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後反思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仍然是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的過程,這個時期如果不能幫助學生打好語法基礎,在後續進一步的語文學習中很可能會造成障礙,因此對於初中教師的任務是很重的,他們需要不斷的總結反思,提升教學效率。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階,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裡算哪裡,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裡,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閱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裡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篇二

  “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的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程改革針對此積弊,鮮明的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直言不諱的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於是學生終於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範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讚。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的發揮了,但在佩服之餘,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麼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並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註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覆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於心,外達於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湧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於人於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後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可是傳統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餘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裡跳。 “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以後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鬆了,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會在語文課堂上紮下了深根,願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篇三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麼是文化?按學術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進行闡釋。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則指生活於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們長期積澱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統,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湎價值觀念系統則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與教育的關係,無疑當取後者。什麼是語文教育的文化底蘊?主要指中華民族幾幹年來積澱的文化傳統和當代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情感、心靈意識,包括狹義文化所指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義來說,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語言中人文主義情懷、智慧和創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語文教育。表面看來,任何教學所傳播的總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態上多種多樣的文化,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學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無的放矢嗎?其實,傳播文化並不意味著你的教學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因為我們所追求的“文化”,誠如眾多文化學家所說,不是那些可見的、物態化的符號、影象或行為,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種只對孜孜叩間它的人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人們用於解釋經驗、創造世界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尋、體驗和理解蘊涵在教材文字中的真、善、美、聖、愛等方面的豐富意義,將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內涵分娩於主體之中,啟用、喚醒和培育學生的價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從孕育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創造、積累、模式化的過程。這就是文化的積澱。文化的積澱是一個通過從其他人或文字那裡接受傳統的哺育和滋養,在與傳統的對話和晤談中漸漸形成超越生物機體親性的完整人格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的長河。河水滔滔,不捨晝夜,孕育了浩瀚悠遠的華夏經典,湧現了諸多的文化巨匠。漢語文化形象豐瞻,情趣盎然,神韻飽滿,愈義遙深,具有極為獨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漢語的文化特性,藉助開拓閱讀的報域,來開拓文化視野,讓學生在文字的學習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鑑世界多元文化,讓歷史文字在現實的語境中輻射出積極的存在意義,在繼承與發展中熔鑄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品格。為此,我們必須改變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傾向,基於特定的漢語文化情境來設計我們的語文教學。
 

初中語文教師課後反思
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初中化學課後反思範文
初中數學課後反思範文大全
初中語文課後反思範文
高中語文課後反思範文大全
初中化學課堂反思範文
高中數學課後反思範文
高中數學課後反思範文
初中地理課後反思
英語課後反思範文
英語課後反思範文_2017英語課後反思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