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旅遊工作會議講話稿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旅遊業早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它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擴大,早已為世界矚目,人們稱之為“朝陽產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這次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十一五”全國旅遊業發展情況,分析研究“十二五”旅遊業發展形勢和任務,部署20xx年重點工作。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王岐山同志聽取了國家旅遊局黨組的工作彙報,對過去一年來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旅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王志發同志剛才傳達了岐山副的重要講話精神。岐山副強調,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深入持久地貫徹落實國務院41號檔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推動旅遊業創新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胡錦濤、溫家寶、王岐山副等中央領導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下面,我代表國家旅遊局,講幾點意見。
一、2010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經過全國旅遊行業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保持了旅遊業平穩較快發展。
一 全面貫徹落實國發41號檔案,形成了全國旅遊業發展的新格局
——確立了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的工作思路。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要通過加強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來培育戰略性支柱產業,要通過資訊化帶動旅遊業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的工作思路。全國旅遊行業按照建設大產業、推進大融合、加快市場化、促進產業化、提升現代化的要求,在服務國家大局中找準旅遊業的工作定位,在服務國家戰略發展中找準旅遊業的發展方向,不斷爭創旅遊業發展新優勢。
——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推進旅遊業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辦121號檔案,將41號檔案的各項重點工作分解到中央國家機關47個部門分工負責抓落實。20個省區市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19個省區市已經召開或近期將召開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省級旅遊產業領導小組組長大都調整為主要領導擔任,各級財政對旅遊業投入較大幅度增加。發改、財政、農業、工信、交通、鐵道、民航、金融、通訊、文化、外宣、廣電等相關部門切實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支援力度,國家旅遊局與9個部門簽訂了支援旅遊業發展的合作檔案。旅遊業發展的軟硬體環境明顯改善,各類資本和企業進入中國旅遊業的熱情普遍高漲。我國旅遊業正在由小產業向大產業轉變,“大旅遊”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重點工作加快推進。積極配合全國人大財經委做好《旅遊法》起草工作。完成了設立“旅遊日”的方案徵集工作。啟動了《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編制。完善了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責任險統保範圍穩步擴大。大力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年”系列活動。組織了《旅行社條例》宣貫工作和全國執法大檢查,開展旅遊市場秩序專項檢查。組織制訂修訂了9項旅遊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全國11個省市縣、67家企業開展了旅遊標準化試點工作。完善了五星級飯店和5A級景區退出機制。首次召開全國旅遊飯店業發展暨五星級飯店質量提升工作會議,對全國五星級飯店服務質量進行了一次全面督導。開展了“品質旅遊伴你遠行”、“旅遊服務進社群”活動。按季度開展並公佈了全國50個旅遊重點城市遊客滿意度調查結果,初步建立起以遊客為主體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按季度開展旅遊經濟形勢分析和市場預測,認真完成了黃金週等假日旅遊市場預測、安全保障和組織協調工作。
二著力深化旅遊業改革創新,在促進旅遊業科學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啟動了全國首批旅遊綜合改革城市試點工作,推進了廣東、雲南、海南、重慶、福建等省市旅遊改革先行先試。深化了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新一輪省級機構改革中,旅遊局委都進入行政序列,並相應增加了職能。積極探索不同形式和發展模式的旅遊產業園區建設,設立了廣東南海西岸旅遊產業園和蘇州國家商務旅遊示範區。進一步推動了旅遊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外資、民資等各類資本和各類企業投資旅遊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制定頒佈了中外合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試點辦法。
——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加強了對鄉村旅遊、休閒度假旅遊、商務會展旅遊、郵輪遊艇旅遊、醫療健康旅遊、文化體育旅遊的指導和引導,舉辦了中國旅遊產業節、旅遊商品博覽會,推動了旅遊裝備製造業和旅遊新業態發展。在全行業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制定下發了賓館飯店、景區景點節能減排指導意見和工作指南,與相關部門建立了加強旅遊資源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了促進鄉村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文物旅遊健康發展的措施。
——旅遊培訓創新發展。各級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大規模開展從業人員培訓,國家旅遊局直接組織舉辦了各類培訓班90期,全行業培訓總量超過400萬人次。開展了高階導遊員考試試點。在34個城市舉辦了46場“名導進課堂”專題講座,120名導遊為3.3萬名在校學生及一線導遊員授課,38名知名導遊被旅遊院校聘為客座教授或兼職講師。在全國自下而上開展了導遊員大賽和飯店服務技能大賽,評選出12名全國模範導遊員、285名全國優秀導遊員,推出了一批全國崗位服務技能標兵。
——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適應新時期新階段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新要求,精心組織了“十二五”旅遊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一批區域旅遊規劃,開展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旅遊資訊化發展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形成了國家規劃綱要、要素專項規劃、重點區域規劃、各省區市地方規劃相互銜接、有機結合的“十二五”旅遊規劃體系。
三貫徹中央重大部署,認真完成上海世博旅遊等重要任務
——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旅遊各項任務。按照上海世博組委會的要求,在海內外廣泛開展世博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在全球27個國家、237個城市推出“全球百城世博旅遊推廣月”,組織了1000多場世博旅遊推廣活動,在國內123座城市組織開展“全國百城世博旅遊推廣周”和世博旅遊大篷車等系列大型活動。實現了上海世博入園遊客7308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425萬人次、團隊遊客2088萬人次,超過預期目標。認真做好世博旅遊接待服務,廣泛開展了“文明觀博旅遊團隊”活動,旅遊團隊實現了旅遊安全和服務質量零責任事故,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要指出的是,上海市旅遊局和全市旅遊系統在世博會前後全力以赴、顧全大局、真誠奉獻,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周邊省份和全國旅遊行業與上海密切配合,共同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國旅遊系統湧現出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為全行業贏得了榮譽。
——積極開展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擴大開放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目前已達140個、其中已實施110個。與6個國家簽署了7項旅遊交流合作協議。胡錦濤主席先後出席了中國與加拿大旅遊目的地協議簽字儀式、中國與葡萄牙旅遊合作協定簽字儀式。組織召開了第十屆世界旅遊旅行大會、第五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第四屆中美省州旅遊局長對話會議、海南博鰲國際旅遊論壇,積極參加了世界旅遊組織執委會會議、T20旅遊部長會議、中美商貿聯委會和中俄人文分委會旅遊工作組會議。中國在國際旅遊事務中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進一步深化兩岸四地旅遊交流合作。成立了海峽兩岸旅遊協會臺北辦事處,舉辦了一系列海峽兩岸旅遊交流活動。沉著應對和妥善處理了大陸赴臺遊客“10·21”災害事故,贏得海峽兩岸的好評。有序推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新開放內蒙古、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六省區赴臺旅遊業務,全年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達到1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進一步完善了內地與香港、澳門旅遊工作磋商機制,開展了高層互訪和業界的深度交流,加大了對港澳地區的旅遊宣傳推廣,推進了CEPA補充協議中旅遊條款的全面落實。
——積極推動紅色旅遊健康發展。全面完成了第一期紅色旅遊規劃綱要確定的各項任務,紅色旅遊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推進紅色旅遊區域合作,推動了全國紅色旅遊城市戰略合作和重點區域聯合。統籌推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推出了一批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加強紅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各地組織培訓班1100多期,培訓了9萬餘人。會同國家發改委、中宣部、財政部等部門,組織力量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第二期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和第二期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編制工作。全年紅色旅遊接待遊客4.27億人次,增長21%,綜合收入達1302億元。
此外,全國旅遊系統,特別是青海、甘肅兩省旅遊部門,全力參加青海玉樹地震抗震救災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搶險救災工作,為災後旅遊業恢復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0年,我國旅遊業三大市場實現了全面恢復並較快增長。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6%;國內旅遊收入1.26萬億元,增長23.5%;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增長5.8%;入境過夜旅遊人數5566萬人次,增長9.4%;旅遊外匯收入458億美元,增長15.5%;出境旅遊人數5739萬人次,增長20.4%;全國旅遊業總收入1.57萬億元,增長21.7%。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大力支援的結果,是全國旅遊行業廣大幹部員工團結拼搏、奮發有為、紮實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國家旅遊局對各級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各部門的全力支援和旅遊戰線的同志們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旅遊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旅遊市場秩序長期失範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零負團費”、掛靠承包、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客宰客“頑症”沒有得到根本治理,市場秩序還沒有根本好轉。二是人才不足和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的狀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導遊結構不合理,尤其中高階導遊和外語導遊數量偏少。賓館飯店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缺乏,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旅遊專業技能人才不足。適應旅遊新業態發展的專業化人才不能有效地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旅遊中介機構發育不健全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推進旅遊行業協會改革的力度還不夠大,行業協會自我發展、自主辦會、行業自律水平還比較低,橋樑紐帶作用、行業自律作用發揮不充分、不明顯,與整個旅遊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不相適應。四是旅遊企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粗放經營比較普遍,市場集中度較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少,有影響力的旅遊品牌少。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找準工作對策,從工作力度、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上加以推進。
二、“十一五”旅遊業發展啟示和“十二五”的主要任務
過去的五年,是新中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全國旅遊行業緊緊抓住國家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重大戰略機遇和北京奧運會、建國60週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有利時機,妥善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甲型流感疫情和國際金融危機等眾多不利因素的衝擊,團結一致、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努力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了旅遊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素質不斷提升、綜合功能全面彰顯,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旅遊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2%,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年均增長3.5%,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9%,全國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5%。我國躍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亞洲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居民人均出遊率達1.5次,旅遊直接就業達1350萬人,旅遊消費對社會消費的貢獻超過10%,旅遊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更加明顯。
“十一五”旅遊業發展實踐表明,全國旅遊行業服務國家大局的能力明顯提高,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提高,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明顯提高,把握旅遊業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徵的能力明顯提高,推進旅遊業科學發展的能力明顯提高。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十分寶貴,帶來的啟示影響長遠。
一是必須堅持把發展旅遊業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努力為國家發展大局服務。五年來,各級旅遊部門自覺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在貫徹國家戰略中找位置、謀發展、作貢獻,表現出強烈的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面對重大冰凍災害、特大地震災害、嚴重流感疫情和各種突發事件,全行業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全面投入救災救險和災後重建工作。面對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及時調整工作方針,以國內旅遊為重點,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擴大旅遊消費,千方百計為保持旅遊企業和從業人員穩定,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髮揮了積極作用。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我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開闢了新的途徑,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我們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加大就業指導和培訓力度,實現了每年新增直接就業50萬人的目標。認真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大力支援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和東部率先發展,全力支援地震災區和新疆、西藏、青海等邊疆民族地區發展。自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有序推進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開放,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旅遊交流合作機制,提升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水平。認真落實CEPA補充協議,擴大內地居民赴港澳旅遊,促進了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積極推動海峽兩岸旅遊交流,開放了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團體業務,促進了兩岸旅遊業雙向交流。實踐證明,只有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大局,善抓機遇、順勢而為,才能不斷爭創旅遊業發展新優勢。
二是必須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和變化的旅遊需求作為旅遊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主動適應“十一五”時期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旅遊需求快速增長和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努力增加旅遊供給的同時,大力推進旅遊產品升級。在進一步鞏固觀光旅遊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推動了度假休閒、商務會展和專項旅遊的快速發展。過去五年,我們大力推進了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的發展,積極推動了郵輪遊艇旅遊、冰雪滑雪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體育文化旅遊、濱海海洋旅遊,推出了一批旅遊新產品,培育了一批旅遊新業態,形成了一批旅遊消費熱點。實踐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旅遊需求,旅遊業才能實現持續較快發展。
三是必須始終把以人為本貫穿旅遊業發展的全過程,千方百計提高人民群眾對旅遊業的滿意度。旅遊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旅遊權利,提升國民的旅遊福祉,讓人民群眾更大範圍、更高程度分享旅遊業發展的成果。五年來,我們始終把抓好旅遊質量、優化市場秩序和保障遊客安全作為重要任務,注重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積極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了公共資訊服務,構建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切實維護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努力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和旅遊標準化建設,推進了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針對旅遊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檢查和聯合執法,推動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發展。我們積極發揮旅遊在就業、富民方面的優勢,促進了廣大農村居民、下崗職工、高校畢業生等特定人群的就業,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等特定區域的轉型和發展。實踐證明,以人為本、服務遊客,讓旅遊業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是科學發展觀在旅遊業重要體現,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四是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和創新作為促進旅遊業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和創新是我們各項事業發展進步的力量源泉,我國旅遊業30年來不斷髮展壯大,靠的就是改革開放和不斷創新。五年來,我們積極培育旅遊市場主體,推動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大企業集團的支援力度,旅遊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我們開展了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推動了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峽西岸旅遊區、桂林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不斷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模式,推動了資源共享、市場共享、互利共贏的區域旅遊發展機制的形成。我們積極擴大開放領域,提高開放質量,創新對外交流合作方式,推動中國旅遊業更好地融入世界旅遊業發展格局。推進了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了旅遊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建設,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服務型機關建設不斷推進。實踐證明,只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才能保持旅遊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形成有利於旅遊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五是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旅遊業發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珍貴的歷史文化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基礎。隨著我國旅遊業發展,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五年來,我們全面貫徹“保護與開發並重、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與環保、建設等部門建立工作機制,著力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推進旅遊小城鎮建設,加強對旅遊開發經營過程的監管,在全行業開展節能減排,積極倡導低碳旅遊、綠色消費,取得了明顯進展。實踐證明,只有在旅遊業發展中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才能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旅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功能才能凸顯。
同志們,“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國旅遊業培育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黃金髮展期和建設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轉型攻堅期,旅遊業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旅遊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收入增加,旅遊需求更為旺盛;我國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旅遊更為便利;國際旅遊市場將實現恢復性增長。同時也存在不利的因素:國內經濟通脹預期可能對居民旅遊消費帶來一定程度影響;國際金融危機對旅遊業的影響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國際國內各類傳統的和非傳統的安全因素,以及各種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對旅遊業發展將帶來不確定性;經濟發展中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對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旅遊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十分緊迫。
各級旅遊部門和全國旅遊行業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銳意改革、勇於創新,紮實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世界旅遊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優化發展環境。要圍繞實現兩大戰略目標,全面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軟硬體環境。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增強旅遊意識,營造有利於旅遊業發展的觀念環境。要加強旅遊法規建設,推動旅遊綜合立法和專項立法,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法制環境。要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旅遊業領導,制定出臺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措施,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要著力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建立健全旅遊誠信體系,優化旅遊業發展的消費環境。要加快旅遊人才資源開發,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善人才獎勵激勵機制,優化旅遊人才發展環境。要切實保證遊客安全,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旅遊保險制度。要繼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旅遊接待設施佈局,推進綜合配套,提高便利化、舒適度和利用率。
——大力拓展發展空間。要按照國家對旅遊產業的定位要求,推動有條件的地區把旅遊業擺到與之相適應的位置,提升在全域性工作中的地位。要抓住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快速發展的機遇,整合利用各類資源,拓寬旅遊產業領域,在推進旅遊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形成新的產業支撐。要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的趨勢,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遊新業態,培育新的市場熱點。要統籌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入境市場要切實鞏固港澳臺、東南亞等傳統市場,鞏固發展日韓、歐美、澳新等重點市場,加快開發新興市場,積極培育潛力市場,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國內市場要繼續挖掘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主要客源市場的潛力,深入開發大中城市客源市場,加快培育農村和中西部市場。要大力拓展區域旅遊合作空間,豐富內容、創新模式,搭建更多合作平臺,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要大力支援西部地區旅遊業發展,推進沿海、沿邊、沿江河、沿骨幹交通線旅遊帶和城市旅遊圈發展,培育新興旅遊目的地,形成旅遊發展新的增長極。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繼續擴大旅遊規模的同時,更加註重旅遊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旅遊資源的綜合利用、旅遊市場的綜合開發和旅遊目的地綜合建設,提高綜合效益。更加註重發揮旅遊業的教育文化功能,促進旅遊業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更加註重運用現代科技特別是資訊科技,提升旅遊業現代化水平。更加註重提高遊客滿意度,創新服務方式,形成旅遊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和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的長效機制。更加註重普惠國民,讓旅遊、休閒成為普遍性需求,保障國民旅遊權益。更加註重資源環境保護,推進旅遊節能減排,倡導綠色消費,實現綠色發展。
力爭到2015年,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6630萬人次,出境旅遊人數達83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3萬億元。每年新增旅遊直接就業70萬人,到2015年直接就業人數達到1700萬人。
三、20xx年重點工作安排
20xx年全國旅遊工作的總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適應我國旅遊業發展新形勢新變化新特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擴大旅遊消費,著力提升服務質量,著力推動轉型升級,保持旅遊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十二五”旅遊業發展開好頭、起好步。
20xx年全國旅遊業發展的預期目標為:國內旅遊人數23億人次,增長9%;國內旅遊收入1.4萬億元,增長12%。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增長3%;入境過夜旅遊人數5850萬人次,增長5%;旅遊外匯收入495億美元,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6500萬人次,增長13%。旅遊業總收入1.72萬億元,增長10%。
今年全國旅遊工作要繼續全力抓好41號檔案的貫徹落實,各級旅遊部門要在貫徹檔案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切實把檔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實到位。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下大力氣抓好旅遊質量、秩序和安全工作。今年旅遊行業監管的重點是開展“零負團費”、掛靠承包經營和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專項整治,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標本兼治的對策。要按照屬地原則,聯合相關部門,加大旅遊市場執法監督力度,提高旅遊聯合執法水平。要繼續開展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活動,進一步完善以遊客評價為主體的旅遊目的地評價體系。針對我國出遊人數快速增長、境內外旅遊突發事件日趨多發的情況,要加快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體制機制。要切實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在旅遊安全保障方面的溝通協調,推動建立健全兩岸四地旅遊安全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旅遊目的地安全風險評估、旅遊應急處置、旅遊保險等重點工作,特別要抓好旅遊黃金週、高峰時段和突發事件情況下的旅遊安全。
第二,積極推進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要推動桂林、成都、秦皇島、舟山、張家界等城市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實效,支援有條件的省區市深化旅遊業改革,因地制宜地解決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大力支援國有旅遊企業市場化改革與戰略重組,支援民營旅遊企業、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推動旅遊企業集團加快發展。要創新區域旅遊合作機制,推動重點區域在打破旅遊市場壁壘等方面積極探索。要加快推進行業協會改革,中國旅遊協會改革要有新舉措,地方旅遊協會要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外合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試點工作開展後,要及時總結經驗,適時擴大試點範圍。
第三,加強旅遊宣傳推廣和對外交流。要圍繞“中華文化遊”主題,抓好國家旅遊形象推廣,在海內外開展系列宣傳推廣活動,促進旅遊市場繁榮發展。在國內,要通過主題年宣傳帶動旅遊消費和文化消費,促進居民消費。在境外,要在重點市場形成主題年宣傳熱潮,以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促進入境市場的持續增長。各地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有效整合資源,制定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的旅遊市場推廣方案,切實提高宣傳推廣效果。要與北京市政府共同辦好亞太旅遊協會PATA成立60週年大會,組織好中國—亞歐旅遊博覽會和中國國際、國內旅遊交易會。充分發揮中美、中俄、中日韓、中澳以及中國與歐盟、中國與東盟等交流平臺和機制的作用,為國家總體外交服務。
第四,推動與港澳臺旅遊合作與發展。在全球國際旅遊市場增長趨緩的情況下,要繼續鞏固和拓展港澳臺市場。要積極推廣兩岸四地“一程多站”旅遊,共同打造“海峽旅遊”和“粵港澳旅遊”品牌。要有序擴大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適時啟動赴臺“個人遊”業務試點工作,穩步推動內地居民赴港澳“個人遊”發展,認真落實CE-PA補充協議有關旅遊的條款。要與港澳臺旅遊業界合作開展“品質旅遊”活動,保持赴港澳臺旅遊市場有序健康發展。在培育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程序中,加強與臺灣、香港、澳門的合作,共同開發市場,合作搭建平臺,共享發展成果。
第五,推動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20xx-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規劃綱要》即將印發,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要組織召開全國紅色旅遊工作會議,表彰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部署今後五年紅色旅遊工作。要積極穩步推進二期經典景區專案建設,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要認真做好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特別是導遊員、講解員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人員素質。要加大紅色旅遊宣傳力度,圍繞紀念建黨90週年等,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辦好中國網路電視臺紅色旅遊頻道。
第六,加快推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要抓住三網融合快速推進、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等機遇,推動旅遊業廣泛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以資訊化帶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要大力發展旅遊電子商務,鼓勵和支援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開展網路營銷、網上預訂、網上支付,發展線上旅遊業務,鼓勵各類旅遊資訊化發展模式創新。選擇一批有條件的旅遊城市,開展“智慧旅遊城市”試點,大力推進賓館飯店、景區景點和各類旅遊接待單位資訊化建設。要與金融部門合作開發適合中國公民出遊消費的金融產品,減少旅遊消費中現金攜帶和支付帶來的風險。要繼續推進旅遊裝備製造業和旅遊新業態發展。辦好中國旅遊產業節、旅遊商品博覽會、旅遊休閒用品博覽會和旅遊服裝服飾賽博會。要加快《國民旅遊休閒綱要》編制工作,積極推動休閒旅遊產業發展。
第七,認真配合旅遊立法工作,加強旅遊標準化和統計工作。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都要全力以赴配合全國人大財經委,加強對旅遊綜合立法中重大問題的研究,按計劃完成各環節起草任務。要繼續支援地方立法工作。要加大旅遊標準化工作力度,認真做好新的飯店星級評定標準宣貫工作,切實抓好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加快旅遊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修訂步伐。旅遊統計工作是建設戰略性支柱產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紮實推動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旅遊業增加值和貢獻率的研究,重點解決好國內旅遊統計不完善、評價不科學、出境旅遊統計不健全的問題,逐步建立覆蓋三大旅遊市場、比較科學完善的統計核算體系。
第八,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全行業要進一步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國家旅遊局要會同發改委、環保部抓緊制定生態旅遊發展指導意見,對保護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各級旅遊部門要加強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建設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旅遊資源開發監測體系。要推動地方政府採取鼓勵措施,對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推行節能節水減排指標約束。要按照41號檔案提出的“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的目標,分解任務,明確責任,確保旅遊節能減排任務如期完成。
第九,紮實推進旅遊人才隊伍建設。要積極推進導遊體制改革,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制約導遊隊伍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要組織好高階導遊員考試工作,研究探索特聘導遊制度。要抓住《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的機遇,推動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鑑定體系。研究制定旅遊職業經理人標準,開展旅遊企業人才開發示範試點工作。要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進一步推動旅遊高等教育,繼續開展旅遊行政管理人員、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要繼續做好“名導進課堂”工程。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旅遊人才培養力度,繼續做好旅遊人才援藏、援疆工作。認真做好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
第十,加強旅遊部門自身建設和行風建設。國家旅遊局和各級旅遊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第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部署,把胡錦濤強調的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貫徹到各項工作之中。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的作風,振奮精神,真抓實幹。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要進一步轉變職能,著力解決行政越位、錯位、缺位的問題,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各級旅遊部門建設成清正廉潔、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機關。要將旅遊行風建設融入到行業監管、法規建設、執法檢查和誠信建設之中,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治本,重點解決損害遊客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使行風建設成為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載體。
同志們,促進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旅遊業兩大戰略目標,任務艱鉅,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
在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