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月光曲》這課還沒開課前,語文教師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才能有效的講好這一課!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北師大版,歡迎大家的閱讀!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瞭解並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3.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4.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課前準備:

  1.為課文標註自然段序號。

  2.把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

  3.圈出不理解詞語,並嘗試解決。

  教學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月光曲》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匯入 揭題質疑

  1.讀題。

  2.介紹貝多芬。

  3.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二、初讀感知 自主學習

  1.學生圍繞“《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自學。

  2.組織交流。

  說明:在揭示課題後,學生通過聽,瞭解與《月光曲》相關的資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瞭解傳說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三、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

  ***一***學習2—7自然段,體會人物情感。

  1.創設情境,理解“幽靜”,瞭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說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作的思緒。

  2.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⑴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⑵指導分角色朗讀。

  ⑶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

  說明:課文第3小節作者重點描寫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註、反覆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資訊,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

  3.瞭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後做了哪些事。

  4.學生交流。

  5.圍繞“貝多芬為什麼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

  ⑴聯絡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裡的想法。

  ⑵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

  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心情,瞭解她不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

  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遇知己時的心情及對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導朗讀對話。

  ⑷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

  說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瞭解4-7小節這部份內容,再通過聯絡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裡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瞭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後又決定即興創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展。

  ***二***感受意境,指導概括。

  1.誦第8小節,渲染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

  2.出示第9小節,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

  3.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4.明確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說明: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於情、景的交融,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後,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二、朗讀感悟 體會情感

  學習8—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1.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

  2.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

  3.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讀第9小節,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內容,嘗試讀出感受。

  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

  ⑶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

  4.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說明:本環節主要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瞭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並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5.引讀第10節描寫貝多芬的句子,結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導朗讀。

  6.想象貝多芬離開後兄妹倆的對話,續寫課文內容。

  說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深化主題 拓展延伸

  1.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

  2.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說”的內涵。

  說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過對“傳說”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

  月光曲

  板書設計:

  彈琴

  聽 ***發生***

  談話

  貝多芬 彈一曲 ***發展***

  彈

  又彈一曲 ********

  記***記錄《月光曲》*** ***結束***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貝多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月光曲》的,掌握貝多芬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教學中我設計一個問題“貝多芬進入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曲之後情感又有什麼變化了?”我認為簡單的一個問題卻引起了學生的爭論:有同學說:“我認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一曲後,盲姑娘認出他就是貝多芬時貝多芬一定十分激動,因為盲姑娘太懂音樂了。”有的說:“我認為盲姑娘認出貝多芬後此時貝多芬還是感動,真正使他激動的原因是他想到這麼愛音樂的人卻不能坐在音樂廳裡欣賞自己的演奏,社會制度太不平等了。想到這他很激動。” 我沒有打斷學生而是笑著說:“請繼續談你們的觀點。” 學生受到了鼓勵更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說:“我認為貝多芬此時是驚訝,為盲姑娘如此懂音樂而驚訝。” 有的學生說:“我認為貝多芬此時是氣憤。” 運用自己查詢到的資料,正如同學們所說的貝多芬十分熱愛勞動人民,貧窮不能阻礙人們對音樂的熱愛和理解。就在這簡陋的茅屋中貝多芬遇到了他一生中難得遇到的一位真正的音樂知音,他的情感由感動、驚訝、氣憤進一步昇華為激動之情。其實我們每個人在閱讀課文時對人物的情感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幾位同學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貝多芬情感的變化。我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也應象他們一樣敢於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課後這節課我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還是比較好,因為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多方面、多角度的展開爭論,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向這節課學生們出現了很多種答案,我們就應該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展開求異思維,展開爭論,從而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和貝多芬的善良和愛心。教師相機誘導,學生互相切磋、分析、爭論,就有助於培養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年級上冊語文美國旅遊團教案
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十四課莫高窟
相關知識
四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案
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語文莫高窟教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桂花雨教案
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課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鳥鳴澗教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月考試卷及答案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