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智慧的精選勵志感悟文章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一定要放下,保持人生的心靈的寧靜,發現生活的美好。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 保養師的過錯
肖恩是著名的飛行員。有一次,他在郊外進行個人飛行表演,但飛機在升到空中300米高時,兩架引擎卻突然熄火了,所幸的是他技術嫻熟,在引擎失效的情況下依舊慢慢著陸了。
迫降之後,肖恩立刻就開始檢查飛機燃料,沒想到,他所駕駛的這架螺旋槳飛機,裡面裝著的居然是噴氣機燃料。肖恩馬上把那個年輕的飛機保養師叫到身邊,問他這是怎麼回事,那個保養師也正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難過,他淚流滿面,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見保養師一言不發,肖恩緩了緩口氣說:“你以後還會犯這樣的錯誤嗎?”保養師連忙說:“不會,再也不會了。”肖恩這才拍了拍保養師的肩膀,笑著說:“好樣的,為了證明我對你的信任,相信你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你以後繼續幫我保養飛機。”說完他就讓保養師繼續回去工作了。
一名記者看到了這一幕,就採訪肖恩:“那個保養師害你差點沒了命,難道你沒打算懲罰他嗎?”
肖恩笑著說:“懲罰?這次事故的本身就是對他最大的懲罰,這會讓他在愧疚中不斷努力,而如果我懲罰他,那就意味著一切都抹平了,他不需要再愧疚了,那樣反而不利於他改正錯誤。”
2.生活與點心
一個小傢伙向祖母抱怨說,“一切”都很糟糕:學校,家庭,健康……沒有什麼讓自己滿意的。
此時祖母正在烘製點心。她問小孫子要不要吃點什麼,小傢伙欣然接受。
祖母說:“吃點澱粉吧?”
小傢伙不滿地叫喊:“多難吃啊?奶奶!”
祖母接著說:“那就嘗幾個生雞蛋怎麼樣?”
“決不!那更難吃!”
“那麼嚐嚐烹調油或者酵母粉好嗎?”
“奶奶,您怎麼了?這些東西都很難吃啊?”
祖母接著說“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本身都很難吃。但是當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混合在一起的時候再通過烘製就可以成為美味的點心了。”
生活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會迷惘、難過。但是,生活會調和所有的事物,將他們變得對我們有益。
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生活,當生活把所有的事物調和融洽的時候,一切不美好的東西都會變得神奇。
3.必要的距離
有段時間我頗糾結。在不多的文學活動中,有幸接觸到一些名人。我很珍惜這種幸運,希望可以學到許多有益的東西。但時間長了,有的人卻頗讓我失望。不管你怎樣真心真意待他:在人前待之以禮,在人後聽到對他的負面議論比如“名不副實”“過氣了”之類,總是盡力勸說議論者給予必要的尊重——誰沒有過氣的那一天呢?但遺憾的是,他對此永遠保持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冷漠。我自然不敢期待任何哪怕是最細微的一點善意,但受到他時不時當眾毫無來由的奚落,特別是當我發現這常常是掩蓋他的某種空虛和嫉恨的時候,我真是打心眼裡為自己也為他難過。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終止這種只能讓人難堪的交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則微博,豁然開朗。
那則微博說:與人為善是一種能力,與人保持距離也是一種能力。用與人為善找到好的迴應物件,用保持距離過濾不值得交往的物件。兩種能力都是一種人際關係的篩選手段,都特別重要。與人為善不是一味遷就,保持距離不是憤世嫉俗。一個能理解並回應你的善意的人,與你產生良性互動的機會就比較多;一個自視頗高讓你永遠得不到正視的人,讓你受到傷害的機率就比較大。這是明擺著的事。
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試錯成本越來越高,無意義的遷就毫無必要,也耗不起。隨時止損,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力。以我不太豐富的人生閱歷,以下型別的人,真的遇上,就趁早保持距離為好。
對他人的評價幾乎都是負面的。說起自己同過學的人、共過事的人、短暫交往過的人,甚至是偶爾認識的人,總是一無是處;與他交談時他漫不經心,要不冷淡不屑,要不你說什麼他都打哈哈;永遠是一臉的優越感,咄咄逼人,不是伸手相握,而是抬手讓你碰他的手指;沒聽清你說什麼就打斷、搶話、牛頭不對馬嘴地接茬說自己的;打聽、談論、傳播各種八卦隱私,同時炫耀自己的豔史;當眾取笑朋友的弱點表現自己的優秀;為了利用你,強行套近乎,動不動就說你是他一輩子的朋友;高聲大氣,咋咋呼呼,對上司唯唯諾諾,對下級粗魯無禮,頤指氣使;神情猥瑣,目光躲閃,含糊其詞,話說一半留一半;只要涉及應該堅持的原則和正義就打死也不開口;自我感覺超好,把尖刻無禮當聰明可愛。覺得是個男的就會喜歡她,想佔她便宜。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沒有見識,自己永遠是對的。不管別人說什麼,迴應都以輕蔑的“不可能”開頭。男性小拇指留很長的指甲,油頭粉面,在電梯裡對著鏡面牆拂弄頭髮;時不時吹噓,某天在某高檔酒店跟某名人吃了飯,合了影,某大老闆是他哥們兒;一有機會就伸出手腕逼人家猜腕上的手錶或手鐲值多少錢,那串佛珠手鍊是什麼材質、在哪個廟裡由哪個高僧開的光。永遠是最時髦的——你說佛教,他就是名僧的居家弟子;你說基督,他就是教堂的禮拜常客。
對於判斷應該保持距離的人,上述特徵,有一點就夠了。一個人一開始就讓你覺得哪裡有點不舒服,最終一定會讓你特別不舒服。
人自然應該寬厚、不狹隘,有容人之量,但容忍並不等於沒有距離,並不等於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沒有反感,並不等於要勉強自己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不反感。反感有時是你的潛意識在提醒自己避免可能遭遇的傷害。
當然,社會生活是複雜的。人不可能只與自己覺得舒服的人相處。學會與自己覺得不舒服的人保持距離,既是避免傷害之道,也是與各種各樣的人在一個無可迴避的空間共處共存之道。
關於逆境人生感悟的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