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秦兵馬俑原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於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

  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一號坑上面,現在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製作工藝所折服。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型別眾多,形象鮮明。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像是在指揮身後的軍吏和士兵行進。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的高階將領。

  武士俑高1.8米左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頭髮大多挽成了偏向右側的髮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脣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蹬長筒馬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隨時準備上馬衝殺。

  車兵俑則分為馭手和軍士,馭手居中而立,駕馭著戰車,軍士分列在戰車兩側,保護著馭手。

  弓弩手個個張弓搭箭,兩眼盯著前方,或立,或跪,隨時準備將利箭射出去。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觀察,它們神態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幹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巨集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秦兵馬俑的特點

  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髮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總體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

  兵馬俑雕塑採用繪塑結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繪飾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傳神,構圖巧妙,技法靈活,既有真實性也富裝飾性。正因為如此,秦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個陶俑、陶馬來看,幾乎無一雷同。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

  數以千計的陶俑、陶馬都經過精心彩繪。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髮髻、鬍鬚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個體整體間均有差異,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豔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


蘇教版祁黃羊教案
蘇教版七下松鼠教案
相關知識
蘇教版秦兵馬俑原文
秦兵馬俑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四年級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兵馬俑護衛誰現代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蘇教版哪吒鬧海語文課文原文
介紹秦兵馬俑的導遊詞兩則
小學生介紹秦兵馬俑導遊詞作文範文
秦兵馬俑導遊詞精選範文五分鐘
描寫秦兵馬俑的導遊詞
秦兵馬俑的導遊詞介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