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作品。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宋代】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註釋:

  1.麾下:軍旗下面,指軍營裡

  2.麾:軍旗

  3.炙:名詞,烤熟的牛肉

  4.了卻:完結

  5.醉裡:醉酒之中。

  6.挑燈:舉燈。

  7.看劍:是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8.夢迴:夢醒。

  9.角:古代軍隊中用來發號令的號角。

  10八百里:牛名。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驕”。後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11.連營:連線一起駐紮的軍營。

  12.分:分配。

  13.五十弦:瑟的別名。

  14.翻:演奏。

  15.塞外聲:這裡指軍樂演奏出的雄壯的軍歌。

  16.沙場:戰場。

  17.秋:秋季,秋天。

  18.作:像,如。

  19.點兵:點檢軍隊。即接受檢閱和派遣。

  20.的盧: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曆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揹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而大為提高。

  21.天下事:指收復中原,統一天下的大業。

  22·霹靂:驚雷,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23.生前:活著的時候。

  24.身後:死後。

  25.可憐:可惜。

  26.同甫:陳亮的字。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意思: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裡醒來,聽見號角聲在各個軍營中響起。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搏得天下生前死後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髮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作背景:

  辛棄疾,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閒居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鑑賞:

  此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湧,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迴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裡”、“夢裡”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裡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絡,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為“壯”也。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並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化身為詞裡的,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髮生!”白髮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裡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鬥準備、戰鬥進行、戰鬥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佈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裡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清照是屬於什麼派的詩人
鹿門居士米芾的故事
相關知識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與李清照並稱為什麼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棄疾閱讀答案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棄疾閱讀答案
詩人辛棄疾與李清照並稱為什麼
詩人辛棄疾與李清照並稱為什麼
詩人辛棄疾和誰並稱為蘇辛
辛棄疾活捉叛徒義端
辛棄疾高中作文素材
歌頌辛棄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