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參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摘 要:《中小學 心理健康 教育 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 內容 。本文通過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進行論述的基礎上,就當前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和原因進行了 分析 ,就如何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運用心 理學 、教育學和 社會 學的有關 理論 ,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身心 發展 的 規律 ,通過課堂教育教學、遊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並對已經出現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它主要包括認知與 學習 心理、心理品質、人際關係三個方面內容。

  ***一***認知與學習心理

  一般而言認知與學習心理主要包括觀察、記憶、思維、創造、學習環節和 方法 、思維方法、社會認知。 研究 表明,加強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導,可以使小學生按學習規律去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用腦衛生,注意勞逸結合,消除學習中的被動狀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記憶、觀察、思維規律,學會學習。

  ***二***心理品質

  一般而言心理品質主要包括認識自我、自信、興趣、動機、能力、性格、氣質、情緒、意志、戰勝挫折等。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助於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與自我監督,從而學會做人。因為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努力內化為自己的認知、情意結構,而內化的程度將取決於他們自身的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因此,心理品質教育是小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重頭戲。

  ***三***人際關係

  一般而言人際關係主要包括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係。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係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二、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及其原因

  ***一***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表現形式

  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好的,但確有少數同學存在心理障礙。從類別上講,心理障礙有認識障礙、情感障礙、行為障礙、個性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厭學。小學生有的由於某些原因對當時所學知識內容不能及時理解進而失去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下,對學習失去信心,對學校班級集體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不願接受老師的教育,甚至與任課老師頂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於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 影響 ,而使少數學生心理畸形發展,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對家長的勸導進行頂撞,同學之間因常發生矛盾導致關係緊張。在受到一般或輕微的刺激時,情緒易產生較大的波動,如,生氣、急躁、發怒等。

  第三,抑鬱恐慌。有些小學生不愛與人交往,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消極頹廢,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小小年齡就對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他們喜歡用不信任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稍有不順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對同學的善意幫助持懷疑態度,對老師的教育懷戒備心理,在人際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尷尬、笨拙等異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小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績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別人就心懷怨恨,不但不學習他人的長處,反而進行挖苦諷刺,甚至對其他同學懷有敵意。少數學生私慾強烈,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就想佔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發生。早退甚至曠課,打架鬥狠現象在小學校園中時有發生。

  ***二***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誘因

  現代 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小學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劇地變化,他們在社會中不斷成長,周圍世界發生的變化都對他們產生了重要影響,總體而言造成小學生不良心理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會,學校和學生自己心理等四個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長的 經濟 地位、 政治 態度、思想傾向、文化教養、人際關係乃至家庭氛圍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 影響 。生活節奏的加快,面對生活壓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養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忽略了 教育 孩子的責任。祖輩疼愛第三代,往往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於照顧太多,這些小學生的能力得不到 發展 ,在自主、自立、受壓能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明顯不足。

  第二, 社會 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獨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孩子們中也開始流行起來,孩子生日講排場,對孩子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將艱苦樸素等優良作風拋之腦後。

  第三,學生心理因素。新時期的學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受新思想影響較大,這些學生能力普遍較強,自我表現欲過強,希望得到周圍人群的肯定,往往會採取一些極端的形式表現自己。如有些學生希望老師注意他,讓老師看到他的能幹,故意在課堂上講話、吵鬧。

  第四,教育因素。小學階段是人一生髮展的奠基時期,他們在學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影響他們一輩子。小學教育中過分強調對小學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學生作為人的成長教育。有些老師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質不高、教育 方法 不當,給小學生造成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關注和努力。一個真正的老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保健醫生,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 藝術 家。

  ***一***加強交流,瞭解學生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得向老師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瞭解學生的心理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學中佈置《寫給老師的話》等題目,使一些較內向的學生或有“難言之隱”的學生通過書面形式與老師交流思想。老師則應該對此做好保密工作,並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區分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另外,與學生談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現、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心理,再“對症下藥”,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要使個別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煩悶向老師傾訴。當一些學生在 學習 上遇有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衡時,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安慰他們,開展談心活動,老師應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裡的積鬱情緒渲洩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作為教師,應時刻牢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儘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該生是否尊重師長”是班主任評定一個學生品行的首要條件, 而作為班主任是否問過自己“我尊重學生了嗎?”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他們常常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這些學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師不尊重他,他也感覺不到自尊,對那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堅持正面教育引導,儘量不要當眾批評。實踐表明,只有從尊重出發,學生才能開啟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於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小學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 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 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群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 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 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 文獻 :

  [1]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8月頒佈。

  [2]肖漢仕著:《學校心理教育 研究 》, 科學 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林建華主編:《小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田學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5]李慧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新探》,《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7期

  [6]曹建平:《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係之審視》,《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7]覃奇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初探》,《廣西教育》2005年第1期

  [8]周覺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途徑》,《黑龍江教育》2004年第4期

  [9]傅榮:《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務》,《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1期

  [10]魏巨集聚:《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現代 中小學教育》2002年第4期

  篇二

  《淺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學習日益抓緊,由於方法欠妥,造成了很多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蠻橫,自私,打架鬥毆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社會學家的密切關注。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介紹

  小同,男,12歲,比較自由散漫,學習成績很差,雖然父母工作比較忙,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很關注,因為教育方法不當。該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經常發呆,與同學相處,關係屬於火山噴發,而且該生對老師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態度。就這一事例費時好久,終於柳暗花明。

  二、原因分析

  經過和他父親的交談,側面瞭解到他的父親不太管教,回家時對該生所做的錯事缺乏教育方式,非打即罵。母親對該生卻很溺愛,父親的粗暴造成了該生的固執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幾位前任老師多次教育,沒有什麼效果,對孩子也感到無能為力。家長的批評責罵溺愛,老師的無能為力,更讓孩子得寸進尺。

  三、輔導過程: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現,是其內心的反應,所以,教育要從心入手

  第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他的父親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週五家長來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交流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不再那麼倔強。

  第二,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開始,他還不願上學,我去到他家裡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躁,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他講班裡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他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主動利用放學後的時間,陪他聊天,給他講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他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嚮往。此後,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裡。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他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裡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他。開始,他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親切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他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第三,愛護、尊重學生。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為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為噓寒問暖為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擅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擅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第四、協同各科任老師,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課後,多給他補習。孩子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其實歸根到底是學習成績的差導致的。學習差,父母親責罵,老師責怪,同學看不起,自己自暴自棄……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

  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

  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霾,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

  作者簡介:

  景繼平,男,出生年月:1967年6月,1988年8月工作;2006年6月中央電視大學畢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小學高階教師,中共黨員,並主持學區黨總支的日常工作。

  陳麗,女,出生年月:1981年9月,大學本科,2004年12月參加工作,2008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小學一級教師。
 

小學生的心理教育論文
銷售心理學結課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範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範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參考範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選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