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理與練身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根據前輩拳論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太極拳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區域性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太極拳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區域性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太極拳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並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三要素即師資、天資和苦練。

  師資為學好太極拳的首要因素。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習文練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練習太極拳,老師的作用是先決條件,無師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見到。如果僅以習拳為娛,玩玩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有一位品德高尚、技術精湛、理論精通、教學有方的明師,才能引導學生步入正確途徑,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明師指導,一旦誤入歧途,太極拳殿堂終難問津。

  天資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樹者,必須天資聰穎、接受能力強、思路清晰、反應敏捷,能舉一反三。太極拳精奧之處不僅要靠老師指導,還必須親身體驗,用心琢磨。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並非保守,實乃難以言傳也。只有天資好、悟性高,加上其它條件,才有可能悟透拳理,達到較高境界。否則,雖有明師傳道授業解惑,自己又肯下功夫苦練,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奧之處,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平上。比如上學,一樣努力,成績不同,乃天資有別也。

  苦練是練好太極拳的決定因素。自己天資聰穎,又得明師指導,還必須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論所說:“理清路明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間既非一蹴而就,又無捷徑可尋,只有苦練。功夫是練出來的,苦練功夫才能上身。在明師指導下,循規蹈矩,堅持不懈,於苦練中蓄積孕育內功,由量變逐漸產生質變。所謂悟性,只能在苦練的基礎上厚積薄發,才能及時捕捉靈性,體味太極拳之真諦。如果自負聰明,不願下功夫苦練,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奧之處,只能徘徊於太極拳殿堂門外。
 

太極拳的單刀與雙刀
腳踏實地練太極方可輕靈敏捷
相關知識
練太極拳的心靜與拳意
太極拳的接手訓練與實際應用
太極拳的圓襠與開胯要如何訓練
陳式太極拳的步法訓練
陳式太極拳的單式訓練
楊式太極拳的功用和練習方法
吳式太極拳的柔怎麼練
陳式太極拳的腰勁訓練
太極拳的整勁訓練
如何自學太極拳的方法及練拳的四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