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學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3日

  目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還不夠深入,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法學教育的職業化》

  摘 要:目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還不夠深入,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法學教育 職業化教育 複合型人才 法律思維

  隨著我國法治體系的不斷完善,法治程序的不斷加快,法律人才必然成為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可或缺的建設者,如何提高法律人才的質量水準,就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我國高等法學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還不夠深入,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我國高等法學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1法學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體系由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和繼續教育等同時並舉的多種法律教育構成。

  普通高等法律教育,是我國法律教育的最重要形式;成人法律教育,包括法律類管理幹部學院、法律培訓中心及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學院等;中等法律職業教育,主要指政法或公安專科學校,司法職業高中等;各種業餘形式的法律教育,主要指廣播電大、函授大學、夜大、職業大學、自學考試等;各種非學歷教育,指各種專業證書、崗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職業培訓。

  從法律教育的型別與性質來看,既有學歷教育,又有非學歷教育;既有學科教育,又有專業教育;既有脫產,又有半脫產和業餘教育;既有正規教育又有非正規的教育。法學教育體系的龐雜,使得法學教育產出呈現“低入高出”的狀態①。正是這種低門檻的入學條件,使得法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年年亮起“紅燈”。

  由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為法學專業亮出了本科生就業紅牌警告。從就業藍皮書提供的2009屆至2011屆主要專業門類本科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來看,法學專業分別為82.3%、86.7%、86.8%,連續三年墊底。近幾年來,法學就業難的問題,並沒發生實質性的改觀。

  2我國法學教育職業化的困境分析

  2.1過度重視理論教育,忽視職業技能訓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2012年頒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確定的法學教育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同時,其還對法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和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羅列。作為主要承擔法學教育的高校,其中大部分只是落實了第一步,即要求學生完成對法理學、中國法制史等主幹課程的學習,而對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並沒有進行強制要求,即使有要求也規定得比較隨意,有些學校甚至不要求實習的單位必須是法院、檢察院或律師事務所等與法律實務密切聯絡的部門或單位,只要有實習證明即可,實習期限也未嚴格按照規定中的“一般不少於20周”。故此,不難發現,目前一元化的教育模式很難做到法科生畢業即能勝任各種法律職業的既定目標。

  2.2“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偏離“法”本位

  “術業有專攻”,法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體系龐雜,內容繁多,要想將其學好,本應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經歷。而在實踐中,有很多非政法類院校,特別是一些理工類院校,往往是以學校自身特色為出發點,學校開設的任何專業都要與優勢專業掛鉤,其它非法學課程擠佔法學課時,在總學分學時一定的情況下,這些“特色課程”的大量開設,必然會擠佔法學課程的開設,進而使得實踐類課程極少,甚至沒有②。這種教育模式造成的直接後果可能是學校抱怨學生不好好學習課程知識,而學生埋怨學校大量開設與本專業無關課程,這些學生畢業後呈現的狀態是其它課程沒學好,法學專業知識也不紮實,最終在就業時處於劣勢地位。為此,在筆者看來,讓法學專業的學生,學習一些具有理工科課程,雖然可能利於部分學生跨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但是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或許是一種資源“浪費”。法學專業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完整性與系統性,特色類課程應當納入選修課範圍。否則,複合型人才將會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而非正確的方向。

  2.3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欠缺

  傳統的法學教育並不注重法律思維、法律技巧的培養,以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主,強制灌輸書本知識,忽視培養學生實際處理案件的能力,學生遇到具體案例時,往往有著無法下手的迷茫和無奈。當前的法學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填鴨式”教育,難逃講授式教育模式的窠臼,法學教師根據統編教材分課時與章節在規定的學期範圍內講授完畢,其教學任務即算完成,而學生通過以考前突擊和死記硬背的方式通過期末考試,即算做該門課程已合格。通過這種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筆者認為,造成當前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欠缺的主要原因有幾點:首先,“應試教育”模式造成學生對職業認同感低,只注重學歷的獲取。據筆者瞭解,很大一部分法科生,選擇法學專業並非其意願,其是在未獲第一志願錄取的情況下,被調劑到法學專業,這在一些理工類院校的法學專業,尤為常見。其次,高等法律教育的課程設定基本不涉及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的內容,學生無從接觸職業倫理的內容。最後,“唯考試主義”的觀點盛行。大多數法科生中存在“考試擇業論”的思想,通過幾個月的複習,順利通過司法考試,拿到法律職業資格證之後就相當於拿到就業證,其本身沒有對法學深厚的興趣,進而沒有對法律做深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動力,法律思維的養成又從何談起?

  3關於法學教育職業化的完善建議

  3.1注重培養法律思維

  任何一種思維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其行為的引導。法律思維也不例外,其養成離不開充分的法律實踐。大學法學教育“不僅在於傳授法律知識和方法,而且更在於培養法律精神和法治信仰,掌握法律思維方法和運用法律語言等等”③法學教育的首要目標應當著眼於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而法律思維的養成決然不能與法律實踐相分離,法律思維其實是潛藏與法律的職業技能培訓之中,比如,當你第一次審查合同的時候,不知從何開始,因為你僅僅是停留在法律概念和法律條文的層面,沒能將抽象性的理念具化為實踐,當你有著豐富的審查合同的經驗時,你就會覺得審查合同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從而快速完成合同的審查工作。只有不斷的接觸生動鮮活的生活事例,只有不斷的體會新鮮案例,從法律實踐中出發,才能形成法律思維。

  最理想的法學教育是,一個法律人哪怕毫無理想主義的色彩、滿心“名利思想”,但是當他闡發法律問題、解釋法律條文時,卻可以將法治的精神貫徹在其中。相反,一個法律人如果充滿對“法治”的激情,卻不懂得如何在具體工作中運用它,仍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3.2注重培養法律職業技能

  “法律的生命在於運用”。法律職業化著眼於正規學校教育與訓練,解決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脫節的問題,使得法律人才的培養達到法律職業標準,法學教育職業化的程序也正是法律職業化的發展關鍵點。從巨集觀上考慮,法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主要是公、檢、法、司和律師等,這些職業主要從事法律事務,即使是以培養學術型人才法學碩士、博士,但是從事學術研究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以從事法律事務為選擇。所以法學教育體制的巨集觀設計還是應該立足於如何使學生具備能更好運用法律的能力,學生最希望的是通過法學教育能夠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正是社會對法學教育的首要要求。建立職業化教育模式是法學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它走出傳統法學教育只注重知識性培養的誤區。法學作為一種應用性學科,其學習目的就是運用於實踐,解決生活中的法律爭端,而非紙上談兵。傳統的知識性教育過於注重理論的研究和學習,這並不符合法律應用性本質要求。

  開設實務技能課程,由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擔任課程指導老師。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對課程的教授,將不會侷限於法學概念的釐清和法律條文的解讀,而更多的是以自己的親身辦案經歷為樣本,進行技能、技巧方面的傳授,這其實是一個經驗輸出的過程,通過這種“經驗”的輸出,可以彌補才進入社會法科畢業生實踐經驗不足之缺陷。

  3.3加大推行“診所式法律教育”的力度④

  診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是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法學院的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方法,其是建立在法律診所基礎上的一種實踐性法學教育模式。它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要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診所式教育模式變被動性的接受為主動性的實踐、變學習他人經驗為親力親為的參與式學習、變分門別類的知識傳授為綜合素質培養。更為重要的是,它把法學院的培養目標直接定位於“培養健全的法律職業者”。2000年9月,北京大學等7所高校的法學院引進開設了最初的診所式法律課程。2002年7月28日,由11個所院系發起成立了隸屬於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的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委員會。但是目前我國開展診所式法律的院校比例還很低。截至到2010年,中國診所法律教育委員會成員單位為134個,在全國開設法學專業的630多所高校中,只有82個院校開設了法律診所課程,共計開設不同主題診所課程130個,內容涉及民事訴訟、行政訴訟、談判和調解等領域。

  與案例教學、模擬審判、法律援助等教學方式不同,診所式法律強調的是“真實性”與“親力親為”,其處理的是客觀真實存在的矛盾糾紛,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在老師的指導下提供法律服務,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掌握處理案件的技巧,把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法律知識運用到真實的案件處理中。首先,法律診所的活動是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真實的面對當事人,當事人來諮詢案件主要採取的是口頭表述的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具備速記的能力,能夠在當事人口述完畢之後,理清案件中的法律關係。其次,法律診所的教學方法是學生直面當事人的,與虛擬的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學生在給予當事人意見的時候必須要謹小慎微,嚴格依據法律的規定,不能以主觀的自我評判直接告知當事人,只要言之有理,學生的主觀論述都是被認可的。法律診所教育是最接近法律實踐的教學方式之一,不僅有法律知識的應用、法律技巧的磨練還有法律職業道德的考驗,是最為全面的檢測法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情況的手段。經過法律診所教育的培養,可以完善法律知識的漏洞,熟練法律技巧的運用,感受法律職業倫理的力量,是我國法律職業教育精英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

  註釋

  ① 在滿足學歷條件的前提下,即便是非法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通過自學法律相關課程,只要能順利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就可從事律師等與法律相關的行業。

  ② 經筆者瞭解到,在一些工科學校所開設的法學專業中,由於其條件的限制,法學學生所能享受到的資源極其有限,甚至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涯,舉辦與法學相關的講座次數,也是屈指可數。

  ③ 霍憲丹:“法律人才是建設法治國家的第一資源”,載何家弘、胡錦光主編:《法律人才與司法改革――中日法學家的對話》,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頁。

  ④ 診所式法律教育作為一種法學教育新模式,主要借鑑了醫學院學生的臨床實習手段,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法律實踐,以律師身份辦案來為處於困境中的委託人提供諮詢,“診斷”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法律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用遙望造句
健康安全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論法學教育的論文
論小學教育的論文範文
論小學教育的論文
有關小學法制教育的論文
關於小學教育的論文範文
淺議幼兒園語言文學教育的論文
淺談中學數學教育的論文
有關小學科學教育的論文
有關小學教育的論文
化學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