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斐波納契比例進行構圖
你是否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如果你是一名攝影師,那麼最好回答是。對任何攝影師來說,理解了三分法則都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意識到以前拍的照片中,都把主體放在了畫面正中,因為對焦點在那裡。很有道理吧?三分法則使你在攝影之路上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把主體放在畫面上下或左右三分之一處。但是如果所有照片都只有這一種構圖,不也非常乏味嗎?誠然這種技巧有一定作用,不過再來學習另外一種同樣有效的技巧怎麼樣?
進入斐波納契比例
斐波納契比例也被稱作Phi或黃金分割,這個規律由萊昂納多·斐波納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發現。他注意到自然界中大量出現了這個比例,以此為基礎的自然結構設計即實用又美觀。從此就有了黃金分割這個暱稱。
自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和建築師們就在作品中大量應用1:1.618這個比例。在巴臺農神廟、《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著名藝術作品中都能發現這一比例,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黃金分割已經被蘋果公司用於其產品設計中,Twitter在頁面設計中也採用了這個數字,世界各個主要公司在Logo設計中也都有采用。攝影圈內並對此沒有過多討論過,因為這是一個有些高階的構圖方法,而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如果只說三分法則就簡單多了,如此直接、精確,而且容易上手。 斐波納契比例並不是複雜的數學概念。這是一個實用的構圖方式,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以及世界500強公司都在用。對攝影來說,這個比例創造出的構圖,符合人類潛意識裡的審美觀。把斐波納契比例的4個點畫出直線,你會發現得到了一個類似三分法則的網格線。但仔細觀察後會發現這並不是準確的三分線。現在畫面的比例不是1:1:1,而是1:0.618:1。下面是一些例圖:
我將馬的略佔主要位置的左眼放在網格線交點上。試想看,如果我這裡用的是三分法則網格線,則馬頭會擠在畫面左邊。這張照片中,馬頭不在畫面中央,也沒擠在任何一邊。這就是恰好的位置,你同意嗎?看看另一個例子:
如果你真的是一個注重細節的人,就會發現這裡沒有用網格線。這張照片中,我把模特的頭放在螺旋線上,而讓他的左眼位於節點上。好,我們繼續:
在這張Key West的照片中,我把地平線安排在網格線上。在我看來,按照三分法則安排地平線的分離感過於明顯了,給不重要的部分留的空間有些多。這張照片中,天空和雲都很完美,教堂在右邊,著名的Duval大街在左側。如果天空的成分再多一些,觀眾就會覺得天空才是畫面主角了。
這個例子中,我多次使用了斐波納契網格線。我把大門放在兩條垂直線之間,上側剛好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樣給天花板留出了恰到好處的空間,將觀眾的視線引導至大門。下面還有一些例子,看看你能否想象出網格線,並考慮為什麼要這樣構圖。
總結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以一些啟示。斐波納契比例是構圖的有力工具,它不該被當作三分法則的近親而被忽視。儘管它們的網格線看起來有些類似,使用Phi有時能讓感覺不對的照片變得完全不同。我當然不是說三分法則在攝影中一無是處,但是Phi則更加高階,而且經歷了歷史的檢驗和證明。
以上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全部內容,喜歡網的朋友要常來喔。
日出日落時分如何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