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篇1]

  由於中、小學生心理活動狀態的不穩定性、認知結構的不完備性、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性等,使得他們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暫時性的心理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影響以後心理的健康發展,甚至會釀成日後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學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由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的工作。

  造成中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往往有下面幾方面原因:

  一是與學習有關。學校課業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學習成績好才能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獎賞,才能被評為好學生,考上好學校,長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學習差的學生,則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打罵。由於老是擔心成績不好,不少學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書寫作業,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睡眠質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時精神狀態不佳,聽課效率低,成績無法提高,造成惡性迴圈,以至許多學生出現了厭學的問題。 二是由人際關係引起。由於教師、父母對學生缺乏理解和溝通,過多幹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從而引起學生的困惑和煩惱,或因父母離異、家庭關係不和給學生造成了心靈傷害。另外,處理不好與同學的關係也令他們十分苦惱。

  三是來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困感的煩惱等等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沒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只有感冒發燒才是得了病,出現學習障礙、多動症、焦慮、厭學、膽小、說謊、不守紀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學校和老師們也總是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考慮開設相應的課程,來幫助他們瞭解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來轉移情緒、渲洩痛苦、發洩憤怒。其實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兩方面組成,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隨時經常注意學生心理的微妙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切不可等閒視之。

  我們如果只重視學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就目前狀況而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裡裡生機盎然,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教師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除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心理指導,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尖子生,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後進生全盤否定,出語不遜,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可能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對學生評價時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說溢美之詞,對學生的讚揚體現在具體細微中,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誇獎一番。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讚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三.重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才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如學生應試心理差,教師可引導家長要以平常心態看待考試,家長的嘮叨、在意、期望高,都會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際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養等都需要發揮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學生有社交恐懼心理,少與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納,或嫉妒別人,或看不慣別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長應鼓勵孩子多交友,在擇友上加以指導,培養社交技巧,過多指責、約束孩子反而會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訊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瞭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

   [篇2]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活動已經開展了好長時間了,對於一名非專業人員來說,我有點力不從心,總是在摸索中前進,創設育人情境,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和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還配備了的心理諮詢師。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洩,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於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張,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心理疏導。據瞭解,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為諮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諮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諮詢師要給予諮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空,還要詳細瞭解諮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諮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 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有一次,我到心理諮詢室瞭解情況,我發現高一二班學生某某徘徊在門外,我覺得應該

  幫助他。於是經常找他閒聊,瞭解到他因學習壓力過重,致使學習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結果惡性迴圈。找出症後就能“對症下藥”,我與他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初中成績拔尖,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紮實,學習競爭激烈,一時不能擺脫失敗的困惑,便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材極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於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

家庭用藥需要知道的小知識
嚴重的高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和解決方法
相關知識
高中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心得範文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3篇
聽心理健康講座心得
學生心理健康講座
學生心理健康講座總結
學生心理健康講座稿
小學生心理健康講座講話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