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縱橫雙曲後拱型身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太極拳的身法是其理、法、功、技、藝的載體。離開正確的身法談拳,就是“白談”;脫離了正確的身法練拳,就是瞎練。所以學拳要重視身法上身才能步正道。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經過楊家四代人,一百多年的錘鍊,已經有了精到的規矩,詳盡的論說。楊振基老師重視的“苦練位置”,就是說身法必須經過苦練才能上身。

  其實,太極拳的身法,不僅僅是練太極拳時才用的“身法”,而是促進和保證身體健康的最優匹配形式,所以好的太極拳習練者都能將其身法生活化、生命化,這是太極拳“益壽延年”的真訣。

  一、前人對身法的總結

  楊家拳以“立身中正安舒”,或以“尾閭正中神貫頂”、“虛靈頂勁、氣沉丹田”的說法出現。這是對太極身法的總體描述。

  具體到身體各個區域性上,又提出:正頭豎頂、沉肩墜肘、展掌舒腕、鬆腰斂臀、開胯圓襠、湧泉深根等要求。

  如何才能把這關乎周身處處的規矩練到身上,必須知其“竅要”,握其“鑰題”,否則你就不知從何下手。

  二、縱橫雙曲後拱型身法的操作

  1、直向操作:

  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後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方輻射,上行之力使頭頂“百會穴”向上微微頂起,下顎微內收成提頂狀。向下之力使尾閭“長強穴”作相應的向下拉伸和向前調節成吊襠狀。由此產生“提頂吊襠”。  ***注:這時摸後腰和後背是平板一塊的,不是平時狀態的腰部有個凹陷***


  2、橫向操作:

  以大椎至夾脊的垂直連線為中分線,向左右延展橫抻到兩肩末端,施橫向開勁,並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尺骨頭;同時以命門至尾閭的垂直連線為中分線,向左右延展橫抻至兩胯側端***髂嵴處***,施橫向開勁,並將其橫開勁延伸到兩外踝。

  在這上下左右肩、胯、尺、踝外開橫抻的同時,兩大臂、兩大股***大腿***、兩手掌、兩腳掌向前收合,並施內裹勁,把橫開勁收住。

  如此操作,不僅把脊柱縱溝填平了,而且把四肢也牢牢地聯結在了軀幹上。從感覺上,脊柱真正成了一條向後凸起的脊樑,而四肢末端卻向內卷收。似乎肩背和腰胯張成了以脊柱中分線為弓背中點的數張橫弓,累迭在軀幹上。

  3、合成操作:

  後拱身法的操作,不是先縱後橫地依次進行,而是縱橫同時進行。

  其方法是以命門處為動力原點,吸取肚臍向後撐住,其“力波”逐漸向上下左右四方輻射,使縱橫雙弓同時漲滿,交錯迭加融合而成。

  三、後拱型身法對人體外形的改變

  後拱型身法是以功態的豎直型脊柱為根本標誌的。它改變了人體的自然S形生理脊柱,由此產生了以下一些形態變化。

  一是消除了軀幹後面的仰頭、凹腰、突臀和前面的揚頦、挺胸、腆肚及側面的張肩、縮胯等自然凹凸狀態,使身軀平順豎直,出現了“尾閭正中神貫頂”的功態形體。

  二是改變了人體前實***胸腹***後虛***腰背***的自然狀態,從而成為後實前虛的功境狀態。

  第三是改變了自然人那種上實***胸***下虛***腹***,頭重腳輕耗能散氣的用力狀態,而變為下實上虛,腳踏實地的沉穩涵養狀態。

  第四是如此身法正是前人所提各項身法要領的上身狀態。諸如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斂臀、開胯圓襠、湧泉深根等等,無一處不合規矩。

  第五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講的都是脊柱的“趨直”和軀幹的豎直,那為什麼又說是後拱型呢?因為直立行走的自然人經過勞作和運動的改造,脊柱和軀幹都是前拱的,如腰椎前彎、挺胸肚腆、頭仰撅臀等。當脊柱和軀幹走向功態豎直時,從感覺上就是後拱了。若沒有這種感覺上的後拱,就一定還是非功態的前拱,那就不是太極拳的身法了。所以,後拱身法實際是豎直狀態下的一種後拱感覺。

  四、後拱型身法的內功效應

  其一是鬆開周身的法門。

  從後拱身法操作中可知,命門處後撐引動整條脊柱產生出鬆沉直豎的功態效應,感覺身後至體側骨開筋抻,氣血充盈、飽滿有力;而身前卻虛空無物,無底無際,能吸納山河,能包容一切。覺得自己像剛出爐的麵包,蓬鬆飽滿,活活潑潑,彈性十足。有了軀幹的真鬆,才能有周身的放鬆。這是顯而易見的真諦,這就是“腰脊鬆周身鬆,腰脊不鬆周身緊”的道理。

  其二是含神用意的法門。

  我們共知,神不含則意不專,所以後拱身法強調下頦內收,玉枕上提,則頭正項直、百會虛靈,眼神平下而易返觀內視。神能內斂,意則能專。意注身內專於拳,則能得靜、得安、得定。這是用意不用力的入門階梯。

  其三是返璞歸真的法門。

  老子言“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後拱型身法完全是胎兒和嬰兒身態的寫照。祖國養生學,無論道、儒、佛、醫各家莫不如此教導。

  其四是聚氣養氣的法門。

  得嬰兒之形態必得嬰兒之純淨和純真,可致人靜心息慮,專於體內。後拱身法橫膈下移,丹田充實,能使心氣相守,總在下丹田和命門之間往復。故言,此是聚氣、養氣、壯氣之最佳體態。

  其五是舒胸寬心的法門。

  常態的胸部,由於腰椎前凹上頂,橫膈上移,胸腔窄小,必生生理上的胸緊。心肺的運作功能受到一定影響,納氣排碳,營養輸送都受到阻礙,新陳代謝不暢。生理上的胸緊容易導致心理上的胸緊,表現為易躁易怒,火氣大,或鬱悶惆悵,反過來又加重生理胸緊,形成惡性迴圈。胸緊如同癌魔,如同慢性自殺,如同把生命裝在漏水的缸內,不知不覺把生命白白流掉了。太極身法,完全可以把胸部解放出來,變得寬舒鬆暢,成為治療胸緊的特效良方。

  其六是鬆腰的法門。

  胸不鬆開,就派不上用場。什麼腰為軸,腰為主宰完全是空話白說。如何鬆?前輩們講了很多要領,提出鬆、沉、直、塌、撐、拉、膨、塞等等,其實就是尾閭收、命門撐,使前凹的腰曲填平。這一平,產生出一個常人不鮮知的效應,即胸區變成了“乏力區”,而盆區變成了“充力區”。乏力區想用力用不上,只能隨著充力區的運動而運動。這就是盆區帶動胸區的用腰機理。

  其七是內勁蓄髮的法門。

  太極拳運動總是有規律的一開一合,一蓄一發形成內氣鼓盪。合時隨吸氣將內氣由丹田和四梢吸聚命門,斂入脊骨***稱為氣貼脊背***;開時隨呼氣又將內氣發往四梢沉入丹田***稱為氣沉丹田***。入境的太極拳功,使內力輸布周身,無處不到,稱之為內勁的蓄髮。

  其八是疏通脈氣的法門。

  後拱身法消除了脊柱的生理彎曲,將督脈上的三個卡口***尾閭關、脊中關和玉枕關***打通了,使任督***小週天***溝通。此身法使尾閭正中,百會虛靈,頂正襠圓,經脈的陰海***會陰***和陽海***百會***無阻無礙,大周天暢通。

  其九是拳勢呼吸的法門。

  後拱身法易使常人由胸式呼吸轉變成腹式呼吸,行拳入境者又會把腹式順呼吸變成逆腹式呼吸。吸氣時神氣內斂,肢體收合,內氣聚蓄命門貼於脊背;呼氣時神氣外顯,肢體開放,內氣發往四梢沉入丹田。這種形神意氣與呼吸同步和諧則為拳勢呼吸。

  其十是良性按摩的法門。

  後拱身法配合拳式呼吸和內氣鼓盪及內勁蓄髮,使脊柱有節律的伸縮張弛,橫膈膜上下運動,使神經中樞和胸腹間內臟都能得到有序地按摩。尤其是腰脊命門處有節律的後拉前鬆,使兩腎得到了非常難得的良性按摩。習太極拳幾年,許許多多的臟腑疾病,神經疾病不翼而飛,這是機理之一。

  五、太極身法的上身途徑

  它是從生活中養出來。生活中的行站坐臥,工勞操息,一句話,不管幹什麼,都要保持後拱型身法。若能堅持如此,那就達到了拳練人的層次,那就是太極拳生活化了。中國的武學、養生學中不乏這樣的說教“環拱直立穩如鬆”、“坐如鐘,臥如弓”、“正襟危坐”等,無一不是太極拳身法的寫照。

  它是從勞作中改出來。許多重體力的工人和老農,他們從長期的用力勞作中找到了最省力而又兼養生的勞作姿態。我們細細觀察體會,無一不是太極拳身法的運用。若我們自己不能運用太極拳身法於生活和勞作中,那就不能稱之為一個真正的太極拳習練者。

練太極如何做到棉裡裹鐵
太極慢練心法訣竅
相關知識
太極拳縱橫雙曲後拱型身法
武氏太極拳的基本要領以及身法要求
如何練習掌握太極拳的橫跨步
太極拳的橫跨步
練習太極拳尾閭內收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練太極拳如何做到心知與身知相結合
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七層功法
淺談太極拳入手於心成就於身
太極拳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太極拳推手中幾個重要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