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炒菜法才不容易出現粘鍋
剛入廚的朋友,在炒菜的過程中都會遇上一個極其棘手的事情,因為這就是炒菜的時候容易粘鍋,那麼你知道應該要怎麼炒菜才不會粘鍋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炒菜不粘鍋,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炒菜不粘鍋
1、炒鍋的挑選
比較厚重的炒鍋不但可以使食材受熱更加均勻,而且在炒制過程中可以很好的保持鍋內的溫度,不會因為低溫食材下鍋而立刻降低炒鍋的溫度,從而避免的粘鍋現象的產生。現在也有專門的不粘鍋,大家最好選購一個鍋底光滑、鍋壁稍厚的炒鍋或者不粘鍋來使用,這也是炒菜不粘鍋的第一步。
2、油水分離
很多專業廚師在烹飪時通常是用兩口鍋的,一個叫油鍋、另外一個叫做水鍋。其中水鍋是用來做湯菜或對食材進行飛水使用的,而油鍋則專門進行過油和炒菜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保持炒鍋***油鍋***形成一層天然的“油塗層”,從而避免了炒菜時粘鍋現象的產生,在我看來這個“油塗層”比什麼特氟龍之類的人造塗層安全多了。油鍋一樣可以正常的清洗,不必為了特意保持“塗層”就不敢徹底清潔。只是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用鋼刷來刷鍋;二是不要用油鍋做水。
3、熱鍋涼油
熱鍋涼油是一種烹飪技巧,通俗地說就是在炒菜前先將鍋燒熱後再下入食用油,並在食用油還不是很熱時就下入食材進行炒制的方法。這種熱鍋涼油的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粘鍋現象發生,使用熱鍋涼油的技巧同樣要求鍋要稍微厚一些,不然剛把鍋燒熱,油一倒進去鍋立刻就會變涼,這就失去了熱鍋涼油的作用。
4、使用生薑
當大家在家炒菜時,不可能都會準備兩口鍋。那麼,小編再推薦一個小竅門給大家——在將鍋燒熱之後。用生薑片在鍋內壁均勻的塗抹一遍,之後再倒入炒菜的食用油。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炒菜時的粘鍋現象。
炒菜用油的7大誤區
誤區1:油溫太高了
在炒菜的時候有的人喜歡高溫爆炒,每次炒菜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等到鍋裡的油冒煙了才放菜,專家提醒,這樣的做法是極為不科學的。如果溫度過高,會使食用油裡面所含有的一些營養物質遭到破壞,並且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
建議:
在炒菜的時候最好是先把鍋給燒熱了再放油,這樣就既可以達到熱油的效果,同時還能達到爆炒的效果,一舉兩得。
油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炒菜時最好別讓油“冒煙”了。烹飪不得當,再好的油也會變“壞”。
誤區2: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
很多人為了預防三高問題以及預防肥胖,經常在炒菜的時候都千篇一律的使用植物油,堅決杜絕動物油的摻入。
提醒:
如果長期不吃動物油,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響人體的健康。並不是說一味的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就能有利於身體的健康了。
誤區3:吃油的種類太單一
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長時間只吃一種品種的油,認為這樣可以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提示:好油換著吃是時下健康的用油理念,不同的油品所含的營養成分各有不同。所以家中的食用油要時常替換品種,這樣才能做到營養均衡。
誤區4:用油的量太大
用油的量要做到嚴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佔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們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建議:
比如同種品牌的食用油,最好是選顏色較淺的那類。還有關於更多的食用油技巧,這就需要你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細心的發現了。
誤區5:害怕肥胖不吃油
提倡少油烹調並非鼓勵無油飲食,適量的油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促進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還能軟化食物纖維,減少食物體積,提供飽腹感,預防膽結石的發生。
就算我們要減肥節食,每天也需要至少20克膳食脂肪酸才能維持膽汁正常排出,脂肪酸不足可是會破壞面板健康的。
誤區6:只要是油就可以用於煎炸
當植物性油經長時間加熱時,不飽和脂肪酸會發生變化,譬如用來炸油條、炸雞、煎蔥油餅所用的植物油。
由於重複的加熱作用,會最終變成對血管不利的飽和脂肪酸。
誤區7:橄欖油好就只吃橄欖油好了
專家建議家庭不要長期食用單一油品。油要變換著吃,可以適時適當地混和食用調和油,這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調和油是通過特殊的工藝將幾種不同的植物油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配製而成的,其營養成分比單一原料的食用油高出很多,口味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在對消費者的食用油調查中發現,由於對食用油健康的認識不夠,多數家庭幾年如一日吃同一種油。
炒麵不粘鍋的技巧
1、首先要快速煮一下面條,煮個6成熟,撈出過涼水,瀝乾水後用油拌一下,這樣炒麵就不會粘鍋。
2、最好使用不粘鍋炒麵,為避免油膩,炒麵時可以不放油,因為你之前配菜已用油炒過,面也用油拌過。
3、也可以先把麵條放入大漏勺,移入裝有沸水的鍋中,輕輕抖動漏勺,約數分鐘即可使麵條分開,然後再炒,這樣麵條就不會粘在鍋上。
炒菜的調味料分類方法與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