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潭峽遊覽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在洛陽萬山湖畔,豫西萬山叢中,新近亮出一方旅遊勝地,擁起一座科學聖殿——國家地質公園龍潭峽谷景區。它位於河南省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萬山湖南畔,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洛陽黛眉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洛陽龍潭峽導遊詞***一***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您好!一路辛苦了!

  歡迎您來到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景區龍潭大峽谷風景區觀光旅遊!

  我是景區工作人員×××,您可以叫我小×,或×導。希望我的服務能讓您滿意,更希望我們景區的服務以及遊覽景區的感受能讓您百年感動。

  請允許我簡單介紹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園區的概況。

  園區位於河南省具有二千二百歷史的新安縣境內,面積約328平方公里。公園所處位置極為特殊:一是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它距離中國十三朝古都西安350 公里,九朝古都洛陽100公里,處秦、漢、隋、唐時代的“首都圈”內;二是自然地理位置特殊,位於太行山山脈與秦嶺山脈的交匯部位,黃河峽谷段與地上懸河段的過渡地帶;三是大地構造位置特殊:位於大地構造之華北陸塊的南緣,秦嶺地槽的北側,區內出露了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代表著12億年以來本區的滄桑鉅變。

  特別的地理、地質、人文環境形成了極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這個綜合型世界地質公園,擁有龍潭峽、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等5大代表性景區。它的特色是,以峽谷地貌、水體景觀為主,以典型地質剖面、地質工程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

  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園區的核心景區, 位於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園區的南部,行政區劃屬新安縣石井鄉管轄。

  我們的景區開發不久,但發展十分穩健。2005年1月成為“省地質公園”,半年以後成為 “國家地質公園”,再過一年,2006年9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到2007年12月4日,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2005年、2006年、2007年的遊客人數分別為14萬、?萬、?萬人次,增長迅猛。

  我們景區的可喜發展,得益於景區的好山好水。專家們說,我們龍潭大峽谷為“峽谷絕品”、“黃河山水畫廊”、“古海洋博物館”。

  當然,景區的發展,更得益於“讓遊客滿意,更要讓遊客感動”的經營理念,更得益於您對我們景區的關心、關懷。在此,我代表景區工作人員向您表示感謝!

  2006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庫穆博士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那麼,龍潭大峽谷美在哪裡?

  龍潭大峽谷更是以峽谷的地貌、地質內涵著稱,可謂“紅色砂岩峽谷博物館”。我們的峽谷發育於12億年前的紫紅色石英砂岩之中,全長只有12公里,但峽深超過100米,最窄處僅1米,峽感十分強烈。大峽谷各段形態不同,發育有隘谷、嶂谷、峽谷、寬谷等齊全的型別。這樣,大峽谷景區分為古檀迎賓寬谷、龍潭水峪峽谷、深潭臥龍嶂谷、夢幻山水隘谷、山崩地裂峽谷、大地豐碑峽谷、凌空觀峽等7個景段。

  一、古檀迎賓寬谷景段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古檀迎賓寬谷景段。本景段東始山門,西止檢票口,長約1公里。這個景段屬青河的中游,溝谷彙集,谷底寬闊,兩側坡緩,土壤發育,河水相對豐富,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強,因而風化剝蝕程度比較深,有谷寬坡緩的地貌特徵。主要景點為“仙人指路”、“惠風洞”、“迎賓古檀”、“紅崖山”、“紅崖寺”等。

  青石牌坊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牌坊前、後各有坊聯。前聯為:

  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

  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

  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

  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八里迷谷”,指的就是龍潭大峽谷。

  這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有位楹聯專家說,這兩副對聯,寫出了山水峽谷的特點,但是,還可以寫得更好一些。不知您有何高見,有何大作,請留給我們。

  這裡是仙人指路。請大家看右邊崖上,有一個天然石洞,名叫惠風洞,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之時冷氣爽人,隆冬之日暖風宜人;洞的左側上方,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石崖的石質為4億多年前的下古界奧陶系白雲質灰巖,當山體抬升時,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溶洞與地表石柱。對面山上還有塊巨石像坦克。這些都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這裡是古檀迎賓。這棵檀樹估年1400歲,胸圍6.5米的樹幹由底部分4個杈,集簇直上,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之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是極為罕見的野生古檀。

  中國千年古檀不多,比較出名的還有山東省棗莊市青檀寺的古檀、安徽省椒縣西王鎮龍山的古檀、無為縣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古檀等。能見到這樣的一棵千年古檀的遊人,也是一種幸運。

  為什麼這棵古檀如此長壽呢?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這棵古檀的位置好,它北面是懸崖,可抵擋冬天北風的傷害;二是古檀生活在青河河道旁,地下水豐富,可供其水分與營養,衣食無憂;三是當地民風純樸,青檀得以保護。天時、地利、人合,都讓這棵古樹佔盡了。

  這棵古檀樹,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說誰認了“乾孃”,誰就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乾兒子幹閨女們——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大家看見這樹上凡人手能夠著的地方,都拴著紅布帶子,那是人們的祈福,這裡面可能好些是古檀樹的乾兒子、幹閨女吧。

  銅枝鐵幹葉參天,千年風雨視等閒。

  不因高壽求富貴,只願綠蔭滿人間。

  迎賓古檀的右前方就是紅崖山。它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求財、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因為有古道通往黃河渡口,古時候這個地方人來人往,極為喧鬧。這樣,有人曾在紅崖山山下修造了紅崖寺,時間是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這裡香火旺盛,很有名氣;唐武宗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被人為毀壞了。到了宋、元時期,修修補補,又有了生氣,改名為“三教堂”,雖然信奉儒釋道三教,還是由佛家法師住持,成為古道上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重修,修修停停,直到嘉靖年間,才由淨恩法師主持修完。之後,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在僅存遺址。可見,寺院的興廢,是由社會環境所決定的。

  從這裡往前到檢票口都是龍潭溝村。青河的上游原屬新安縣典型的貧困山區,其中的龍潭溝村尤其是遠近有名的光棍村,當地的人自己調侃說:“山清水秀風景好,只見大哥不見嫂。”幽默之中透出一絲心酸。 2004年有村民400餘人,娶不上媳婦就有五十人,比例非常高。隨著龍潭大峽谷景區的開發,旅遊業給龍潭溝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7年10月,連城鎮的姑娘開始競嫁龍潭溝村的小夥子了。 2008年,80%的家庭開設家庭賓館、家庭飯店或者在景區裡面擺地攤,龍潭溝村的收入每年增加數百萬元,家家受益。

  往昔苦被貧困累,而今懷擁金畫廊。

  山水鋪就致富路,濃墨重彩寫新章。

  這是服務區的水上游樂場,是把青河河段經過精心設計和系統改造建起來的, 安裝有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等水上娛樂設施, 是清晨、傍晚漫步、娛樂的好去處之一。今晚在這裡住下的客人, 可以在這裡玩個盡興。

  古檀迎賓寬谷景段的遊覽,僅僅是遊覽龍潭大峽谷的熱身。

  二、龍潭水峪峽谷景段

  過了檢票口,我們便進入了龍潭水峪峽谷景段。本景段從檢票口至青龍關,長約1公里,屬峽谷景觀。谷底積水成潭,侵蝕陡坎處赤壁丹崖,坡已變陡,植被繁盛,偶爾從樹叢中露出奇巖怪石,青山、綠水、紅巖交相輝映。青河溯源侵蝕明顯加強,在斷層面上形成斷層崖,流水跌落成瀑,瀑衝谷底成潭。主要景點有“五龍廟”、“五龍潭”、“五龍瀑”、“龍門”、 “紅巖”、“龍涎潭”、“蒲草潭”等。

  我們左側這條河流叫青河,青河是新安縣境內黃河的重要支流。它發源於黃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經龍潭峽谷,在紅孩兒山前與山窩河匯流,注入今天的黃河萬山湖,也就是小浪底水庫。青河全長為24公里,流域面積為13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每小時450立方米,有時會出現乾枯斷流。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青河的右岸有一個陡崖,一半為紫紅色層狀的岩石,屬中元古代形成的濱海相砂岩;另一半為混雜堆積的砂石、礫石,它是第四紀形成的河道相鬆散沖積物,因新構造運動使山體抬升,河流發生溯源侵蝕,上游的岩層被風化剝蝕,由流水搬運到下游沉積而成。

  這是又一處水上游樂園。自南向北依次為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水上游樂園的南岸為丹崖赤壁,其岩石為紫紅色的石英砂岩,屬12億年前海濱相的沉積岩。

  博物館建成於2008年。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管理中心、資訊中心、展覽中心和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其中展覽中心展示面積1275平方米,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

  整個展覽以黃河貫通為基礎,系統反映了在黃河貫通形成的背景下,形成的各種典型地質地貌景觀和原始的生態以及積澱厚重的黃河文化。展覽採用文字、圖表、標本、模型、雕塑、壁畫結合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互動等手段,真實再現了黃河貫通八里峽和黛眉山一系列紅石峽谷的水蝕切割、崩塌擴寬過程,將遊客帶進12億年前的遠古海灘,通過對逝去的遠離的地質演進過程的瞭解,去體會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

  標誌碑的原型為龍潭大峽谷的天碑,按1比4仿建,通高12.5米。碑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世界地質公園的標誌。天碑位於大地豐碑峽谷景段,遠近、高低、左右、前後觀之,或如蒼鷹、或如飛鳥、或如船帆、或如刀背、或如鯉魚,形狀各不相同,千姿百態。

  這是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碑。碑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碑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碑體的石質為中元古代的紫紅色石英砂岩,形成於12億年前。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景觀,側面為明暗相間的薄層層巖,是沉積岩的層狀構造。

  左首的半山腰上有五龍廟。五龍廟祭祀的是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王爺。五龍廟既是當地供奉五龍神位的所在,也是百姓大旱祈雨的地方。此廟歷代香火旺盛,屢經倒塌,屢經修繕。最後是在***時期慘遭破壞,現僅存遺蹟作為民房保留,裡面現存有大清同治五年洛陽郡守張兆之撰文並書寫的半通石碑。

  一位詩人這樣描寫龍潭峽裡的波紋石:

  歲月滄桑年復年, 縱斜橫曲笑對天。

  神工留得刀痕在, 萬種波光贈龍潭。

  現在我們己進入了較寬的峽谷黃龍峪。這裡谷底開闊,溪水淙淙,水草豐美。南坡屬青河的凹岸,流水刨蝕較嚴重,懸崖垂立,怪石嶙峋;北邊屬凸岸,見砂土沉積,土壤肥沃,植被茂盛,適於人居。

  這是紫紅色泥礫砂岩。砂岩的層面上可見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礫石,其成分是泥岩。其形成的過程,可能是在相對封閉的潮坪環境下,淤泥被晒乾成塊後再經海浪的翻滾磨圓,然後同石英砂粒一起沉積成巖。

  這就是剛才提到的羽狀交錯層理波紋石。12億年前的中元古代時期,在濱海沙灘環境裡,由於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這是蒲草潭。這條東西方向延伸的水潭,因天然生長蒲草,當地人稱之為蒲草潭。蒲草,是南方常見的水生植物。而此處日照時間較長,水體較溫暖,也能適宜蒲草的生長。

  三、深潭臥龍嶂谷景段

  前面我們將進入深潭臥龍嶂谷景段。本景段始於青龍關,止於蘆葦潭,長約?公里,屬典型的嶂谷景觀。赤壁丹崖對峙,如夢如幻,藍天清水相映,如詩如畫,素瀑墨潭相連,如舞如蹈。峽谷筆直,或狹窄、或寬闊,伸縮有形,張弛有度。天或呈一線、或現一井,時澄清如冼,時飄雲如綢。水時靜時動,或涓涓平流,或急急旋轉,姿態萬千。此段砂岩純正堅硬,不容易被水侵蝕,所以峽谷窄如隘;當遇岩石破碎處,谷寬如井;控制流水的兩組節理髮育不均勻,旗鼓相當時,谷便呈曲折的“之”字形。水平流,蝕出溝槽;水旋轉,磨成壺穴。水滴石穿,當新構造運動持續抬升山體,水流不斷下切谷底,便鬼斧神工一般形成形態變化多端的花瓶狀、甕谷狀的深峽。本景段主要景點有“青龍關”、“青龍潭”、“黑龍關”、“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甕谷”、“壺穴”、“石龕”等。

  這就是青龍關。走過蒲草潭,只見峽谷頓時變窄,兩側崖壁垂立,高約為百米,壁間狹窄,難以通行,人稱青龍關。崖壁上可以看見許多海棠,峽中多見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如青龍浮動,因此稱青龍潭。

  走出青龍關,會突然感到峰迴路轉,峽谷變寬,仰望蒼天,人好像站在井底下。腳下砂礫成片,如在海灘。有一艘古船靠岸,彷彿萬里泊來的東吳之船,讓人如夢如幻。我們把它叫“天井泊舟”。

  “天井泊舟”正好處在青龍關與黑龍關之間。從此進去,便是黑龍關、黑龍潭。這裡兩側峭壁直立,壁高50 米,長20 米,谷寬僅1到3 米,抬頭僅見一線天空。谷內積水成潭,水深4、5米,因為地處深谷,陽光很少能照射進來,顏色發暗, 所以谷稱黑龍關,潭叫黑龍潭。

  這個小水潭叫王母池。長約2米、深約1米,入水處深、出水處淺,周邊為磨光的各色砂岩,好像一方浴池。地質學上稱為壺穴。因谷窄流急,水流攜帶礫石、砂石,磨蝕河床而產生凹穴,急流中又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

  大家看這峽壁上,長滿了美麗的海棠,這是大峽谷中一種獨特的景觀,叫幽谷海棠。這裡巖壁上儘管土壤很少,卻都有海棠生長,顯示了它頑強的生命力。嶂谷較窄,冬暖夏涼。谷底飛瀑,水汽四溢,比較潮溼,因此適於嬌弱的海棠生長。有人寫道:

  高峽石壁見海棠,雖無寸土也幽香。

  風情不因身姿小,低眉似待有情郎。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飛龍潭、飛龍瀑。飛龍潭呈圓形,直徑約25米,深10米。飛龍潭後的飛龍瀑有15米高。這個潭也是壺穴,由飛龍瀑巨大的水流沖蝕、磨蝕而成。飛龍瀑巖崖陡峭、光滑,下有深潭,沒修棧道時前方根本無法通行。

  眼前的水潭叫陰陽潭。大家可以看到兩個水潭銜接在一起,好像葫蘆,下游近谷口的面積比較大,稍有陽光照射,就水波瀲豔,稱為陽潭;處於上游的面積比較小,而且峽谷變窄,得到陽光照射比較少,水面幽暗,稱為陰潭。地貌成因上也是壺穴。這正是:

  潭分陰陽景像殊, 明暗相間藏甕谷,

  仙風雲氣聚錦鯉, 儼然龍宮寶葫蘆。

  這是桃花聯珠潭。三個近圓形的水潭不大,但水體相連,清澈見底,如珍珠相串;三個潭的潭底為紫紅色石英砂岩,圖案清晰可見,豔若桃花,三個潭連在一起,所以叫桃花聯珠潭。可謂:

  一曲溪水三潭連, 潭底桃花向人妍。

  三潭皆由龍口出, 靈光照徹月兒圓。

  這塊崖壁叫佛光巖。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谷中飛瀑使水汽四散,巖壁溼潤,略生青苔,可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溫柔的銀光,人們稱之為佛光,因此而得名。

  這叫石龕。它是處於懸崖之中的天成石洞。位於谷底水面10米之上。洞高約12米;洞頂小,寬約5米;肚大,寬約15米;底頂有海棠生長,其它處光滑,植物不生。為山體抬升、水流下切過程中形成的半個壺穴。

  大家看看這裡,可以看見岩石的層理與節理面。紫紅色石英砂岩中,近水平展布的面為層面,在沉積成巖時形成;近垂直的面為節理面,有兩組,近直交,在岩石形成後受應力的作用形成。近水平的層面與近垂直的節理面使岩石破碎,並易於為流水沖蝕磨蝕,成為控制深潭臥龍嶂谷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夢幻山水隘嶂谷景段

  下面我們將進入夢幻山水隘嶂谷景段。本景段始於蘆葦潭,止於石上檀,長約?公里,是不可多得的隘谷景觀。谷底稍寬,流水平靜而悠揚,沉積了沙子礫石,水生植物偶爾附著生長。兩壁仍然如刀削斧劈,險峻異常。中元古代紫紅色的石英砂岩層層理髮育,並微略向下遊傾斜,與流水方向相同。石英砂岩層的石英含量不同,多的層位與少的層位相間。在隘谷形成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如夢如幻般的山水景觀。主要景點為“星辰石”、 “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等。

  這裡是蘆葦潭、蘆葦灘。來到這裡,峽谷變寬,水流速度變慢,泥砂可在谷底沉積,水生植物隨之生長。由於水潭較淺,蘆葦植物佔優勢,因此稱蘆葦潭、蘆葦灘。

  大家看看這塊石頭,它叫星辰石。高約1米,石質為紫紅色石英砂岩,區域性白色條紋呈現出太陽、地球、月亮、星星以及銀河的造型圖案,非常逼真,難得一見。由於日月星辰俱備, 也有人把它叫宇宙石。

  請大家停住腳步,站在這裡往前看,是不是覺得我們站立之處地勢較高呢?既然這邊較高,前面較低,為什麼水會往這邊高處的方向流呢? 這真是:

  造化神奇法力大, 驚看水往高處流。

  其實這是我們的視覺誤差。由於人們總是習慣於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並作為參照物去看河流的方向,而這一段河谷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恰好一致,河流的坡度小於地層的傾角,加之河床的巖面成梯狀排列,就讓人產生了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近年來不斷出現有關“怪坡”的報道,比如瀋陽怪坡、昆明怪坡,車在坡面上,熄了火還會往上走,和眼前的水往高處流其實是一個道理。

  請大家回身朝左側山崖往上看,一個非常逼真的大象頭刻在崖頂,長長的象鼻伸入溪中,這叫大象吸水。

  這就是佛光羅漢崖。

  羅漢聽經靈光照, 佛祖觀音聯袂來。

  此處崖壁羅漢分列四層,足有五百,右側岩石狀若佛祖,左側巖縫處端坐觀音,組成了規模巨集大的道場。羅漢分列的岩層,石英含量較高,岩石堅硬,受力時容易形成垂直岩層的張節理,把岩層分割成石柱。石柱經過球狀分化、磨圓,遠看如羅漢造型,當陽光照到懸崖下的水面上,因為光線的折射作用,閃閃金光使數百個“羅漢”熠熠生輝,所以人稱佛光羅漢崖。

  五、山崩地裂峽谷景段

  走過佛光羅漢崖,我們便進入了山崩地裂峽谷景段。本景段始於石上檀,止於五代波紋石,長約?公里,屬奇異的峽谷景觀。谷底較寬,堆滿了重重疊疊的巨石,或相互支撐成巨洞,或鶴立雞群成高崖,或經流水磨蝕成精美的藝術品;兩壁垂立,懸掛著大大小小的危巖,或聳立成塔、或展翅造型。本景段主要景點有“石上檀”、“寶塔鎮山”、“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波痕崖”、“喜鵲迎賓”、“貴人彎腰洞”、“天書石”、“五代波紋石”等。

  山崩地裂。大家聽到這名字,就會知道這裡曾經發生過非常壯烈的地質事件,就象《山海經》裡描述的共工怒觸不周之山的情景,“天柱折,地維絕”,地動山搖,巨石崩落,沉雷悶響,天昏地暗,而後亂石塞川,江河斷流,讓人膽戰神搖。有四句詩,生動描寫了當時山崩地裂發生時的情景:

  萬鈞霹靂天柱折, 地裂山崩人蹤滅。

  巨石塞川天公吼, 氣壯蒼溟驚上界。

  當然,大家不要害怕,那已是若干萬年前的事了,現在留給我們的,卻是十分壯美的自然美景。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山崩地裂的成因。

  這段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含泥質較多的砂岩,水流下切至這個層面,鬆軟的泥質砂岩被長期沖刷,產生剝落、流失,使兩側的崖壁懸空,當支撐不住或受外力作用時,就發生了石破天驚的坍塌和滑坡,崩塌的巨石堆積於谷中,就形成了今天歎為觀止的山崩地裂奇景。

  下面我們看到的景觀,都是和山崩地裂緊密相關的。第一個景觀,叫“根劈石開”,樹根能劈開石頭?這不是天方夜譚吧?不是。請大家看看這石上的青檀和檀下的碎石,便知所言不虛。

  誰信巨石因根破, 於無聲處寫春秋。

  長在岩石裂隙中的青檀, 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紮根於石縫之中,直立於岩石之上,生長過程中隨著根系的變大,對岩石的裂隙壁產生極大的作用力,像楔子一樣將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岩石最終崩解,形成了難得一見的根劈石開景觀, 這叫根劈作用,是生物物理風化作用的一種方式。這個景觀我們把它稱為“石上檀”或“石上春秋”。

  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日小白龍在峽中游戲,見林茂草盛,陽光明媚,便隨手摺下一根樹枝插於石上,誰知眨眼之間,插下的樹枝竟然變成了鬱郁蔥的大樹,枝繁葉茂,青翠欲滴。小白龍更加高興,折一把樹枝一陣猛插,頓使滿谷青檀,迎風招展於塊塊巨石之上,形成一座卓然不群的青檀盆景園。

  大家從這裡可以看到石上檀北的崖下溝邊,有一條凹進去的岩層為紫紅色泥質砂岩。因含泥較多,遇水膨脹,易於被風化剝蝕,由此挖空崖腳,引起懸崖坍塌、滑坡。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指紋石。此處岩層表面的波峰、波谷清晰,脊線明顯,波痕形似如人手指上的指紋,因巨大,設想為巨人指紋。實為痕波的一種,形成於12億前的海濱環境,可能是當時浪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波痕。站在這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是不是一位神仙——

  橫空揮出劈山手, 卻把指紋留人間?

  請大家稍停,站在這裡, 回望左側懸巖,可以看到一座巍然屹立的三稜孤峰,恰似一座寶塔直插雲天,人稱“寶塔鎮山”。也有的說象一種古代兵器——“鐗”。《說唐》上秦叔寶使的就是鐗,過去的門神,一邊是持鐗的秦叔寶,一邊是拿鞭的尉遲恭,從中可以看到鐗的模樣。但在山裡面,我覺得還是叫寶塔更貼切。孤峰的稜面為節理面,近垂直。此處岩層近水平,懸崖上危巖坍塌時,可沿近垂直的節理面塌落,留下重心較穩定的巖塊。這就是寶塔的形成原因。

  天王留得寶塔在, 付與龍潭鎮河妖。多有情趣!

  這裡是“仙女出浴”。為什麼叫“仙女出浴”呢?因為此處巨石堆中,有一傾斜石板,岩石表層剝落,顯現一位出浴仙女,頭部、頸部清晰可見,肩下宛如披上了浴巾正在洗浴,仙姿綽約,讓人產生許多美麗的遐想。有人這樣形容:

  龍潭水滑洗凝脂, 碧波清流映仙姿。

  大家下去走一走,看是不是這樣。

  仙女出浴的旁邊就是“竹節巖”。看這豎直的岩石紋理,多麼象竹節。

  雖無翠葉對芳枝, 卻有勁節挺巨石。

  多麼逼真。因為紫紅色石英砂岩內柱狀節理髮育,岩石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稜角漸失,球狀風化明顯,整體組合起來,表面狀如竹節,形成今天像竹節一般的形象。

  現在我們來到了波痕崖,這也是景區內最有特點的地質景觀。這塊巨石高度達10米,寬度15米,是崩塌背景下,由於崖壁的整體崩塌,導致原來近於水平產出的崖層直立,層面成為崖面,層面上發育的波痕紋理清晰優美,這真是——誰將瑤池天河水, 拂得崖上清波來。150平方米的大型平面,相當於我們三室兩廳的住房面積了。是不是全國目前發現的最大波紋石?沒有資料確證,不敢說。

  站在這裡,我們還可以看到另一個奇景,抬頭仰望右側崖頂,可見一塊突出的條形石塊,形狀極似一隻喜鵲,其姿態彷彿正在喳喳歡叫,迎接到來的客人,所以名叫“喜鵲迎賓”。這是懸崖坍塌時,下方的巖塊掉落,上方的岩層留下,形成這一景觀。由喜鵲我們很容易想到農曆七夕,牛郎織女就是從萬千喜鵲搭成的鵲橋上走過去相會的。所以有人稱讚說:

  方從鵲橋織佳話,又到高臺迎貴賓。

  雖無厚禮贈遠客,卻有赤誠一片心。

  現在我們要經過一個奇特的山洞,它是當年山崩地裂時,大山崩塌下來的巨石交錯支撐而成,也是我們繼續往前尋幽探勝的必經之路。由於洞內狹窄低小,無論行人官職多大,地位多高,都必須彎腰低頭方能通過,所以叫“貴人彎腰洞”。有人感嘆說:

  巨巖夾峙一洞橫,天公遺此慰塵心。

  須行此道齊躬首,無論平民與貴人。

  這是天書石。大家看這巖面上,曲曲彎彎,龍飛鳳舞,是不是仙人寫下的天書?這麼多文字只有開始的四個字清楚可辨,就是“一人一石”。一石是十鬥,一人一石糧,這莫非是仙人留下的祝願,希望凡間永遠豐衣足食,遠離饑饉之苦?還有天書的其它“文字”是什麼意思,只有留給後人去仔細猜想了。

  天書是怎麼來的?真的是仙人所寫嗎?當然不是。這也是一種地質現象。此石表層為薄層狀的泥質砂岩,經風吹雨淋水蝕,各處風化作用存在差異,部分被風化剝失,另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線條,如同文字。關於天書石,還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傳說:說小白龍在峽中嬉戲,接連創造了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青檀盆景園後,一時興起,竟跑到天宮,偷來天書,想為人間做更多好事,不料被玉帝發現,派來二郎神追索,二人爭搶間,不料把天書撕破,冊頁散落,其中一頁飄到溪邊,變成天書石。

  眼前我們看到的,是五代波紋石。為什麼說它是“五代”波紋石呢?因為這塊大石表面存有五層不同形狀、大小、方向的波痕,因此得名。在水或風的作用下,沉積物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不同時期,水或風向改變,形成的波痕隨之而變。它是水或風動力環境改變的真實記錄。它生動地體現了沉積岩層理構造的演化過程。一個沉積面都要經過若干萬年的演化,何況五個沉積面,這真是難得見到的奇觀,非常稀有。

  “億萬斯年方一代, 五代同堂奇中奇。”

  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

  六、大地豐碑峽谷景段

  從這裡開始,我們進入大地豐碑峽谷景段。本景段始於五代波紋石,止於賓王洞,長約?公里,屬絕世奇觀的峽谷景觀。谷底較寬,有的地方亂石堆積成壩,巨石高聳成碑,方石臥地如璽;有的地方則基岩裸露,平坦如床,或被流水侵蝕成坑成槽,花紋如畫。兩壁垂立,斷裂橫貫,危巖到處懸掛。本景段一因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二因斷裂發育,區域性岩石破碎,在水流侵蝕或地震震動之下,山體突然發生大規模的坍塌和滑坡,巨量的碎石堆積成壩,隨之堰塞湖蓄水、潰壩,山崩地裂之後洪水席捲峽谷,留下曠古奇觀。本景段主要景點有“天碑”、“天璽”、“潛水游龍”、“銀鏈掛天”、“小龍洞”、“觀刀臺”、“虎頭崖”、“五虎登天”、“情侶瀑”、“棋盤格式節理”、“飲馬槽”、“蝴蝶泉”、“賓王洞”等。

  這裡是較為寬敞的峽谷拐彎地段,我們稱它為白龍峪。北側懸崖直立,斷面縱橫,瀑布掛練,危巖四布;南面丘陵低伏,綠樹滋生,天碑凌空;峪底岩石裸露,平坦成臺。在這片小小的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尋常的景觀。

  先看這邊近岸的河床上,可見一石蜿蜒迂迴,沒於潺潺流水之下,龍首龍身龍尾俱備,酷似一條游龍正在穿遊嬉戲,龍頭微微上揚,好象正要舍水上岸。所以我們把它叫作“游龍上岸” ,亦稱“潛水游龍”。龍本來生活在水中,為什麼要想舍水上岸呢?一位詩人說得好:

  龍游淺水思上岸, 只為山色勝龍宮。

  這邊是天璽石。這塊大石重約兩噸半,好似一巨型方印側置於清溪之中, 印面方正平坦, 印耳剛勁端莊。更奇的是璽面右下方隱現中國地圖,讓人稱絕。真叫:

  天帝玉璽落塵凡, 人間能得幾回看?

  請大家順著我手的指向看, 兩塊紫紅色板狀巨石,凌空鶴立青河之畔,小者高約40米,大者高達50餘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非人力可樹,稱之天碑。它:

  歷盡滄桑五萬載, 一身浩氣入九天。

  天碑是一個巨型崩塌巖塊。在地殼新構造運動中,由於地表崩塌,原來近水平產出的岩層斷裂,巖塊位移,由傾斜而逐漸呈現直立狀態,最後巍然聳峙在深峽谷底。天碑直刺雲天,氣勢恢弘,尤其是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船帆、或刀背、或天碑,可謂步移景換,大自然賦予它的美感丰韻,令人回味無窮。

  請側身看前面高達50米的懸崖上,是不是有一“V”形窄谷?這種“V”形谷, 地質學上稱其為“懸谷”。多發生於大、小河道之交地段,主流流量大,下切河床較深,使支流河谷懸空而形成。水流從懸谷中奔瀉而出,好象一副銀練高掛,所以名叫“銀練掛天”,又叫“一線瀑”。這種瀑布,也稱“懸谷式瀑布”。眼前的景緻,雖然不象李白筆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麼雄偉,但也美麗精巧,有人寫詩稱道:

  銀練高掛丹崖頂, 飛流傾瀉天水懸。

  別有一番意境。

  再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在對面高崖的頂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巖面上有一個虎頭,虎眼圓睜,栩栩如生。虎頭下,有人說還有一座人面獅身像,大家看一看,是不是這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讓人歎為觀止。

  現在讓我們順臺階拾級而上,去看看小龍洞。

  去看小龍洞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一路上已經知道了不少小白龍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是和小白龍有關。

  傳說當年小白龍在龍潭峽谷裡盡興玩耍,無意中創造了佛光羅漢崖、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後,興之所至,決心不受天帝約束,要使人間年年風調雨順,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來二郎神抓他歸案,小白龍寧死不從,拼命反抗,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提著小白龍的頭上天覆命。後來,聖母娘娘下界巡遊各地,來到龍潭峽,聽說了小白龍為民而死的冤情,大為感動,封他為“無頭神龍”,把他的屍體安放在小龍洞中,享受四方百姓的祭拜。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絡繹不絕趕來燒香上供,使小龍洞香火特別旺盛。聖母娘娘為了給小白龍洗冤,又特別從黃河召來一脈地水,從小龍洞前洩下,這就是眼前的“一線瀑”。娘娘又把二郎神棄下的大刀,立在小龍洞對面,作為紀念小白龍的天碑。

  這就是小龍洞。大家可以看到洞內確實有一條無頭的龍身。當然這只是一個悽婉的傳說,其實洞中小龍軀體,乃是含有豐富碳酸鈣的泉水從洞頂溢位,日積月累,鈣質逐漸沉積,於是在紅色的石英砂岩洞壁上,形成別具一格的青白色“龍身”。

  在這裡大家可以看到一條裂縫自崖頂而降,錯斷泥岩層、砂岩層,這種現象叫斷層。裂縫東側的岩層上升、西側岩層下降, 此裂縫即為斷層面。斷層面向上的一側為上盤,向下的一側為下盤。相對於下盤,上盤相對向下運動時該斷層為正斷層。本景段因存在泥質岩層與斷裂帶,使懸崖不穩定,產生坍塌現象。

  現在我們登上的這個平臺,叫觀刀臺。這裡是欣賞天碑的最佳角度,此時再觀天碑,已成一柱,如刀矗天。天碑石的層理面近垂直,而遠處岩層的層理面近水平,兩者迥然不同,可見天碑為崖壁坍塌的巨石。剛才我們一路走來,天碑時而象勁張的船帆,時而象收翅的雄鷹,從這裡看去,卻又成了一把大刀,同時,又可以看到滿山滿谷的濃陰擁翠,剛柔並濟。所以說:

  橫看成帆側成刀,翠谷碧濤競妖嬈。

  要與天碑留影的朋友,這裡也是最好的位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哦!天碑是我們龍潭大峽谷最有魅力的標誌性景觀,你把天碑留在心中,就不虛此行了。

  從這裡還可以看到對面山崖上一排突起且非常規整的石塊,正向像五隻老虎躍躍欲試,想跳上九霄,卻又回首凝望,不忍告別人間。這就是“五虎登天”。

  請大家看右側這兩級小小的瀑布,它們上下相連,一水相依,緊緊相隨,不離不棄, 特別在水量大時該處瀑布會呈現兩縷並排且環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訴說愛戀。泉水叮咚,如歌如訴,是不是它們在相互傾訴衷腸? 清流銀花亦多情,生生相伴訴心音。此情此景,只有靠大家去體會了。

  這塊岩石其實也是一塊波紋石。受多期區域構造應力的作用,發育了兩組以上相交的節理,它們相互追蹤、疊加,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表現出“棋盤格式”的形狀。所以也叫“棋盤格節理波紋石”。有人想象說:

  曾是仙人對弈處, 行兵佈陣縱橫間。

  這裡小溪中的石板上有幾個印記,人稱“仙人足跡”, 傳說仙人在此濯足,把足跡留於石上。從地質角度看,這是由薄層砂岩經撞擊後沿層面、節理面剝蝕形成的。仙人足跡周圍的幾個淺色圓形圖案,可能是三氧化鐵向周邊均勻擴散,導致紫紅色石英砂岩區域性退色形成的。但傳說總是美麗的,而今仙人己去,空餘印痕,引人生髮無限遐思。大家可以也去洗洗腳,洗洗手,如果能留下印跡,你也就是仙人了。

  請大家站在這裡回望一下天碑,兩塊巨石已經合二為一,眼前的天碑猶如一把龍泉寶劍,劍光閃閃,直插雲天,彷彿小白龍精靈不死,仍然仗劍為人間降妖除魔,使百姓永享安康。有道是:

  回望天碑劍鋒寒,斬妖除魔護人間。

  這裡是飲馬槽。大家看這塊石頭,表面有一方槽,記憶體有水,多麼象一個馬槽, 這是基岩由流水攜帶砂礫長期磨蝕而成的。民間傳說是當年駱賓王避難逃到了這個地方,人困馬乏,便在此休息飲馬。

  駱賓王是誰? 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就是他寫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這句著名的話也是駱賓王寫的。他跟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駱賓王代他作《討武曌***zao***檄》,名傳天下。後面我們還要看到他藏身避難的山洞。

  現在我們來到了蝴蝶泉。這可不是電影《五朵金花》裡雲南大理那個蝴蝶泉,這是我們龍潭大峽谷的蝴蝶泉。因這裡在每年春季花開時節,總有無數彩蝶圍繞於水潭旁飛舞。當年梁山伯和祝英臺為了忠貞愛情而雙雙化蝶,當千萬只彩蝶翩翩翻飛,你能認出哪一隻是梁山伯,哪一隻是祝英臺嗎? 所以有人寫詩讚道:

  行到峽頭景色殊,鳴鸞響珮清泉出。

  彩蝶臨溪翩翩舞,何人識得有梁祝。

  這裡是賓王洞。

  相傳駱賓王當年隱匿於此洞。其實這只是一個因含泥質砂岩、泥岩在斷裂破碎帶風化後形成的一個小山洞。駱賓王藏在這裡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駱賓王確實留有有多首題詠新安漏明崖的詩。如《漏明吟》:

  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崚嶒;

  脣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駱嶺、駱村、駱莊等村名;龍潭大峽谷這家駱姓居民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賓王魂歸何處”這千年歷史之謎,能否在這裡得到破解,還有待專家考證。

  七、凌空觀峽景

  遊客朋友們!下面我們就要沿山頂走上回程之道,進入凌空觀峽景段。這條路首先是順西天梯的800多級臺階拾階而上,在北嶺上居高臨下,俯視峽谷,遠觀群山,看幽谷含翠,煙霧縹緲,丹崖赤壁, 雲蒸霞蔚。全長約4.5公里。不識龍潭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峽中。現在我們可以用全新的視角進一步觀賞峽谷,獲得煥然一新的美感。主要景點為“索道橋”、“天碑觀景臺”、“天上龍池”、“穹廬山”、“金字塔山”、“大皇姑庵”、“駱家村”、“竹節峰”、“小皇姑觀景臺”、“小皇姑庵”、“王母浴池觀景臺”、“酒簍峰”、“接官廳村”、“鳳亭”等。

  現在我們已來到北嶺的第一站:索橋。該橋為舟橋部隊為連線一線瀑***銀練掛天***上方的南北兩座山峰所建。索道橋下邊的湖叫龍山天池,人工築壩截流懸峽而成,是龍潭大峽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是龍潭中龍的棲生地,是龍潭大峽谷的血脈之根。懸峽風景秀美,長約600米,寬窄不一,窄處僅容一舟穿過。有人寫下這樣的體會:

  索橋下臨是龍潭,盈盈碧水藏深淵。

  夾天兩壁千尋上,顫顫搖搖驚紅顏。

  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叫穹廬山。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稱之為金字塔山。

  走過索橋,往右可以到觀景臺。我們把它叫“龍池觀景臺”。從這裡看天碑,又是一種景緻,好似鯉魚躍龍門。有道是:

  憑欄俯眺谷生煙, 魚躍龍門到眼前。

  水搖樹影波含月,直疑此身半是仙。

  所以,觀景臺這種意境大家是一定要去體會一下的。

  前面我們將經過大小兩個皇姑庵。關於皇姑庵,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

  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著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後驅車跳進黃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裡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

  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個小的住小銀匠,後邊大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庵和小皇姑庵。

  這就是大皇姑庵。突出的簷為堅硬的砂岩,洞由較軟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在巨集大節理下,時有清泉湧出,可供飲用。

  這裡是駱家村, 說是村,其實只有一戶居民。這家姓駱,自稱是駱賓王的後裔,而且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姓出自齊國,發源於今山東境內。先秦時期,駱姓不見於史。隋唐之時駱姓在今河南之洛陽、內黃等地繁衍迅猛。駱賓王是駱姓的傑出代表。有人寫詩說:

  巖牆青瓦野草花,山風吹得樹影斜。

  青山不老根不盡,枝繁葉茂是駱家。

  這是竹節峰, 位於駱家村東。峰上紫紅色的岩石裸露,垂直的斷層面、節理面發育,與近水平的層理面共同把岩層切割得支離破碎,呈現出奇形怪狀的神態,可見龜、兔、蛙、石將軍等造型。其中部巖塊如竹節,故稱之為竹節峰。

  久蓄凌雲志,更有勁節心。

  羞與凡人伍,傲然入天庭。

  這裡有一個觀景臺,也可叫“小皇姑庵觀景臺”,它處在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山崩地裂峽谷景段之間。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視深谷,峽谷美景盡收眼底。也是不能不去的,有遊客寫下體會:

  茅亭迴廊碧色深,高峽雄谷參差尋。

  遙看寶刀立天際,豪氣沖霄駕紫雲。

  在觀景臺上俯視深峽,遙望天碑,機會難得哦!

  這裡就是小皇姑庵。因此洞比大皇姑庵略小,因此當地人稱為小皇姑庵。突出的簷為堅硬的砂岩,洞由較軟的泥質岩風化剝蝕而成。

  這裡稱“王母觀景臺”。觀景臺位於“王母浴池”景點之上的半山腰,可俯瞰平直的夢幻山水隘谷景段與彎曲的深潭臥龍嶂谷景段之美景。臺分三層,結構精巧。站在觀景臺上、高峽雄谷,氣象萬千,詩情激盪,壯心不已。臺前的山峰是不是象一隻巨大的酒簍?這就是酒簍峰。所以有詩人寫道:

  層臺突兀起虛空,幽谷泉鳴丹壁紅。

  酒峰香溢生雅興,滿山翠色入杯中。

  對酒簍峰,也有人寫出心中的想象:

  仙人乘風去,遺下酒簍峰。

  何時品玉液,笑對夕陽紅。

  這裡稱為接官廳。朝廷光復後,派來官員迎接皇姑回京,但皇姑已經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再也無意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皇姑在接官廳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只好回京去了。有四句詩,講的就是這個傳說:

  寧失皇姑位,願作平民身。

  茅舍訴心志,留此接官廳。

  下面是我們回程道上的最後一個景點:鳳亭。站在這裡,可賞五龍潭、接引佛、雙猩觀瀑、斷層崖等景觀。對面山崖之上,還有一亭,叫龍亭, 龍亭與鳳亭,合稱龍鳳亭。俗話說,男左女右,所以龍亭在左,鳳亭居右,這可以理解。可是還有一句話,叫做龍在上,鳳在下,這裡龍亭的位置在下,鳳亭的位置較高,怎麼解釋?事實是這樣,原來這裡的龍亭,是因有五龍潭才修建的,另外在龍門洞還沒有開鑿之前,本是當地百姓翻山進谷必經路段休息的地方。至於右邊的鳳亭,原是因為東漢時期有皇姑到此避難而修建,當時並未考慮與龍亭配套。後來人們感覺龍鳳呈祥比較順口,便有了龍鳳二亭的說法。

  鳳亭遙遙對龍亭,飛瀑湧雪腳下生。

  嵐煙縹緲波含翠,靈龜大佛護龍神。

  我們的觀賞就要結束了。自然現象給人以啟迪,神話傳說給人以聯想,地質現象則給人以科學知識。我們遊覽了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景區,相信大家會收穫良多。我們殷情希望大家帶走收穫,豐富你的生活;留下意見,幫助我們改進工作;如果能有“下次再見”的機會,我們將不勝榮幸!

  祝大家旅途愉快!

  洛陽龍潭峽導遊詞***二***

  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北部山區,秦嶺與太行山的過渡地帶,黃河小浪底水庫上游南岸,公園分為龍潭大峽谷、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五大景區,面積約328 km2。是一座以沉積構造遺蹟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地質災害遺蹟、典型礦產和水體景觀等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其中龍潭大峽谷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

  龍潭大峽谷風景區位於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鄉,東距洛陽市6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同時洛陽萬山湖風景區凝聚萬里黃河之精華,薈萃北國山水之大觀,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和“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從平面圖上看,龍潭大峽谷像是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因而得名——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佈,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體驗探幽覽勝的絕妙意境。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令人驚歎不已,流連忘返。紅巖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回顧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發展歷程:

  2005年1月龍潭大峽谷獲得“省地質公園”稱號;

  2005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06年8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對龍潭大峽谷進行了世界地質公園驗收,他們對龍潭大峽谷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美,庫穆博士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潭大峽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2006年9月18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3時***北京時間22時***,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王屋山——黛眉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委會正式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06年9月29日,龍潭大峽谷順利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認證。11月,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2007年3月龍潭大峽谷風景區被評為“2006年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06年攝影家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2006年導遊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

  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大峽谷就是這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大峽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環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洛陽龍潭峽導遊詞***三***

  一、峽前景點

  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潭大峽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雲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餘物。

  龍潭大峽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牌坊前、後各有坊聯。

  前聯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後聯為:關峽相望,嵐為輕雲繞;潭瀑聯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遊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紅孩兒山: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後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龍潭大峽谷的水為青河的主流***,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並與黛眉峽谷風景區連線;左邊就是龍潭峽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連線。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地人祈財邀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築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地人稱紅孩兒寺***。據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於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於戰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淨恩法師主持續建竣工。後來,隨著時勢的發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現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幹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虯,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巖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蹟,因此這棵樹也被當地人視為吉祥樹。民間有選老樹認“乾孃”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曆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願。

  二、龍潭水峪景段

  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潭至青龍關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共同組成一幅龍潭水峪的絕佳畫卷。主要景點有“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專案: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遊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遊樂專案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標誌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的標誌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於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地質遺蹟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誌***現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潭峽景區”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型。

  走進紅石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餘米的丹崖長牆和寬僅數米至數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儘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岩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遊客問什麼是節理?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岩石上所見的裂縫。在後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五龍潭: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寬闊的水潭叫五龍潭,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一泓清水而得名。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裡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之說。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遊,因此得名“靈龜巡潭”。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

  五龍瀑: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龍潭峽谷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五龍潭隧道: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五龍潭左邊的山上有一條臺階路,以前的遊客進峽谷走的就是山上這條路,體力消耗很大,後來景區為了遊客進入峽谷方便,人工開鑿了一條隧道,它長61米,寬2米,高2.5米,冬暖夏涼,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洞內雖然安裝有燈,但我們由明處進入暗處,眼睛一時適應不了,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我們現在所看到這種岩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岩,岩石呈紫紅色是因為裡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它沉積於距今12億年前後的海濱地帶。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岩,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岩和紫紅色泥岩組成。岩層中不同形狀的波痕、層理髮育極具觀賞性。

  龍涎潭:大家在經過這座關隘時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湧出,形成連珠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其下有潭,傳為龍之涎水匯聚而成,謂之龍涎潭。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是進入大峽谷的緩衝地段。在開闊的峽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裡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慾滴。龍潭大峽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幹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羽狀交錯層理:解說碑上所說的羽狀交錯層理,就在路邊這塊斜伏著的石頭上面。它是指岩層內的細紋層有規則地與岩層面斜交所表現的層紋構造,是沉積岩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態。12億年前後的中元古代時期,這裡是濱海沙灘環境,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岩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波痕路:請大家觀察一下腳下的路,看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難發現石頭表面的形狀極像水紋,它由水流沖刷和風化作用形成,在地質學上叫“波痕”,像這樣的波痕石在景區內隨處可見,因此龍潭大峽谷被有關專家譽為“波痕博物館”。

  階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盤在現代社會已經很少見了,在龍潭大峽谷你卻能輕而易舉地見到。我們眼前水中這條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盤疊加而成,從遠處看極像飄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葉,人走其上猶如蜻蜓點水,妙趣無窮。磨盤旁邊的水潭叫階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階梯狀的順水坡,水流其上形成疊瀑景觀故名。又因潭內長滿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澤地內很常見的水生植物,因葉內纖維特別密集,非常有韌性,經常被用來編草鞋。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岩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麼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三、高峽甕谷景段

  走過黃龍峪,突然高峽聳立,雄關擋路。放眼峽谷上空,嵐煙四橫,猶若淡雲薄霧在輕舒曼卷。這就是本景區內最具代表性的紅巖嶂谷群地貌。由於地殼運動和長時間的水流沖刷切割作用,形成了峽谷內絕妙的奇景。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瀑聯珠,瀑布連疊,飛練懸空,溝深谷狹,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著人驚”。本段峽谷內的主要景點有青龍關、“之”字型峽谷、青龍潭、黑龍關、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甕谷、壺穴谷、石龕、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等。

  青龍關:這座關隘就是青龍關,下邊的潭叫青龍潭。來過龍潭大峽谷的遊客都說走到青龍關,才算真正進入了龍潭大峽谷景區,因為精華部分才剛剛開始。大家請看這兩側崖壁上有許多綠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滿水面,看起來就像一條青龍在此浮動,因而得名青龍潭。

  “之”字型峽谷: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流的走向,看會發現什麼現象?哦,這位先生說得非常對,流水順著崖壁成“之”字形流動,非常有意思吧!它的形成原因是構成龍潭大峽谷的這套紫紅色石英砂岩中,有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比較發育,流水追蹤這兩組垂直節理切割,在兩組節理交匯的部位形成“天井”,在一組節理髮育的部位形成隘谷***一線天***。如此便形成了這種天井,一線天呈“之”字形分佈的紅石峽谷景觀。

  黑龍關***及黑龍潭***: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比較狹窄的關隘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黑龍關,又稱一線天。大家一定很難想到這兩座崖牆在12億年前後是連在一塊的,後來隨著地殼運動,形成崖牆的中元古界紫紅色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了兩組相互直交且連通性好的垂直節理,流水沿節理密集的部位強烈下切,形成兩側峭壁直立,長20 m、寬僅1~3 m、深達50 m的隘谷***一線天***。通俗地講就是流水切割把一座山體切開成了兩座山體。黑龍關下的水潭深4~5m,由於兩側崖壁之間的間隙比較小,狹窄封閉,太陽光很難照射到,使整個潭水顏色看起來深遂發暗,猶如一條黑龍盤踞在此,故而得名黑龍潭。潭上關隘被稱為黑龍關。

  古海沉船:這艘人工仿造的古海底沉船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和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也使峽谷顯得更加神祕,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壺穴***王母池***:這個小水潭看起來就像一個浴池,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潭沐浴,所以又被後人稱為王母池,聽當地老人說在這個水潭裡洗把臉會使面板變得細膩光滑,大家不妨來試一試!至於它其形成的原因請大家看一下解說牌。***壺穴是急流中夾帶砂礫石磨蝕河床而產生的凹穴,因急流中常有渦流伴生,礫石便挖鑽河床,形成壺穴。該處的王母池就是一處典型的壺穴景觀。***

  飛龍潭***又名臥龍潭***及飛龍瀑: 別看水是柔性的物質,流水沖刷岩石“以柔克剛”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瞧,這個水潭旁邊的崖壁比較光滑就是由流水沖刷旋蝕形成,致使水潭形狀成圓形。此潭直徑約25米,深10米。潭後有15米高的瀑布飛瀉而下,猶如一條巨龍插入水中,氣勢壯觀,因此被稱為飛龍瀑,其下潭水稱為飛龍潭。

  陰陽潭:這兩個水潭銜接一起,像一個卡腰寶葫蘆,水深約12米。其中大的叫陽潭,小的叫陰潭,因高峽內陽光照射不勻,明暗有別,所以有“陽潭”、“陰潭”之說,這與中國古代哲學中對“陰陽”學說的闡述也是極其吻合的。***在中國哲學概念裡,陰陽指兩種既對立又相聯的力量,存在於世界上一切事物裡。陰代表被動、陰暗、女性、夜間;陽代表主動、明亮、男性、日間***

  陰陽潭甕谷:甕,是我國北方農村一種用來盛米的容器,它的特點是口小肚大。在龍潭大峽谷的陰潭和陽潭上方,就有兩個形狀像甕的峽谷,稱之為“甕谷”。甕谷也是由流水衝涮旋蝕形成。以陽潭處的甕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 m,弧度270°;陰潭處的甕谷經流水的切割貫通成嶂谷。

  串珠潭:這三個近似圓形的水潭連在一起,看似串珠,所以故名串珠潭;跟王母池一樣也是壺穴的體現,三潭之間,串珠潭溪水相連,清澈見底的河床上有一朵朵紅色圖案,豔若桃花,所以又叫“桃花聯珠潭”。

  神奇河蝕地貌—壺穴谷:距今大約260萬年以來,區內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地殼強烈上升,加之區內雨量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湍急的水流受節理和層面傾向控制,形成擾流和螺旋狀渦流,帶動砂石在不平坦的河床上如旋渦般鑽挖形成一系列壺穴。相鄰壺穴不斷擴大,周邊貫通聯合形成今天我們在谷底和崖壁上所看到的磨蝕光滑、成群分佈的壺穴壁與壺穴谷景觀。

  佛光巖:此處崖壁因水流打磨顯得非常光滑,經水溼潤後像鏡子一般反射光線,在黑暗的峽谷內如發銀光,故名。

  石龕:“滴水穿石”貴在水的執著,眼前這個洞再次讓我們見證了流水的偉大力量,在絕壁的底部由於水流長期的衝涮旋蝕形成了一個頂部小、肚子大的洞,在地質學上叫石龕。說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這個洞怎麼會升到那麼高的位置?這就又要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神奇了。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的抬升,水流的不斷下蝕,才把石龕抬升到陡崖的中間。

  蘆葦灘:走了這麼久,大家肯定累了,我們在這裡稍作休息,我給大家朗誦一首詩《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許多朋友都知道,這是《詩經》裡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詩,那大家知道詩裡所說的“蒹葭”指的是什麼呢?這位朋友真是博學多才,蒹葭指的就是蘆葦。在我們面前就有一片蘆葦灘。蘆葦,多年生禾本科蘆葦屬植物,古稱蒹葭。蘆葦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是溫帶溼地的主要植被。當然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大,除了能做手工藝品外,還有淨化汙水的作用呢!

  蘆葦潭:蘆葦灘旁邊這個水潭就是蘆葦潭,又叫伊人潭。上面這個僅一尺寬、一尺長的瀑布,名為一尺瀑,呵呵,這可是龍潭大峽谷裡袖珍型的瀑布哦。

  花瓶峽:請大家轉身向後看,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峽谷口小肚大,形狀酷似花瓶,所以美其名曰“花瓶峽”。

  宇宙石***又名星辰石***我們在這裡做個小小的遊戲,請一位朋友幫忙在這塊石頭上澆些水,看會出現什麼現象?***澆水後***石頭上出現了象形的太陽、地球、月亮、星星及銀河等圖案,惟妙惟肖,非常逼真,這就是一塊典型的黃河奇石。

  巷谷:有位老大爺跟我說,來龍潭大峽谷旅遊,一點都不累,因為路修得好,不用爬山爬坡。這段峽谷谷底比較平直,兩側崖壁直立,長達百餘米,寬十餘米,而且路也修得非常平整,谷內行走猶如穿街過巷,所以此段峽谷被稱作“巷谷”。

  水往高處流:常言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此處峽谷的水卻是由低處往高處流,大家不妨猜測一下是什麼現象?這是一個自然之謎,專家們也是眾說紛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回家研究一下,沒準兒呀這個謎就讓您破解了。

  佛光羅漢崖:平時對佛教有所研究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國許多廟宇裡都有五百羅漢,諸如蘇州西園寺和寒山寺、北京的雍和宮碧雲寺,鄭州的少林寺等,特別是昆明的筇竹寺,以五百羅漢的塑造工藝高超,在中國首屈一指而聞名中外。不過這些羅漢都是人工所為,那大家有沒有見過天然形成的五百羅漢?見過的朋友很少吧,來到龍潭大峽谷會讓你大飽眼福,請大家向對面山崖上看,崖壁上分四層整整齊齊排列了五百羅漢,這些羅漢是石英砂岩層內柱狀節理十分發育,形成了垂直岩層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狀風化作用,使石柱酷似羅漢造型;那為什麼又稱它們為佛光羅漢呢?光線的折射作用,使羅漢身上發出閃閃金光,猶如佛光顯靈,形成這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

  四、山崩地裂景段

  該段峽谷比較開闊,兩側崖壁直峭,斷層新鮮,河床及兩側水流打磨痕跡淺淡,谷底佈滿巨石,足見這裡曾發生過崩塌地質災害。因該段峽谷兩側石英砂岩的底層有一層比較鬆軟的泥質砂岩,水流下切至該層面,鬆軟的泥質砂岩被沖刷剝落流失掉,使兩側的崖壁懸空,當支撐不住時就會發生坍塌和滑坡,巨石堆積于山谷中,就形成今天的山崩地裂奇觀。該景段內的主要景點有石上檀、指紋石、仙女出浴,竹節巖、天書石、山崩地裂、五代波紋石等。

  石上檀***又名石上春秋***:剛剛我們看了許多象形石頭都是由自然風化作用形成的,而我們眼前這一景卻是由生物風化作用形成的,生物活動導致岩石的機械破碎過程稱為生物物理風化作用,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根劈作用。樹木在生長過程中,隨著根系的變大,對岩石的裂隙壁產生極大的作用力,就像楔子一樣會將岩石沿裂隙劈開,引起岩石最終崩解。此處的檀樹生長已將一塊巨石沿層面劈成數塊,形成了罕見的樹闢石開景觀。

  檀樹,豆科植物,落葉喬木,樹冠呈傘狀延伸,多被用作觀賞樹種栽培,因其材質堅韌,古代常被用作車軸和裝裱書畫的卷軸。檀樹皮也是製作宣紙的絕好材料。《詩經》曾說:將種子兮,樂彼之園,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該檀樹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紮根於石縫之中,直立於岩石之上,寒暑易節,蓬勃向上,真是“青青數株檀,虯根盤石巖,千磨萬擊處,傲立年復年。”

  回望“寶塔鎮山”處:站在指紋石旁的臺階上,回望左側的崖壁,可以看到一座垂直孤立的山峰,如一座寶塔矗立於此。名為“寶塔鎮山”。

  指紋石:請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們的指紋,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這塊石頭上的紋理,兩者相比紋理造型很相似,但我們的指紋非常細小,石頭上的紋理卻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這麼大的指紋,所以稱這塊石頭為“巨人指紋”。這裡的波紋屬於一處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留下遺蹟附著在層面上,形狀極似水的波痕。在龍潭大峽谷長達3㎞的紅石峽谷內,分佈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這些巨石的層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種不同型別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

  仙女出浴:這塊石頭表面有一個朦朧如仙女的圖案,像剛剛從水潭中沐浴而出一般,所以叫仙女出浴。

  竹節巖:此處岩石跟我們剛剛經過的佛光羅漢崖一樣,都是石英砂岩內柱狀節理髮育的體現,不過與佛光羅漢崖不同的是,此處岩石造型是由於受到流水的沖刷打磨,逐漸剝落形成一派如竹節一般的構造,所以稱之為竹節巖。

  波痕崖:在龍潭大峽谷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波紋石,它們都可以拿來當搓板用,不過我們身旁這塊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了。這幢波痕崖高度達10米,寬約15米,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搓板,而且也是最美的天然搓板,鮮豔的色澤,優美的紋理,再加上有翠綠的植被點綴,組成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圖畫。

  喜鵲迎賓:老人們常講:“早上喜鵲叫,一天喜來到”。所以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喜鵲這種鳥類,現在我們頭頂就有一隻喜鵲,大家趕快抬頭看呀,右側崖頂上這塊迎面突出的條形石塊,形狀不正像一隻喜鵲嗎?而且這隻喜鵲的姿態猶如在迎接來龍潭大峽谷旅遊的客人一般,所以叫喜鵲迎賓。

  貴人彎腰洞:前方有一個長約10米的洞,叫貴人彎腰洞,所有的人經過這個洞時都必須彎腰,不彎腰的話就過不了這個洞,但是一旦過了這個洞我們就是貴人了,是貴人就能看到天書,大家肯定特想看天書吧,那就只好先委屈一會兒了。

  天書石:現在我們終於從洞中走出來了,大家現在明白必須彎腰的原因了吧?這個洞由幾塊崩塌巨石隨意堆積形成,洞內平均高度不足1米,出口處僅有四五十公分高,所以只有彎腰才能通過。好了,咱現在都是貴人了,那就能看到天書了,它在哪兒呢,請看這塊巨石,在這塊石頭表面天然形成許多圖案,最典型的要屬“一人一石”和“工”這幾個字了,“石”也讀諧音“dan ”,在古代皇帝發給臣子的俸祿,就是以“石”作重量單位,“一人一石”恐怕是上天要求我們平均分配財產的警示。這塊石頭被當地人視作“神物”,他們說只要以虔誠的心輕輕摸一下這塊石頭,來年就一定能走好運。另外,這塊石頭上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文字呢,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找一找。

  五代波紋石:這塊就是龍潭大峽谷著名的“五代同堂波紋石”,它因岩石表面有五層不同形狀的波紋組成而得名。它是地質年代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遷移而形成的波痕層面遺蹟,後因沉積環境變化形成幾層不同形狀的波紋。

  五、絕世奇觀景段

  下面這段峽谷將有許多令人稱奇的景點,絕對是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另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一定會讓你一飽眼福,拍案叫絕的。

  天碑:大家請看這塊就是人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的刀碑石。它高達百餘米,昂首挺立,直指蒼穹,大有凌空遏雲之勢,所以又被人稱為天碑。它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巖塊,最奇特的是它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展現不同的姿態,俯視如刀背,仰視如蒼鷹,正視如書,側視如碑,令人遐想。傳說,小白龍觸犯天條,玉帝派二郎神斬殺小白龍,女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棄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一線瀑:***又名飛練瀑/銀鏈掛天***:在高達50米的懸崖上有一股細流從V型窄谷中瀉出,似白練飛下而得名。銀絲飄動,珍珠串滑,置身其境,心曠神怡。地質學上稱其為“懸谷式瀑布”。

  祈雨臺:一線瀑下搭建的這個平臺叫祈雨臺,景區的祈雨、古箏彈唱等藝術表演就在這個臺上舉行,遊客也可在這個臺上自娛自樂。旁邊這個小木屋是化妝間。

  潛水游龍:飛練瀑下的河床上裸露一段岩石,石色斑讕,蜿蜒迂迴,沒於潺潺流水之下,酷似一條游龍潛入水中,穿遊嬉戲,取名為“潛水游龍”。在龍頭朝向的方位有一塊如印章般的方型石塊,名為“玉璽石”。

  小龍洞:剛給大家講了關於刀碑石的傳說,有位朋友問我小白龍因為什麼觸犯天條而被斬?現在我就給大家解除這個疑問。小白龍當年因布甘霖、拯黎民冒險飛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爭,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著小白龍的頭回天庭覆命去了。剛剛我們見過的那塊天書石,傳說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

  後來,造人聖母女媧皇到各地探望她的子民,來到龍潭大峽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偷天書的事蹟,大為感動。於是,就收了小白龍的無頭冤屍,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就是我們眼前這個洞,當地百姓為感謝小龍王恩澤,常來此洞祭拜,四時八節,香火不斷。

  觀刀臺:這個位置是欣賞天碑的最佳位置,為了便於遊客欣賞、拍照、休息,在此修建平臺,取名觀刀臺。

  虎頭崖:站在一線瀑小廣場上,抬頭仰望天碑右側的高崖,其頂部有一酷似虎頭狀的岩層映入眼簾。故名。

  五虎登天:現在我們站在觀刀臺上往對面山崖頂部看,看有什麼新發現?還是這位***女士***慧眼識寶,山崖頂部突出一排排列非常整齊的岩石,看起來像五隻老虎躍越飛天,而且老虎的表情非常逼真,威風凜凜,大有王者氣概,人們稱這一景為“五虎登天”。

  情侶瀑:這個瀑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情侶瀑,在水量大時該處瀑布會呈現兩縷並排環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訴說愛戀,所以叫情侶瀑。

  棋盤格式節理:傳說有兩位神仙雲遊四方,路過此地,被這裡的神奇景觀吸引了,就決定在此居住,一天兩位神仙閒來無事決定下棋,一位神仙伸出手指對著地面一指,地上頓時出現了一組南北向的線,另一神仙也心領神會,以同樣方法畫了一組東西向的線,這樣剛好組成一個棋盤,誰知棋盤剛畫好,玉帝命二神仙速回天庭覆命,二仙不敢違令,急忙離開了,棋盤也就永遠留在了人間。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能隨意相信,地質專家解釋是受構造作用影響,岩石中發育了兩組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的節理,它們與層面一起將岩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在層面上表現出“棋盤格”的形狀,所以稱之為“棋盤格式節理”。

  仙人足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塊石頭上有幾個凹坑,就如人的腳印一般,傳說是仙人路過此地後留下的。科學解釋該圖案是岩石在形成過程中,中間的某種特殊物質向周圍均勻擴散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的規則變色圖案。

  飲馬槽:這塊石頭表面有一方槽,記憶體有水,形似馬槽,因此取名飲馬槽,民間傳為初唐四傑駱賓王飲馬處。

  蝴蝶泉:蝴蝶泉到了,在這裡常年聚集著形態和色彩各異的蝴蝶,翩翩起舞,向過往遊客講述著優美的童話故事。

  駱賓王故事講述: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一,天資聰穎,勤學好問,7歲時寫過一首婦孺皆知的《詠鵝》詩,長大後更是刻苦攻讀,寫過許多關心民生疾苦的詩,後來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寫過著名的《討武檄文》,筆鋒犀利,敢於直面揭露武則天的罪行,兵敗後不知去向,傳說兵敗後被抓,因武后賞識其才能,最終釋放了他。還有一種說法是駱賓王在兵敗後逃匿,新安有個風景非常優美的去處,叫漏明崖,傳說駱賓王逃匿之後,輾轉多時,最後路過新安隱居在那裡,並有多首題詠漏明崖的詩。如:

  1、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稜曾;***古時,曹村漏明一帶曾屬澠池***

  脣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漏明吟》

  2、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鬆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過石門》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以駱嶺、駱村、駱莊等命名的村莊。

  賓王洞:這個洞剛好能容一個人躺下,相傳當年駱賓王討伐武則天兵敗後,逃難到此曾隱藏於此洞。

  六、心曠神怡景段

  ***站在“遊客止步”提示牌前***前方峽谷還未開發,非常危險,我們就此返回,回程道也有許多景點,待會兒我們就能看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和人文故事,等待我們前去探究。

  索道橋:這座橫空出世,連線一線瀑上南北兩座山峰的橋就是著名的“索道橋”***又稱吊橋***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盪鞦韆。

  龍湖:索道橋旁邊這個湖叫龍湖,是龍潭大峽谷水流的一個重要源頭。湖水流淌於整條峽谷,是龍潭大峽谷中龍的棲生地,也是龍潭大峽谷的血脈。

  穹廬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稱之為穹廬山、金字塔山。“穹廬”一詞取自元曲“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穹廬意為蒙古包***

  大皇姑庵:傳說東漢時曾有一位公主在此崖龕下避難,被當地人稱為大皇姑庵。

  關於皇姑垵的傳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傳說,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伕。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後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伕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潭溝***當地人稱為龍潭溝***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著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後驅車跳進黃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裡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覆命去了。

  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潭溝,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後,安身在兩個山洞裡,前邊一點的住小銀匠,後邊隱祕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廠乾和小皇姑廠幹。

  皇姑隱居在龍潭溝後,由於百姓們的悉心照顧,生活雖無法與宮廷相比,卻也衣食無憂。一年以後,洛陽政局漸趨平穩,皇上打聽到皇姑在龍潭溝棲身的訊息,遂命大臣來迎接她回宮。這時的皇姑已經和村民們打成一片,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戀這幽靜美麗的山野,再也不願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裡。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皇姑在接官廳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後,皇姑和小銀匠結了婚,在這樸實簡陋的山洞裡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們偕老百年,人去洞空……關於大、小皇姑廠乾的一段佳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駱家:這個小石屋裡住這一戶人家,他們自稱是駱賓王的後代,而且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駱賓王究竟魂歸何處”這千年歷史之謎,能否在這裡得到破解,有待專家考證。

  綠色長廊:***共兩處。接官亭處還有一處,以後還會不斷增加***如果說龍潭大峽谷的地質奇觀讓人驚歎,那麼我們眼前這段近百米的綠色長廊更會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長廊是用木頭搭建的,種植了黃瓜、絲瓜、南瓜、葫蘆等幾十種觀賞性藤本植物,以供遊人觀賞和採購,也可作遮蔭之用。

  觀景平臺:人們都說看景最好的地方是觀景臺,這座位於半山腰路邊的平臺就是龍潭大峽谷山腰觀景臺,臺中央建有一個古式亭子,叫觀景亭。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視谷底,峽谷美景盡收眼底。

  小皇姑庵:這個洞叫小皇姑庵,因相對大皇姑庵略小,也是東漢皇姑避難之所。

  接官廳: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叫接官廳,相傳此地原有一廳堂,東漢皇室復國後,迎接皇姑至此,名為接官廳,現已不存。

  至此,龍潭大峽谷風景區的遊覽基本結束,謝謝!

  洛陽龍潭峽導遊詞***四***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遊覽的是世界地質公園、有世界上最美的峽谷之稱的洛陽龍潭峽景區。龍潭峽風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群山之中、黃河的重要支流——青河川的深處,東距洛陽市80公里,屬新安黛眉山峽谷群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洛陽龍潭峽地處豫西中山、低山、丘陵區,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奇特,出露的地層包括中元古界的熊耳群馬家河組和汝陽群石英砂岩、下古生界的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還有部分上古界、新生界岩層。地球形成已有46億年,在距今12億年前後,華北地區還是一片海洋,後經地殼運動,古海底沉積層抬升出露,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的地殼新構造運動***也叫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基本奠定了今天地球的地表地貌。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這一帶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巖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巖洞的地貌特徵。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如波紋、泥裂、交錯層理等***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後,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幹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潭峽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潭峽全長4公里,從平面圖上看,它很像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所以歷來人們都叫它龍潭峽。

  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時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佈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瀑”、“五龍洞”、“五龍廟”和“龍潭峽”之說。

  五龍潭:龍潭峽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巖和龍潭、瀑布組成的山水畫。赤壁丹崖為第四紀深切峽谷,位於峽谷口,高過百米,長達150米。峽谷崖牆下,是經人工堵截而形成的水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盪舟行船;潭周圍有五條山脈,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這清水一泓,人們按山脈水系,給它命名為“五龍潭”。關於五龍的神話傳說就是由此附會而來的。

  五龍瀑:龍潭峽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叫它“五龍瀑”。

  五龍洞:在五龍瀑西側巖壁上有一個深2米、寬3米、高5~6米的石洞,傳說五龍廟裡各位龍爺在五龍潭戲水之後,常來此洞中修神養性,所以人們稱其為五龍洞。這裡水霧蒸騰,時有嵐煙聚散,頗具仙風神韻。其實,它原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天然石洞。

  五龍廟:傳說五位龍爺在這裡定居之後,常年耕雲播雨,造福一方百姓,百姓們為它們建起了一座“五龍廟”。它們在這裡常年安享人間香火,倒也悠閒自得。

  龍潭峽:

  傳說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

  佛光羅漢像:

  走進巷谷,有許多柱形石並排立在崖壁上,高約20~25釐米,形似一排排羅漢像;午後陽光從谷底水面上折射到崖壁上,那一排排羅漢像閃閃發光,好似佛光閃耀,形成這“佛光羅漢像”的奇觀。這本是石英砂岩柱狀節理經過球狀風化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卻也有一段關於小白龍的故事。

  話說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青龍潭,黑龍峽、黑龍潭,飛龍峽、飛龍潭,如同身在畫中游,心裡好不自在。忽然他看見前面有一群遊方和尚,就急急忙忙趕上去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唸經,來到這深山峽谷幹什麼?”

  和尚答道:“我們周遊四方,是為了廣佈佛事,圓滿功德。”

  龍娃說:“既然這樣,這裡風景多好,你們為什麼不在這裡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

  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裡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

  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衚衕,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

  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裡一站,佛光就顯現了。”

  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麼?”

  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衚衕裡發出佛光,我就叫 這河水往高處流!”

  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裡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後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麼?”

  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

  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裡做好事麼,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

  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湧湧,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水往高處流:前面說的只是一段流傳民間的神話故事,現實中不會有這種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仔細觀察這“水往高處流”的現象,只是人的一種錯覺。

  原來這段河谷正好垂直於地層的走向,岩層的傾向與水流的方向相一致,人們視覺總是會把地層的層面誤以為水平面,並把它作為流水的參照物,在河流的坡度小於地層的傾角時,就會產生這種“水往高處流”的視覺誤差。

  龍潭峽天書石:

  這類片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在崩塌暴露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的作用,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型別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龍潭峽刀碑石:

  無頭冤神洞對面,有一個塊直裡立的巨型片石,其形狀側看似刀,正看似碑,高達50米,穩插地下,直刺雲天,大有凌空遏雲之勢,堪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這是一塊崩塌巖塊,是在地殼運動中,由於崩塌時發生位移,使它巍然挺立於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而且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

  傳說,這本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聖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丟下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於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當然,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開封清明上河園導遊詞
媧皇宮遊覽導遊詞
相關知識
洛陽龍潭峽遊覽導遊詞
洛陽龍門的石窟導遊詞
白茶谷九龍峽景區遊覽導遊詞
黃龍洞景區遊覽導遊詞
河南洛陽重渡溝景區導遊詞
江南龍門灣景區遊覽導遊詞
長江三峽遊覽導遊詞
龍門石窟遊覽導遊詞
洛帶古鎮遊覽導遊詞
龍潭山公園導遊詞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