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教育是一種實踐的藝術,課例研究就是聚焦課堂教學,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重視教師的行為跟進、理論提升、能力提高以及個體的自我反思以促進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課例研究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第1篇:課例研究心得

  通過學習我認為:課例研究就是聚焦課堂教學,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重視教師的行為跟進、理論提升、能力提高以及個體的自我反思以促進教師群體的共同成長。它依據教師個人已有的教學經驗,在此基礎上關注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行為,尋找自身的差異不斷改進已有的教學方式方法。

  課例研究通常採用做中學的方式幫助教師學會怎樣去做,達到提高教師學科專業水平的目的,引導更多教師掌握並運用這種方法改進常態教學的質量。

  在這個過程中課例研究就成為了教師學習的認知支架,是教師們直面教學共同分享的平臺,課例研究起到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中介作用,它能夠增長我們的實踐智慧,使每一位參與的教師都成為有研究能力的實踐者。我也深深感受到,課例研修與我們的平常的教研活動是有區別的,平常我們往往只關心課怎麼上,板書怎麼設計?提哪些問題等技術問題,缺乏從理論層面上對教材、教法和學生的認知基礎與風格加以分析與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從整體把握教學設計。進行課例研修可以讓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和理論,豐富自己的認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課例研修是一種旨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為首要目標。課例研修關注的不是教育學或各學科所認定的理論問題,而是校長和教師經常遇到或亟待解決的實際教育教學問題。這種研修活動最終不是追求理論上的產出,而在於教師實踐本身的改進。這種改進沒有終結的目標,因此,這種研修通過螺旋往復的過程來追求教育實踐的不斷完善。這種研修的過程是教師在行動中學習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與反思,通過與其他教師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對話與交流,不斷地對自我和自我實踐加深理解,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自己。“課例研修”的階段:“策劃與準備”階段、“實施與反思”階段、“梳理與提升”階段。

  “策劃與準備”階段具體任務有組建課例研修小組並分工、定主題和課例、定關鍵詞、查詢文獻資料、制定課堂觀察表。

  “實施與反思”階段具體任務是確定課例研修形式、開展“三課兩反思”、做前測和後測。

  “梳理與提升”階段具體任務有找出課例研修報告的基本要素、撰寫時選擇“關鍵事件”、撰寫時有效地使用文獻資料、寫好報告的“結論”部分、明確報告的字數。

  課例研修這種培訓的活動形式是以教師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問題的解決為指向,以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目的,既可以迅速提高教師的新課程實施能力,又可以使培訓的效果及時體現在新課程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上,因而受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力訓練的方式。

  第2篇:課例研究心得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的我,面對著七年級中兩個班的126個的學生,感覺壓力特別大,常常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雖然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常常琢磨著應對各種問題的措施,不斷地從書籍、網上學習前沿理論,但是總覺得有點茫然,覺得它離我們很遙遠。研修期間,專家們精彩的講座和耐心的講解,使本來枯燥無趣的理論深入淺出,是那麼地貼近我們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況。

  最新教育資訊就像一盞明燈,給我們這些迷茫趕路者指明瞭方向。他對當前英語教育的狀況,及新課標的修定進行詳細的闡述,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英語課程定性為體現人文關懷的人文性;同時,又是以視覺形象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的課程。也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小學的美術教育是學科本位與教育功能並重的。英語課程除了傳承本學科知識與技能外,還必須以獨特的方式發揮教育功能,包括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等等。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注重英語專業的“裸課”是一種極端,顯然是不可取的;然而,完全不注重學科本位,在“裸”的基礎上加得太多,上成純文化課,也是要一種極端的做法;在“裸”的基礎加上或多或少的人文關懷,應該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在這半年的英語教學中,我一直都被一些問題困擾著,教材的內容太多了,真不知道該教什麼、怎麼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將課本的每一點知識都教到,唯恐言之不盡,所以常常會出現時間不夠的情況,導致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變得太少;有時則嘗試只把教學重點放在一個內容上,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學生也學得輕鬆。可是,所做的這些嘗試讓我在心中反問自己——這樣行嗎?聽了教授們的講座,我豁然開朗。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與駕馭課堂,把教材教活,這正是教師需要擁有的“資本”——課堂智慧與教學智慧。

  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來形容精彩講座,一點不為過。教授們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使我恍然大悟,原來課堂教學還有這麼多學問啊,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如何在教學中讓評價更有效呢?老師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根據教學目標,運用英語語言進行評價”——“教什麼就評什麼”。作為專業老師就要說專業術語,而不能簡單地使用“good,verygood”這些泛泛而談的空洞語言。這些永遠正確的“廢話”,不能讓學生明確自己到底好在哪裡,非常好在哪裡……通過他深入淺出的解讀,我充分地領悟到了教學的精髓;讓我對今後怎樣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有了清晰的思路與方向,也讓我對課堂教學方法有了新的認識。

  短短的幾個星期研修時間太短了,也許大家並沒有學到太多的理論知識,但卻產生了很多思維與感觸的碰撞。這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延伸!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不斷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學會從教材中挖掘素材,設計出高水平的教學環節,上出高效率的課,並在課後不斷反思,儘快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學路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做一個與時俱進的英語教師。

  第3篇:課例研究心得

  通過《課例研修》專題的學習,我對課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開展課例研修的價值意義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課例研修是一種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今後師訓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課例研修是教師研修團隊的共同行為,他們在關注對真實教學問題的發現、研究與解決的同時,會將理論學習與備課、說課、授課、觀課、議課、反思等實踐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1、在常態課堂教學中,科學觀察、深度反思和持續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高研修技能和實踐智慧;2、將日常教學與研修、培訓融於一體,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契合;3、課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範”,為教師的“發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諧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種實踐的藝術。以往教師教育者所提供的專業學習方式,為了操作簡便、儘可能降低培訓成本,往往以專家報告為主、輔以學校教學現場觀摩或組織學員間討論交流,造成了學員“聽的時候激動、回去後沒有行動”,或者說沒有改善行動的能力。教師的教育專業工作,是一門源自實踐、運用於實踐的藝術,用演講為主的培訓方式教會教師如何行動,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正因為教育的實踐性極強,教師的專業學習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師如何把培訓活動中來自教師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確知識與默會知識轉化為教師自己的明確知識與默會知識。

  以前培訓活動中所主要採取的單一的培訓方式有其弊端:專題報告式“只聽不做”;現場考察式“只看不做”;參與討論式“只說不做”。當然,這些列舉的當前主要採用的培訓方式各有其優勢所在,卻缺乏了對教師專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實踐性默會知識的多種學習形式的強調。

  由此反思我們的師訓教研工作,我們能為教師的專業學習做什麼?

  根據教師培訓目標和要求,培訓宜採取“六結合”的方式:1、專題研討與案例分析相結合;2、教學觀摩與評課議課相結合;3、教法探討與能力訓練相結合;4、微格訓練與實踐訓練相結合;5、教學實踐與研討反思相結合;6、專題教學與團隊輔導相結合。使培訓體現以下特點: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培訓集中優勢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教師獲得的是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資訊。二是雙向互動,全方位的交流。輔導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面對面、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輔導教師與學員的心理距離,增加輔導教師與學員的交流機會和範圍。並且通過學員在交流中的發言,使教師瞭解學員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使指導更加有針對性。三是個性化教學。充分滿足學員個性化的要求,給學員以更大的自主權,學員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方式去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使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接受。四是培訓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授課教師站在課改的前沿,時代的高度,以廣闊的視野,抓住核心問題,高屋建瓴地擊中問題要害,給予全方位的學習指導,用生動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解讀課程,解決教師們在工作生活、教師成長、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和困惑,使所有內容都非常貼近教師,貼近教學。

  教師教育者的工作不僅僅是事務性的組織工作,更不能在事務性中迷失了教師教育的方向。今後在師訓及教研工作中我們應通過開展有效的研修活動,始終圍繞課堂,放在方法的引領上,而方法是教師離開一個研修活動後可以應用在日常教學研究中去的,以此提升我校教師及參訓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教學水平。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關於效能風暴心得體會
爭先創優活動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課例研究心得體會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例文
學生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報告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範文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大學生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感想
參加課題研究心得體會及收穫_課題研究學習心得總結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