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太極拳的煩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世間事不如意者常八九,除非修煉到家,否則,難能有人不生煩惱。煩惱既生,就要折磨你,撩撥你,讓你或沮喪,或焦躁。而煩惱一旦發展為煩躁、焦躁,並且一時不能排解,必然使人失去理智,幹出蠢事。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師傅的責任是引路,不走或少走彎路,對拳來說,就是把正確的方法教給你,練什麼,怎麼練。

  剩下的就是自己去練習。拳是自己練出來的,教的對,教的好,固然重要,但行為主體是學拳者本人。所以,學拳的過程基本上是你自己悟、自己練的過程。

  人一輩子都要學習,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學中摸索,即使你讀到了博士後,那以後的時間還得自學。學文學武,學什麼都如此,就是學左道旁門、學鼠竊狗偷也不會例外。從前一般人從師學武也不過就三年,三年出師後主要還得靠自己。所謂“學形意拳三年中不可一日無師”,當年孫存周先生跟自己的父親習武也就只有三年,師傅手拿把掐地教三年你如果還不能學出來,就別吃這碗飯了。

  我從1969年分配去青海後,基本就是自己在練,每年冬天回京時能看上孫劍雲先生兩三次,問問寒溫,幾乎沒時間說拳了。在青海別的都沒有,只有時間特富裕,每天練十個小時還覺得時間多。但自己練就會遇到許多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悟性和堅持。前者是務虛,後者是務實。

  學不學得出來,一半靠運氣,一半靠天分,運氣是指你投的師傅是否是明師,有沒有真貨,願不願教,會不會教;而天分是指悟性和堅持力。

  人悟性高學什麼都靈,沒悟性連過馬路都不會。以勤補拙當然是個值得提倡的好作風,但有沒有悟性,有多少悟性,不是多流汗水能解決的。苦幹可以補一部分悟性的缺乏,但那只是在“形而下”的範疇可行,到了“形而上”的層次就全不管用。應該承認,每個人的悟性是不同的,個體差異絕對存在,但悟性也不是天生不變的,後天的開發也同樣很重要,醍醐灌頂,頓開茅塞,都是形容開悟的情形。做老師的要善於開發學生的悟性,因為悟性就象刀,經常用就快,就容易脫穎而出,總不用,就難免生鏽,刮垢磨光是做師傅的第一要務,比具體教了多少技能要緊的多。
 

  對學拳來說,有悟性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在生活中做出頭等成績的人往往不是有頭等悟性的,而是有二等悟性卻有頭等堅韌的人,最聰明的人常常不那麼刻苦。在練拳這種需要身心具備的活動中,堅持是更重要的,堅持也是一種天分,有人就能堅持,有人就缺乏堅持力。和悟性一樣,堅持力也不完全是先天的,後天的培養有能起相當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再聰明,再喜歡,也不如樂此不疲的人,把拳練上身,到不練渾身難受,練了渾身舒服時,就會從理性的自覺練拳進入自如、自在、自樂地練拳,所謂功夫上身其實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到了此時一切苦累都會甘之如飴,“人不堪其憂,回也無改其樂,賢哉,回也”。

  但堅持不等於低水平的重複,練拳並不是只要練就一定進步,前提是練對了。笨功夫、苦功夫肯定得下,但一定得站在正確路線上,否則幹勁越大,離真理越遠。不能只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這就回到與悟性的關係上,務虛與務實要互相促進。

  悟性的最突出作用就是選擇,而這種選擇往往是憑直覺,非理性非邏輯的,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何時堅持,何時變通,悟性高的人往往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事物的發展多數情況下是隨機的,就象雪花結晶的過程,雖然大輪廓一定是“六出冰花”,但具體到每一個水分子結晶到哪個位置,何時結晶,是完全不確定的。人考慮問題也很象這個過程,雖然總體上是有方向性可循,但具體到細節上常常是“隨心所欲”,受本能的驅使而然。悟性就在這時起作用。“練拳先練心”,而“心之官則思”,悟性就體現在思中。

  在學拳中最容易出現的“魔”有不少,比如:

  力巴摔交,給啥吃啥。什麼都信,誰說的都信,今天追張三,明天哈李四,而現在偏偏有那麼一大批人熱中“網練”,在網上逞口舌之能,似乎萬事都通,細看之下,都不是自己的東西,初學者最易受其蠱惑,最好不看或少看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垃圾。俗話說,“築舍道旁,三年不成”,就是因為人多嘴雜,如果你根基不牢很容易被帶到溝裡去。我年輕時爺爺嚴禁我去外面練拳,孫劍雲先生也是這個要求,要自己找沒人的地方練,而且最好是沒燈光的黑處,也不許去公園看,現在我明白是為什麼了,一怕人多處干擾不專心,二怕年輕氣盛和別人動手,三就怕分辨能力差受不良影響。別人的拳不是不可以看,更不是不能交流,但必須是在自己有了相當的能力後。博採眾長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夠的分選、吸收和消化能力,否則一定消化不良,甚至中毒。博採眾長不等於成為拳簍子,學哪家就要把哪家的精髓學到,而不只是架子。融會貫通是化學變化,而不是物理上的大雜燴。

  這山望著那山高,眼高手低。雖然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高人有的是,但是學習起來還得從一個做起,跟了一個師傅學就先把這個師傅的東西都學到手,然後再見異思遷不遲。拳無好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的人要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各家拳在力量、速度、柔韌 、靈活、變化等各方面都有所偏重,後學者要認真考察再做決定。一旦選定就先好好吃,先把滋味咂摸透了再說。換口味不怕,但不能混著吃,四川麻辣和淮揚清淡一起吃,大概什麼滋味也嘗不出來了。

  怎麼看書是很重要的事。許多人是從金庸那裡喜歡上武術的,結果就把小說裡的當成了真的,以為得到一本祕籍或幾句口訣就可以一步登天。現在的武術書籍基本是三類:極少數是經典,比如孫祿堂老先生的五本書;一部分記錄自己習拳心得體會的書;絕大多數是記錄套路的拳譜。經典不用說了,其他的書要不要讀其實只有一個硬標準,那就是裡面有沒有作者自己的東西,而不是抄來抄去的套話。一本100頁的書裡哪怕只有一頁是談自己的真實體會,就值得看。如果洋洋幾十萬言引經據典都是別人的話,甚至玩弄文字遊戲、數字遊戲、看圖識字遊戲,那就如魯迅所說,是在“浪費別人的生命,無異於謀財害命”。古人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即使對真正的經典都不能教條主義,孔夫子主張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對任何說法都要動腦子想一想,特別是結合自己的練拳實際來理解。讀書之妙,存乎一心,會讀的人開卷有益,不會讀的人如枯骨貼肉,怎麼也長不到自己身上。

太極拳的技擊風格
太極拳的四大勁源
相關知識
修煉太極拳的煩惱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修煉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要點
修煉太極拳的祕訣
修煉太極拳的好處
修煉太極拳的三大要領
靜心修煉太極拳的好處
修煉太極拳必知的內功心法
修煉太極拳基本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