉政建設,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服務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水平有效提高。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在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征程上,我們迎難而上、砥礪奮進、力克時艱,有效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完成了保增長促跨越年度任務,鞏固發展了加速崛起的良好態勢。更加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不僅在經歷金融危機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中收穫了豐碩發展成果,而且提高了在複雜環境中組織開展工作的能力,積累了在創新思路中破解發展難題的經驗。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正確領導、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援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人民團體,向為連雲港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的在連部省單位、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援連雲港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產業經濟實力還不強,資源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壓力加大。二是重大專案建設、高階人才培養引進等發展制約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大力破解。三是中心城市承載和輻射功能還不強,城市化程序需要進一步加快。四是民生事業滿足群眾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同時,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公共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形勢與任務

  各位代表,連雲港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對新一輪沿海地區發展作出重大部署,以連雲港為龍頭的江蘇沿海地區成為國家戰略規劃的重點發展區域,為我們在更高平臺上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連雲港發展正處於加快跨越的關鍵階段,中央從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賦予我市重要使命,全市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期,多年積累的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長期集聚的發展潛能蓄勢迸發,為我們實現進位爭先、崛起振興提供了強大動力。連雲港發展正迎來更加有利的政策支援,巨集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國家部委支援長三角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正在陸續制訂,省委、省政府出臺促進沿海開發若干政策意見,為我們會戰沿海、昂起龍頭提供了良好條件。儘管當前還面臨世界經濟復甦緩慢曲折、國內經濟執行新老矛盾交織的複雜環境,面臨新一輪區域發展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艱難挑戰,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調動積極因素,變壓力為動力,就一定能夠不斷奪取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書寫後發先至的時代新篇章!

  根據省市實施沿海開發規劃總體部署,從現在起到2012年,是我市立足國家戰略平臺,推進落實沿海開發規劃實現重點突破、全面提速的關鍵三年。我們將堅持“以港口為龍頭帶動、產業為主攻方向、城市為有力依託、基礎設施為堅實支撐、城鄉統籌為戰略取向”的基本策略,持續興起沿海開發熱潮,加快建設大港口、培育大產業、服務大腹地、實現大發展。

  綜合實力實現跨越提升。到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00億元,力爭18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00元,力爭40000元。財政收入達到400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超過150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00億元。連雲港開發區進入國家級開發區綜合實力20強。四縣力爭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港口發展實現跨越提升。加快建設“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建成連雲港區25萬噸級航道、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建設贛榆港區5萬噸級航道,實施灌河口航道口門整治工程;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大堤作業區集裝箱泊位及贛榆、灌河港區一批萬噸級泊位。完善集疏運體系,建成東疏港、北疏港高速公路和通榆河疏港航道,建設鹽河、灌河等內河航道,建成連鹽鐵路,力爭空港成為一類開放口岸。完善口岸“大通關”體系,加快腹地“無水港”建設,建成運營保稅物流中心,爭取設立保稅港區。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6億噸、集裝箱600萬標箱。基本建成集裝箱幹線大港和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功能顯著增強。

  產業培育實現跨越提升。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振興工程。加快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全國沿海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示範區。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臨港基礎工業、現代服務業三大千億產業板塊,爭取大型石化、清潔能源、新型鋼鐵等專案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並開工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沿海新型工業基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達3000億元,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裝備製造業比重超過50%。著力建設區域性航運、物流、商務、金融、資訊和旅遊中心,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初步形成支撐跨越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城市建設實現跨越提升。按照“一心三極”規劃佈局,加快推進東部城區北拓南延、新海城區互連東進、贛榆城區向中心城區匯聚。實施重點片區提升工程,快速推進連雲新城開發,起步區初具規模,基本建成科教創業園區和孔望山片區,加快建設徐圩新區、贛榆海濱新區,推進實施東海西雙湖、灌雲燕尾港、灌南灌河口半島新區開發建設。中心城市人口達到120萬人,城市化率達50%,四縣縣城人口均達20萬人以上。強力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園林城、衛生城和文明城市建立工作,初步構建現代化的特大城市、富有魅力的國際性海濱城市。

  轉型升級實現跨越提升。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高效農業佔耕地面積比重提高到3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54:36。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5%以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節約集約發展水平,節能減排達到國家要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在85以上。

  和諧構建實現跨越提升。到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2000元,力爭25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力爭9000元,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三大保險覆蓋面均達到9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保盡保。基本實現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經濟適用房,新就業人員租得起住房。平安建設深入開展,公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和諧穩定的局面更加鞏固。

  2010年是全面推進落實沿海開發規劃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編制“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根據中央、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屆九次全會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高揚創新大旗、推動全面跨越”年度工作主題,把大力推進沿海開發作為首要任務,把順利完成“十一五”規劃作為決勝目標,加快創新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堅持城鄉統籌,不斷改善民生,保障和諧穩定,奮力開創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實現註冊外資實際到帳10億美元,引進內聯客方到位資金4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高於省控標準,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這些指標是根據上級精神和我市實際情況確定的,統籌考慮了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我們將確保實現,力爭完成得更好。

  工作與措施

  新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強化措施、紮實工作,奮力在沿海開發上重點突破,在創新發展上大力推進,在轉型升級上積極作為,在城市建設上加快提升,在要素集聚上廣泛吸納,在服務型政府塑造上著力強化,為打造江蘇沿海開發龍頭奠定堅實基礎。政府工作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搏取良好開局,重抓以專案推進為主線的沿海開發建設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啟沿海開發新局面。堅持把基礎設施工程作為推進沿海開發的有效抓手,快速推進港口30萬噸級航道建設,開展30萬噸原油碼頭前期工作,30萬噸礦石碼頭、廟三突堤5個集裝箱泊位投入運營,建設氧化鋁、液體散貨泊位,加快旗臺防波堤、大堤作業區和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建設,推進實施贛榆港區5萬噸級航道、灌河口航道口門整治和碼頭泊位工程。加快完善集疏運體系,建成東疏港道路,竣工疏港航道和內河港一期工程,推進北疏港通道和鹽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設。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建設“一站式”服務中心,完善電子口岸資訊平臺,建設煤炭、礦石等中轉配送基地,擴大港口與陸橋沿線、內陸腹地的“區港聯動”。紮實推進連鹽鐵路建設,爭取連寧鐵路開工,完成機場國際候機廳擴建和區域性大型機場選址,提升交通樞紐地位。加快實施新沭河治理、大浦河調尾、連雲新城擋潮閘等水利專案,完成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推進220千伏臨海、灌河等輸變電工程。

  重抓徐圩新區開發建設,打造沿海開發新平臺。堅持港產城一體化開發,按照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產業專案加快推進的要求,整合徐圩新區發展資源,加快雲湖核心區、產業啟動區和產業服務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加快配套交通、電力、給排水、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與主城區連線的快速通道。建立共建共用機制,制定激勵扶持政策,加快人才、技術、資金和專案集聚,積極承接臨港重大專案。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0億元。

  推進重大產業專案建設,展現沿海開發新成效。開工建設新海發電公司超超臨界機組,加快推進華電風力發電、田灣核電5、6號機組擴建工程,啟動實施連雲港鹼廠產業結構調整專案,確保新海石化二期、傑孚特重工、離子膜氯鹼等50項重點專案竣工投產。跟蹤落實6個省級重大產業專案和31個重大簽約專案,積極推進日本生態產業園、高新化纖產業園、鹽化工等重大專案。加快完善連雲港開發區“五園五中心”、板橋鹽化工集中區、連雲港化學工業園和柘汪、燕尾等臨港產業園區承載功能,優化空間佈局,提升發展層次。

  強化政策對接事項爭取,增強沿海開發新動力。紮實推進

  “六六六”工程,重點突破十大爭取推進事項。認真對接省沿海開發實施意見和分類規劃,制訂實施綜合交通、工業佈局等13項具體行動方案。確保石油儲備、大型石化基地、新型鋼鐵、徐連客運專線等一批重大專案進入國家和省“十二五”規劃,力爭早日開工建設。推進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和保稅港區爭取工作。加大配套政策爭取力度,積極推動國家部委和省有關方面,細化完善沿海開發扶持政策,爭取國家和省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投融資、資源環境、開放合作等方面的更大支援。

  二、促進轉型升級,提升以質量效益為內涵的經濟建設

  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突出新型主導產業培育,以臨港基礎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的重點專案,堅持高階切入,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總量擴張與轉型調整互動並進。完成全社會工業投資750億元,確保康緣藥業中藥注射劑、晶海洋半導體等100個新增長點專案投產達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5%。突出特色產業板塊打造,實施千億產業培植計劃,加快推進恆瑞豪森新醫藥產業園、正大天晴新區製劑、博宇船用裝置、碳纖維二期、多晶矽等一批重大專案,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產值均突破150億元,完成裝備製造業產值300億元。大力推進工業集聚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銷售收入佔全市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

  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圍繞提升功能、打造特色,重點抓好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33個重點專案建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金港灣國際物流園建設,新建一批“無水港”,增開五定班列,增闢內外貿航線,啟動建設航運交易市場,完成港口吞吐量1.2億噸,集裝箱運量360萬標箱。空港具備開放條件,開通境外包機航線,民航客運量超過35萬人次。加快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建設,積極發展服務外包,引辦、承接大型商務會展活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資訊服務、市場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著力發展金融產業,吸引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來連開辦分支機構,積極籌建地方性銀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加大旅遊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花果山旅遊區開發,爭取啟動大型主題遊樂專案,培育一批特色農業旅遊專案,實施旅遊年票制度,遊客接待量、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加快推進華東物料城、義烏小商品城等重點商貿專案,做大區域性專業市場,擴大社群商業、家政服務等生活消費。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

  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的熱情和活力。今年公共財政支援創新力度進一步加大,市財政安排科技進步和創新投入突破1億元,增長74.5%。加快實施主體培育、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三項工程,積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家、高新技術產品50個、資訊化科技工程示範企業1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30億元。加快打造創新平臺,中科院能源動力研發中心形成研發能力,南京大學連雲港高新技術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連雲港海洋工程研究院等投入執行,紮實推進矽產品、高效能纖維和風力葉片3個檢測中心建設,建立大學科技園、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30個,培育農業科技園區10個,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積3萬平方米。促進產學研聯合,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案10項。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市專利申請量1600件、授權量400件。實施人才強市工程,培養引進一批領軍型人才。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爭創省以上名牌10個。促進企業標準化建設,採用國際標準15項。

  推動資源環境持續發展。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保障重點專案、民生工程建設用地。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汙染專案,重點實施20項節能技術改造專案,認真開展建築節能標準設計試點,建設低能耗和綠色建築示範工程,新建建築執行節能標準比例達到90%。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專案,推廣秸稈高效利用技術和生態種養殖模式,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和加工業。加強生態建設,推進實施臨洪河口等溼地保護,加快建設綠色連雲港,大力開展綠化造林,森林覆蓋率超過20%。突出抓好水源保護,加強海洋開發管理,保護海洋環境。

  三、打造宜居品牌,推進以特大城市為目標的城市建設

  建設特大城市,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堅持沿海拓展、組團開發、滾動推進,加快構築特大城市框架。完成城鄉建設投入190億元,城市化率超過45%,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120平方公里。連雲新城加快推進陸域形成工程,起步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東哨西墅片區展現新形象。加快科教創業園區、孔望山片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啟動猴嘴片區改造。完善城市外部交通,建成連臨高速,加快204、226、242等國省道建設,推進實施臨海高等級公路。新建改建凌州東路等城市道路46條,建成花果山大道猴嘴立交,完善連線各城區的快速交通網。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群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促進四縣縣城向中等城市發展,完成總體規劃修編,加強重點中心鎮、臨海城鎮、特色城鎮建設,著力構建沿海沿東隴海線城鎮發展軸,形成交通便捷、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區域城鎮體系。

  彰顯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建設品味。突出山海特色,凝結文化氣質,努力打造個性鮮明的城市生態人文景觀。大力推進山海景觀軸、濱海休閒帶建設,建成使用金海國際商務大廈、金港灣商務大廈等一批重點專案。精心打造城市亮點,改造重新整理海棠路、大港路、海連路沿線環境,實施新海城區出***等一批節點區域整治工程,建設猴嘴文化公園,啟動玉帶河景觀帶綜合整治。積極培育城市核心商圈,推進蘇寧廣場、家樂福、沃爾瑪等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隴海步行街、萬潤商業街、鹽河南路餐飲街、墟溝海鮮街等特色街區品位。改善城市視窗形象,完成新浦客運總站擴建,改造蘇欣、捷安等汽車客運站。大力推進南極北路、錦屏棚戶區改造,完成拆遷改造面積60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城市居住條件。

  完善配套功能,塑造城市宜居環境。加大新一輪“四城同創”推進力度,加快提升城市對人口、產業承載和服務能力。開工建設南城、板橋汙水處理廠,續建6座汙水提升泵站,新增城市汙水管網15公里。完成自來水深度處理工程,新改建自來水管道2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氣使用者8000戶、集中供熱30萬平方米。建成劉灣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實施一批城建惠民專案,深化社群街巷改造。推進城市立體綠化,新增綠地22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開通執行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完善社群服務設施佈局,創新物業管理模式,積極打造市民10分鐘生活圈,提升城市居住適宜度。

  四、推進城鄉統籌,加快以富民增收為核心的新農村建設

  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突出生態、高效、外向發展方向,提升農業設施化水平,建設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高效特色農業基地和生態觀光農業基地。推動結構優化升級,抓好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千畝連片設施農業、糧食高產建立等工程,重點培育優質糧油、設施蔬菜、畜禽養殖、食用菌和花卉苗木五大主導產業,新增高效農業3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15萬畝,發展高效漁業10萬畝、工廠化養殖10萬平方米,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增強龍頭帶動能力,鼓勵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壯大20家龍頭企業,新辦農產品加工企業100家。加快發展外向農業,實施出口振興計劃,農產品出口保持全省領先水平。編制城郊農業發展規劃,打造生態、觀光、休閒農業品牌。培育創新支撐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加快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比重。

  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紮實推進新一輪農村實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公路200公里,完成185條河道疏浚和1700個河塘整治,繼續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完成42萬人改水任務。加快農業資源開發,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實現10萬貧困人口脫貧。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建設30個康居示範村,實施80個市級村莊整治工程,新建一批戶用沼氣池、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建成農村沼氣站10個。建立長效執行管理機制,鞏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全覆蓋建設成果。完善農村流通網路,大力推進家電、農機下鄉,“農家店”村級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

  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農業經營體制,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組織,新增合作社100家以上,增加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新增農業規模經營面積15萬畝。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發展農村金融,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引導金融單位在鄉村設立分支機構,推進農村貸款組織和村鎮銀行建設,建立農業投資擔保公司,推廣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培育農民創業主體,加強勞動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2000人,培訓農民20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萬人。

  五、深化改革開放,強化以開拓創新為取向的機制建設

  堅持改革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難題。做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加快職能轉變,全面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規範機構設定,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目標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科學發展評價和推進沿海開發考核體系,進一步增強導向性。紮實開展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整合衛生資源,組建市級醫療集團,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完成文化體制改革任務,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制,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定改革,實施績效工資。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本資產重組和產業整合。積極開展金融創新,爭取成為省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鼓勵金融保險和證券等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推進企業上市和上市再融資。著力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創新創業實踐,實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百億工程,開展整合式社會化服務,增強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建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10家,新增私營企業6000家,個體工商戶3萬戶。

  加快開發開放,匯聚優質要素資源。強化載體功能建設,推動開發區建設從基礎開發向完善生產服務配套轉變,全面提升開發區建設發展水平。啟動省級開發區申報擴區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出口加工區、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等特色園區建設,實現保稅物流中心一期封關運作,新增省級特色園區、南北共建園區2家。創新招商方式,加快政策推介型招商向產業營銷型招商轉變,舉辦“新絲綢之路”企業合作國際論壇,突出抓好67個投資3000萬美元或5億元以上的年度重大招商專案。強化綜合協調服務,加大對30家重點外貿企業、100家出口增長企業的跟蹤指導,繼續抓好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設,支援企業開展境外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外貿出口增長10%,國際服務貿易增長20%。

  六、推動和諧發展,致力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更加註重就業和社會保障,著力富民惠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就業技能培訓平臺,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返鄉農民工就業援助力度,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保險向服務業、個體從業人員擴面覆蓋,按照人均增長10%的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開通與上海異地就醫結算。全面推進農村社保體系建設和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暢通新老農保轉換和城鄉養老保險轉移通道,進一步提高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增加普通住房供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經濟適用住房3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773套,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完善以城鄉低保為主體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對低收入群體全覆蓋。加快示範性養老機構建設,落實尊老金補助和老人優待政策,改善五保老人生活待遇,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

  更加註重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改善公共服務。堅持教育優先,促進均衡協調發展,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94%以上,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95%以上,省三星級以上學校就讀比例達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進一步提高。促進高等院校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和層次。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確保經濟困難家庭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大力發展城鄉公共衛生,健全衛生監督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均達98%以上。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全省率先實現人口計劃生育城鄉優質服務體系全覆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左右。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籌辦國際西遊記文化旅遊節。

  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增強群眾體質,常年參加體育活動人群保持在50%以上,力爭在十七屆省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為進一步提高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今年將重點推進一批社會事業專案。竣工東部城區連雲港高階中學,建成蒼梧小學,啟動科教創業園區中小學建設。市一院綜合樓投入使用,加快實施東方醫院病房樓工程,啟動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加快推進廣播影視文化城、連雲區文化創業中心建設。完成市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建設、跳水游泳館主體封頂、體育館投入使用,四縣體育中心基本建成。推進革命紀念館新館及隴海公寓復建工程。完成市老年大學搬遷改造,加快實施市社會福利中心工程,啟動老幹部活動中心建設。

  更加註重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完善社會管理。深化文明城市建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道德建設,塑造文明連雲港、誠信連雲港、平安連雲港形象。積極開展雙擁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和動員,提高優撫安置保障水平,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統計監測。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抓好外事、僑務、對臺事務,重視發展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老區開發和關心下一代事業,推動氣象、地方誌、防震減災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生產安全監控體系,實行企業安全標準化,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推進鄉鎮依法行政和村務民主管理,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開展和諧社群建立,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信訪工作代理機制,深入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5%以上。加強法治城市建設,構建完善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控制在0.46%以下,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群眾安全感。

  七、提高行政效能,加強以人民滿意為標準的政府建設

  優化政府服務,增強發展推動力。進一步強化為企業發展服務,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助企業創新創業,給企業雪中送炭。注重服務方式創新,加強規劃引領、政策指導、資訊服務,完善扶持產業發展、推進專案建設的措施辦法。認真組織編制“十二五”規劃。加強四級便民服務網建設,提升“12345”政府服務熱線、市長信箱、群眾來信來訪辦理服務質量。建立審批事項清理和流程優化動態機制,認真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努力使連雲港成為政府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狠抓工作落實,提升行政執行力。強化調查研究,進一步構建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群團組織、專家學者和方方面面的意見,紮實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使政府的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群眾意願。創新重大專案領導辦公會、難題會辦會等機制,建立政府常務會議聽取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工作彙報制度,加大重點工作、重大事項和重要民生問題的跟蹤落實力度。樹立高效務實的工作導向,強化績效考核,加強效能監察、行政問責。

  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府新聞釋出工作,紮實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執行,建立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加強對政府性資金和投資專案的審計監督。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事作風,嚴格財政預算編制執行,嚴控出國出訪考察和會議、接待、差旅等公務支出,實行一般性行政經費零增長,將有限的財力更多地投向創新創業和社會民生事業。進一步強化機關軟環境建設,堅持勤政廉政,堅決反腐倡廉,努力打造高效務實、為民清廉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連雲港發展已經迎來加速崛起的重要機遇期。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領導下,以克難奮進的勇氣、創新創造的舉措、團結拼搏的作風,滿懷激情,開拓進取,為加快昂起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推進全面跨越、後發先至而努力奮鬥!

  彰顯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建設品味。突出山海特色,凝結文化氣質,努力打造個性鮮明的城市生態人文景觀。大力推進山海景觀軸、濱海休閒帶建設,建成使用金海國際商務大廈、金港灣商務大廈等一批重點專案。精心打造城市亮點,改造重新整理海棠路、大港路、海連路沿線環境,實施新海城區出***等一批節點區域整治工程,建設猴嘴文化公園,啟動玉帶河景觀帶綜合整治。積極培育城市核心商圈,推進蘇寧廣場、家樂福、沃爾瑪等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提升隴海步行街、萬潤商業街、鹽河南路餐飲街、墟溝海鮮街等特色街區品位。改善城市視窗形象,完成新浦客運總站擴建,改造蘇欣、捷安等汽車客運站。大力推進南極北路、錦屏棚戶區改造,完成拆遷改造面積60萬平方米,進一步改善城市居住條件。

  完善配套功能,塑造城市宜居環境。加大新一輪“四城同創”推進力度,加快提升城市對人口、產業承載和服務能力。開工建設南城、板橋汙水處理廠,續建6座汙水提升泵站,新增城市汙水管網15公里。完成自來水深度處理工程,新改建自來水管道2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氣使用者8000戶、集中供熱30萬平方米。建成劉灣垃圾填埋場一期工程。實施一批城建惠民專案,深化社群街巷改造。推進城市立體綠化,新增綠地22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開通執行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完善社群服務設施佈局,創新物業管理模式,積極打造市民10分鐘生活圈,提升城市居住適宜度。

  四、推進城鄉統籌,加快以富民增收為核心的新農村建設

  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突出生態、高效、外向發展方向,提升農業設施化水平,建設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高效特色農業基地和生態觀光農業基地。推動結構優化升級,抓好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千畝連片設施農業、糧食高產建立等工程,重點培育優質糧油、設施蔬菜、畜禽養殖、食用菌和花卉苗木五大主導產業,新增高效農業30萬畝,其中設施農業15萬畝,發展高效漁業10萬畝、工廠化養殖10萬平方米,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增強龍頭帶動能力,鼓勵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壯大20家龍頭企業,新辦農產品加工企業100家。加快發展外向農業,實施出口振興計劃,農產品出口保持全省領先水平。編制城郊農業發展規劃,打造生態、觀光、休閒農業品牌。培育創新支撐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加快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比重。

  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紮實推進新一輪農村實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公路200公里,完成185條河道疏浚和1700個河塘整治,繼續實施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完成42萬人改水任務。加快農業資源開發,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實現10萬貧困人口脫貧。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建設30個康居示範村,實施80個市級村莊整治工程,新建一批戶用沼氣池、畜禽養殖場沼氣治理工程,建成農村沼氣站10個。建立長效執行管理機制,鞏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全覆蓋建設成果。完善農村流通網路,大力推進家電、農機下鄉,“農家店”村級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

  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農業經營體制,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組織,新增合作社100家以上,增加土地流轉面積20萬畝,新增農業規模經營面積15萬畝。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發展農村金融,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引導金融單位在鄉村設立分支機構,推進農村貸款組織和村鎮銀行建設,建立農業投資擔保公司,推廣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培育農民創業主體,加強勞動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2000人,培訓農民20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萬人。

  五、深化改革開放,強化以開拓創新為取向的機制建設

  堅持改革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難題。做好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加快職能轉變,全面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規範機構設定,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目標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科學發展評價和推進沿海開發考核體系,進一步增強導向性。紮實開展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整合衛生資源,組建市級醫療集團,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完成文化體制改革任務,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制,培育壯大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定改革,實施績效工資。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本資產重組和產業整合。積極開展金融創新,爭取成為省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鼓勵金融保險和證券等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推進企業上市和上市再融資。著力整合社會資源引導創新創業實踐,實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百億工程,開展整合式社會化服務,增強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增加就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建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10家,新增私營企業6000家,個體工商戶3萬戶。

  加快開發開放,匯聚優質要素資源。強化載體功能建設,推動開發區建設從基礎開發向完善生產服務配套轉變,全面提升開發區建設發展水平。啟動省級開發區申報擴區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出口加工區、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等特色園區建設,實現保稅物流中心一期封關運作,新增省級特色園區、南北共建園區2家。創新招商方式,加快政策推介型招商向產業營銷型招商轉變,舉辦“新絲綢之路”企業合作國際論壇,突出抓好67個投資3000萬美元或5億元以上的年度重大招商專案。強化綜合協調服務,加大對30家重點外貿企業、100家出口增長企業的跟蹤指導,繼續抓好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設,支援企業開展境外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外貿出口增長10%,國際服務貿易增長20%。

  六、推動和諧發展,致力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更加註重就業和社會保障,著力富民惠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就業技能培訓平臺,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返鄉農民工就業援助力度,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保險向服務業、個體從業人員擴面覆蓋,按照人均增長10%的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開通與上海異地就醫結算。全面推進農村社保體系建設和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暢通新老農保轉換和城鄉養老保險轉移通道,進一步提高城鄉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增加普通住房供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經濟適用住房39萬平方米、廉租住房773套,提供人才安置房100套。完善以城鄉低保為主體的新型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對低收入群體全覆蓋。加快示範性養老機構建設,落實尊老金補助和老人優待政策,改善五保老人生活待遇,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水平。

  更加註重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改善公共服務。堅持教育優先,促進均衡協調發展,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94%以上,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100%,高中段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95%以上,省三星級以上學校就讀比例達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進一步提高。促進高等院校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和層次。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確保經濟困難家庭子女、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大力發展城鄉公共衛生,健全衛生監督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8%以上,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均達98%以上。開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全省率先實現人口計劃生育城鄉優質服務體系全覆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左右。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籌辦國際西遊記文化旅遊節。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增強群眾體質,常年參加體育活動人群保持在50%以上,力爭在十七屆省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為進一步提高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今年將重點推進一批社會事業專案。竣工東部城區連雲港高階中學,建成蒼梧小學,啟動科教創業園區中小學建設。市一院綜合樓投入使用,加快實施東方醫院病房樓工程,啟動建設市公共衛生中心。加快推進廣播影視文化城、連雲區文化創業中心建設。完成市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建設、跳水游泳館主體封頂、體育館投入使用,四縣體育中心基本建成。推進革命紀念館新館及隴海公寓復建工程。完成市老年大學搬遷改造,加快實施市社會福利中心工程,啟動老幹部活動中心建設。

  更加註重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完善社會管理。深化文明城市建立,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道德建設,塑造文明連雲港、誠信連雲港、平安連雲港形象。積極開展雙擁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和動員,提高優撫安置保障水平,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統計監測。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抓好外事、僑務、對臺事務,重視發展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老區開發和關心下一代事業,推動氣象、地方誌、防震減災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生產安全監控體系,實行企業安全標準化,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推進鄉鎮依法行政和村務民主管理,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開展和諧社群建立,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信訪工作代理機制,深入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95%以上。加強法治城市建設,構建完善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萬人刑事案件發案率控制在0.46%以下,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群眾安全感。

  七、提高行政效能,加強以人民滿意為標準的政府建設

  優化政府服務,增強發展推動力。進一步強化為企業發展服務,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助企業創新創業,給企業雪中送炭。注重服務方式創新,加強規劃引領、政策指導、資訊服務,完善扶持產業發展、推進專案建設的措施辦法。認真組織編制“十二五”規劃。加強四級便民服務網建設,提升“12345”政府服務熱線、市長信箱、群眾來信來訪辦理服務質量。建立審批事項清理和流程優化動態機制,認真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努力使連雲港成為政府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

  狠抓工作落實,提升行政執行力。強化調查研究,進一步構建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群團組織、專家學者和方方面面的意見,紮實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使政府的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群眾意願。創新重大專案領導辦公會、難題會辦會等機制,建立政府常務會議聽取目標任務責任單位工作彙報制度,加大重點工作、重大事項和重要民生問題的跟蹤落實力度。樹立高效務實的工作導向,強化績效考核,加強效能監察、行政問責。

  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政府公信力。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府新聞釋出工作,紮實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執行,建立完善電子監察系統,加強對政府性資金和投資專案的審計監督。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事作風,嚴格財政預算編制執行,嚴控出國出訪考察和會議、接待、差旅等公務支出,實行一般性行政經費零增長,將有限的財力更多地投向創新創業和社會民生事業。進一步強化機關軟環境建設,堅持勤政廉政,堅決反腐倡廉,努力打造高效務實、為民清廉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連雲港發展已經迎來加速崛起的重要機遇期。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在中共連雲港市委的領導下,以克難奮進的勇氣、創新創造的舉措、團結拼搏的作風,滿懷激情,開拓進取,為加快昂起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推進全面跨越、後發先至而努力奮鬥!

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2***
計算機網路實習報告範文
相關知識
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3***
連雲港政府工作報告***2***
方山縣縣政府工作報告***3***
方山縣縣政府工作報告***3***
合肥政府工作報告***3***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3***
棗莊市政府工作報告***3***
連雲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東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雲陽縣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