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課文預習教案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主要用了什麼手法去描寫這種植物?同學們不妨提前瞭解一下,以便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課時
一、主要內容
這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通過連續仔細的觀察,發現了爬山虎怎樣爬的祕密。文中不僅講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然後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後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它怎樣在牆上爬,最後講它必須“觸著牆”才能生存。
選編本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植物的方法,並能夠運用學到的觀察方法指導自己的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把事物寫具體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難點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和表達的方法。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爬山虎的腳的特點說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課前可佈置學生觀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
教師課前蒐集爬山虎的資料,準備爬山虎實物或標本或掛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製作有關爬山虎腳生長特點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2.初讀課文,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檢查學生對每個自然段大意的瞭解情況。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要以自讀自悟為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如讀讀畫畫說說,學完課文,還可以“向你介紹我”為題,讓學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紹自己。
3.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作者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很美,語言更美。教學中可以朗讀體會為主,先個人自主朗讀,並想想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知道的;再在小組裡說一說,還要把課文讀給其他同學聽,大家評一評,是不是讓人感覺到葉子的美,表達出作者喜愛之情。通過自讀和討論,要讓學生了解到爬山虎葉子的特點,一是綠,“綠得那麼新鮮”;二是又多又密,鋪在牆上“不留一點空隙”;三是美,“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課文講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怎麼爬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仍然要以朗讀體會為主,以直觀手段的運用為輔。可先讓學生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認真地讀幾遍,分別找出寫爬山虎的腳的和爬山虎的腳怎樣爬的語句,再對照圖,找一找爬山虎的腳,想象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教師可出示掛圖***或實物或多媒體演示***,再讓學生認一認:①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是什麼形狀的?***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②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再讓學生畫一畫,畫兩幅圖,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一幅圖表現爬山虎的腳是怎麼一腳一腳爬的。畫好以後,在小組裡交流,講一講,評一評。
4.在反覆感知課文內容以後,學生已接近熟讀成誦的程度。教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較快地背下來。按一定的順序記憶,抓住有特徵的詞句記憶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第2自然段,可按“剛長出來的葉子”“長大了的葉子”的順序背。背“長大了的葉子”這一層時,可抓住葉子的“綠”和“密”的特點背。第3、4自然段的背誦,可藉助畫一畫幫助記憶,邊畫邊背。當然,也可以抓住順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幫助記憶。幾種記憶方法的綜合運用,更能提高記憶效果。
第二課時
一、重點字詞
“疊”讀dié,不讀diě;“隙”讀xì,不讀xī;“拂”讀fú,不讀fó;“莖”讀jīng,不讀jìng。
“疊”,上中下結構,查“又”部,上邊是三個“又”字,中間是禿寶蓋,下邊是“且”字。書寫時注意“又”的捺變點。“隙”,查雙耳部,左右結構,左邊是雙耳,右邊是小字頭、日字、小字。書寫時注意小字頭一豎無鉤。
“漾起波紋”的意思是盪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動盪。課文是指爬滿牆壁的爬山虎的葉子被風吹動,好似波浪一樣在盪漾。理解時,要讓學生認真讀句子,然後默想爬山虎葉子被風吹動時上下波動的樣子。
要注意區別“嫩紅、嫩綠”和“嫩葉、嫩莖”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紅、嫩綠”中的“嫩”,指顏色淺,是淺紅、淺綠的意思;“嫩葉、嫩莖”的“嫩”,指新生長出來的,新鮮的,跟“老”字相對,有嬌嫩的意思。
課後,可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四年級上冊課文爬山虎的腳的作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