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聽泉課後反思
《鼎湖山聽泉》是上學期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以"寫景為主題"的開篇課文,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看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也不能掉以輕心。作為老師,不能認為:第一課時麼,不就是學學生字、讀讀詞語、讀熟課文,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嘛!其實不然,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也必須瞭解清楚,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什麼,哪些需求是可以在第一課時為學生解決?哪些適合放在第二課時進行?千萬要避免,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滿足不了他們的渴求,這是很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其次還要思考,哪些知識、技能是教師想給學生的,而這些知識、技能,學生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或掌握了多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是否適合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果適合,怎樣訓練?訓練到什麼樣的程度?這些問題都應該認真地考慮清楚。
總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要綜合學生的學情、課文的特點、單元的訓練點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個複雜思維的產物,也應該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
篇2
1.以美感教育為主流,充分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優美景觀。在這節課中根據教材特點運用了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傾聽表達。
2.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整合優化,同時積極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聽促讀,以讀促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句,並理解運用於表達。
3.認真有效的組織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朗讀訓練中放手讓學生練習,敢於創新,敢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課堂語言精心推敲。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過渡、點撥、引導,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5.另外由於課上前鬆後緊,所以造成作業超市沒有完成。
6.課上只注重了一部分優生和中等生,而忽視了差生,所以發言面不夠廣。
篇3
這一堂課,我感覺是不理想的。學生沒有興趣,課堂的氛圍是沉悶的。
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吻合。
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1、瞭解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從而掌握分段的技巧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從學生的學情以及表現出來的狀態來看,瞭解課文的大意,掌握分段的技巧,他們是不感興趣的。因為之前不少課的第一課時,我基本上也在側重這方面的訓練,所以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沒有新鮮感。而且我也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已具備這樣的能力。可我總是不放心,還在反覆練習,學生當然沒積極性了!
第二、在課的引入環節,我讓學生讀課題“鼎湖山聽泉”後,質疑,學生都說:我最想了解鼎湖山有哪些泉聲?那兒的泉聲是怎樣的?學生有了這樣的學習需求後,我並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去好好地感受泉聲,只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自讀了一遍課文,把它作為引入課文的一塊墊腳石。然後又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讀生字、讀詞語、讀自然段,並概括段意和主要內容。這樣的做法,置學生的需求於不顧,機械地照搬教案,我想學生一定覺得這樣的課堂對他們是沒有吸引力的。
丁丁和牽牛花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