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慢練心法訣竅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作為東方武術文化的一塊瑰寶,它不但薈萃了中華傳統武術和中國古老哲學、醫學、兵法、美學、運動學的精髓,而且融技擊、強體、醫身、益智、養生健身、陶冶情操於一體,通過練拳者長期習技、研理,潛移默化,達到美與善的高度統一,外在與內涵的高度統一。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慢前心靜體鬆,周身輕靈。
練拳伊始,一切都放下、都捨去,進入清淨拳境,感覺似乎在豔陽下、乾坤間、花草裡,又似乎在海上,搖晃晃,恍惚惚。如此克服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猿意馬,自然能“慢”下來。
二、慢中執行動作,以意導氣,以行應意,以意發勁。
感覺頭懸頸豎,尾閭中正,手心發熱,全身似乎“拖泥帶水”,手心似乎託、攏、含、滾小氣球,周身似乎有一個大氣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攏如氣柱,腳踢如踢球,腳踩如踩重,運手如摸魚,抱球球自在,進七則退三,退則有阻力,棚出如風行於水,捋則如手畫眉毛,擠則如錢投鼓,按時如掀箱蓋,採挒時如正反掏窩,肘時內勁集於肘尖,靠時內勁似乎在肩部散開,進時如推***或蹬***石磙,退時如隨海浪湧於岸,手上託如捧氣貫頂,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轉身則意氣從右向左流通,右轉身則意氣由左向右流通,氣如環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轉,如紡紗抽絲、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領,內旋小指引領,帶動周身,一轉無不轉。
三、慢中體會臍輪轉圈、丹田磨氣、循經合脈、氣運四梢、抻筋拔骨、腹內鼓盪等。
這種體驗似真非真、似有似無,心意太執著則不能持久,反易散亂,如無心意則易分心不能用意恰當,不能落實腰脊主宰與丹田核心。故拳打有無中,無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別人難代替。
四、慢後收束,
如細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髏骨架,沒有肉,沒有衣服附著,洗盡病氣、毒氣、穢氣。三氣排出體外,降於地底深處無影無蹤;大自然的清氣、真氣從百。
延伸閱讀:
太極拳運動的基本特點
1。心靜體鬆
心靜體鬆是太極拳運動區別於其他體育專案的重要特點之一。打太極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貫注於動作,做到“神聚、心靜、意專、體鬆”。 “心靜”是練太極拳的重要原則, “心靜”要求要專心,在練拳時,思想要集中,意識不斷地引導動作,並且靈活變換,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顧此失彼: “心靜”要有耐心,不可焦躁或心猿意馬,否則動作方向、姿勢不正確,就難以把太極拳學好、練好。 “體鬆”是和心靜同樣重要的一個原則,是貫徹“用意不用力”的重要措施。運動時,在心靜的前提下用意引導肢體內外各個器官、關節和肌肉的放鬆,逐步做到全身不該用力處毫不用力,內外各部分無一處不鬆,儘量使身體自然舒展而不僵硬。按照規矩用勁,以意貫注於動作過程之
中,按照動作的虛實變化適度地完成動作。
2。輕靈沉穩
練太極拳要求在意識引導下動作輕靈、重心沉穩。 “輕靈”是保證全身內外充分放鬆的必要措施。所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輕的練法,動作才能越練越靈活.不輕就不能鬆,不鬆就不能靈活。靈是輕的發展,在輕的基礎上發展,方能達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的靈。 “沉穩”是使上體端正舒適,保持下肢穩定,要求虛領、立身中正、氣沉丹田、步似貓行。進退轉換,要分清虛實,步隨身腰變化,需穩健、輕靈、沉著。
3.柔和緩慢 .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鬆,放鬆對解除疲勞、積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靈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關係。練習時,要求始終放鬆,在心靜用意的前提下,引導全身放鬆。放鬆是用意的,是積極振作的,不是漫不經心、消極疲塌的。練習時,要在放鬆的基礎上使兩臂動作保持弧形,使兩臂運動走弧線。 “緩慢"也是太極拳的重要特點,它是一種平穩中正的緩慢,肌肉和骨節不是處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縮和旋轉,而是用許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縮和旋轉的靜力性練習。
4.連貫圓活
練太極拳要求“一動無有不動”、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要求做到上下相隨、節節貫串地連貫圓活。每一勢如何起、如何落,要仔細揣摩,到定式時必須意識貫注十分滿足,
似停非停,這種勢與勢之間的承接,就稱作連貫。連貫就是要求上一動作和下一動作摺疊地銜接起來,轉接處微微貫動,不僵不滯,不能有停頓斷續之處。動作要圓活,亦即動作要圓滿、靈活,在一連貫的弧形動作中圓滿地不凹不凸,無有缺陷,不起稜角,變動又非常輕靈活潑。圓滿靈活運用到動作上,要求達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壓扁、走化粘依、不丟不頂、處處圓滿
靈活
5。身法中正
身法中正指的是“中正不偏”、 “上下一條線”。太極拳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處處不使身體各部位散漫失中。要表現出中正、大方、嚴
正、舒展、和順的形象,符合心靜用意的靜態要求。練習時不論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四肢動作不論如何轉換,自頭頂、軀幹至會陰始終要形成一條直線,凡是身向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都是不符合“中正不偏"的要求,都是身法上的缺點。 “上下一條線”的關鍵,在於用意識使脊柱保持垂直狀態。太極拳身法的輕靈、圓活,全憑腰、胯、胸的運轉和協調動作,使得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夠保持全身的平衡;進退、旋轉,不論手足如何伸縮,身法必須保持中正。虛領頂勁和尾閭中正是太極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標誌。但如果沒有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的協調動作,胸部就會僵僵的得不到運動,腿部也只有隨著腰部的左旋右旋而左右旋轉,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運動。虛領頂勁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條件,尾閭中正作為動作定向的舵手,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是身法上須始終保持的,是氣不上浮、重心穩定的關鍵。
6。協調完整
太極拳的連貫圓活,是在肌肉放鬆的情況下,全身肌肉群在意識指揮下做精確嚴密的、有組織的、有規律的統一性運動,不使各關節拉力所產生的分力破壞平衡,而是在節節貫串中求得每一動作的合力點。這在太極拳中稱作對稱協調。太極拳對稱協調的內在規律,可以總結為五個方面:意欲向上,必先欲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後撐;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對拉拔長,曲中求直。
7.乎吸自然
太極拳呼吸是根據動作的變化而自然形成的,與動作配合不起來或用自然呼吸法的人,堅持練拳時間長了,也會不自覺地使動作和自然呼吸結合起來。開合、虛實與呼吸要自然結合,合和虛是蓄、吸,開和實是發、呼,一開一合就是一呼一吸。開吸合呼是以胸廓的擴張與否為開合的概念,胸廓擴張的動作為開;反之為合。開合是姿勢上的現象,虛實是內勁的輕和沉的現象,呼吸是運動生理上的自然現象,三者密切地自然結合,構成了太極拳鍛鍊方法上練意、練氣、練身三結合的整體性和內外統一性。
8。意領身隨
人體的任何動作***除反射性的動作外***,包括各種體育鍛煉的動作,都需要經過意識的指揮。練習太極拳的全部過程,也要求用意識***指想像力***引導動作,把注意力貫注到動作中去。拳論說: “神為主帥,身為驅使”,意動身隨就是這個意思。
太極拳用武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