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衢云為什麼會被殺
楊衢雲年幼即隨其父到香港,在香港聖保羅書院接受教育。十四歲在香港進入船廠學習機械,因工業意外失去右手三指,於是改習英文。畢業後任教員,之後轉任招商局,及沙宣洋行副經理。那麼最後?
1861年,楊衢雲出生在廣東東莞,年幼之時就被其父帶到了香港,在聖保羅書院就讀。1875年,楊衢雲從書院畢業後,來到了船廠學習機械,因事故永久失去了右手的三根手指。因香港是當時英屬殖民地,外國人來往較多,為了生計,楊衢雲決定學習英語。之後的生活中,楊衢雲當過書院教員、招商局跟沙宣洋行副經理等職位。1890年,楊衢雲招呼幾個有志之士一起創立了輔仁文社,自己出任社長一職。以盡心愛國為主旨,楊衢雲等人討論起了推翻滿清,建立合眾政府的提議。
1895年,楊衢雲與孫中山相識,兩人都想到了一塊,於是就創立了興中會,楊衢雲被推選為會長,孫中山為祕書。1895年,多年的籌謀、策劃下,廣州起義已經急不可耐了。但因事機沒有保密牢靠,被清政府得知。香港政府受到清政府的壓力,只得將孫中山跟楊衢雲兩人趕離香港。之後,楊衢雲轉戰多地,在海外發展起了一大批興中會會員。1900年,楊衢雲將興中會會長一職交給了孫中山,並回到香港發起了惠州起義。事敗後,楊衢雲回到香港開始了教書養家的生活。1901年,楊衢雲在香港家中被清政府的刺客槍殺致死,享年40歲。
楊衢云為什麼被殺
因為楊衢雲主張的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對清政府的封建制度產生了嚴重的危害,而且他又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革命會會長,若不將其殺死,清政府將永無寧日。楊衢雲可以說是我國近代以來,在革命事業上最為默默無聞的一個。因其死得太早,在革命事業上並沒有留下濃厚的一筆。
楊衢雲可能不是一個個性沉著的人,過早地逝世,也難以推斷他是不是優秀的革命領袖。但其提出的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主的合眾政府,確實是當時最為先進的言論。如今,隨著史料不斷的被挖掘出來,楊衢雲對革命進展所做的貢獻也越發的被人重視。
延伸閱讀:
在中國近代史中,最寂寂無聞的,要算是楊衢雲***1861-1901***了。2009年逝世的歷史學家唐德剛如此評價楊衢雲:“一部‘中國近代革命史’,是應該從楊衢雲開始寫的。”***《晚清七十年》第五冊***楊衢雲是最早領導革命的香港人,為興中會首任會長***第二任是孫文***,但至今他在跑馬地的墓碑上,仍只刻著編號“6328”,沒有名字。他比孫文大5年,生於廣東虎門,幼隨父來港定居,任英文教師和招商局書記長多年,絕對稱得上是香港人。1890年,他與友人在港成立輔仁文社,並出任會長。名為文社,實為議論大清朝政的基地。1895年初,剛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的孫文,回港尋找同道,結果二人一拍即合,輔仁文社和興中會隨即合併,以“興中會”為會名。
名為興中會,實質“一切皆是輔仁文社的延續”***唐德剛語***。可以想像,孫氏之所以能在回港短短几個月內,便動員到足夠人力物力財力,於同年進行起義,正因有楊的文社在香港打好“基礎”。楊氏和輔仁文社於革命之初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相關記載和研究卻如鳳毛麟角,原因何在?
中港臺史家一般認為,近代中國最早組成的革命團體,是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既被捧上“神壇”,排山倒海的學術論文自然以興中會為研究物件,輔仁文社只能靠邊站了。幸好還有唐德剛、韋慕庭***美歷史學家***等少數學者,反對以興中會為革命濫觴。
唐德剛指出,輔仁文社比興中會更早成立,所提出的“推翻滿清、創立合眾政府、選舉伯理璽天德***英文president的音譯***”等主張,卻跟興中會幾乎一樣。而且楊開始搞革命時,孫文尚未決心推翻帝制——1894年,他還親赴天津,意圖上書李鴻章,可見思想仍屬溫和。雖然進言書有否送達李鴻章是個謎,但如唐德剛的戲言:“如果李鴻章英雄識英雄而重用了孫文,中山不也就是清政府的‘能臣’了嗎?”孫文也說過“予少年主張,謂漢人作皇帝,亦可擁護……楊衢雲***因而***與予大斗,幾至動武,謂非民國不可”,正好印證唐的觀點。
膾炙人口的愛國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