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和腑臟經絡的一些關係
在中醫經絡學中分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太極拳以通任督二脈為基礎,要求 “以氣運身,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又講“運之於身、發之於毛”。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無論中醫學還是太極拳,其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最後都要落實在臟腑功能上。中醫學中的臟腑經絡學說是其核心部分,因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之間各有專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協調。而且在五臟與形體外竅之間,五臟與情志活動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絡。所以五臟之健康與臟腑之間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相對恆定的關鍵所在。同時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又能穩定五臟六腑的正常活動。太極拳運動即利用動作導引、調息吐納、神意鍛鍊等,對臟腑功能正常、內外關係協調來進行保健防病的。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心血執行不暢、心血虧虛都可以影響心臟的功能。而太極拳講以意導體、以體導氣、氣隨意走,進而推動血液執行,也就是做到拳論中提到的“氣遍周身不少滯”,另一方面靜心養氣,有利於心血的濡養和心神的安寧。據近代人研究,在練習太極拳時,圓活舒展的動作,全身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弛張,使毛細血管反射性擴張使血液流暢,靜脈迴流增加,從而加速了血液迴圈,減輕了心臟負擔,對人體和心臟都起到了保健作用。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肝主流洩,三者的功能影響著正常的氣機升降出入和人體的正常消化功能。太極拳通過中正安舒、起落展轉的動作和開合鼓盪的內氣配合,使胸、隔、腹、背、腰等處肌肉有規律、有節奏的收縮舒張,這種導引方法不但使內臟得到了"自我按摩",同時也導引了氣機的升降出入,從而調節了脾之運化,胃之受納、肝之疏洩,別消化系統有防病治療的作用。同時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了,肌肉骨骼的營養得到了補給,加之運動導引又可使肌肉及骨關節得到鍛鍊,從而使運動系統的疾痛得以康復。
中醫學認為肺司呼吸、朝百脈,有宣發肅降功能。肺若有病則咳,多痰、呼吸不暢,宣肅功能失調,衛外功能減弱。太極拳運動首先要求“深、長、細、勻”地自然呼吸,進而要做到 “氣沉丹田”,這樣可以鍛鍊呼吸肌,改進胸廓活動度,保持肺組織的彈性,使肺活量加大。太極拳要求 “腹內鬆淨氣騰然”,這祥可能加大毛孔通氣量、開發衛氣,有利於肺之宣肅功能和肺朝百脈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水、主納氣,腎功能失調***主要是陰陽氣血失調***,元陰元陽受損,影響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腎主水功能失常則全身水液代射障礙。太極拳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要動作導引對腎進行了“自我按摩”,運動後消化功能增強、新陳代謝加快,又通過氣之吐納修練,後天之本與宗氣得到充分補充,進而也對腎中之元陰、元陽進行了補給,即所謂練後天補先天的作用。同時通過導引三焦氣機升降出入加強,有利於腎蒸騰氣化的主水功能。太極拳對氣的養、蓄修練,本身就是對主納氣的修練。因此太極拳對中醫所說的腎系病人,也能起到良好的體療作用。
在中醫經絡學中分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太極拳以通任督二脈為基礎,要求 “以氣運身,如九曲珠無微不至”,又講“運之於身、發之於毛”。故而通過太極拳的導引吐納,自然而然地調節了經絡氣血,使之執行流暢無滯。這樣可以消除經絡氣血盛衰不調,和經絡氣血逆亂阻滯等致病因素。練拳有年者可使氣由經絡--經筋--皮部,由裡及表,由表至裡無微不至。久而久之,可改善人體微迴圈和臟腑之間的聯絡,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從而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太極頂頭懸之三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