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高中母校文章
母校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其中有我,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母校成長的搖籃
幾十載雨雪風霜,幾十載春華秋實,有這樣一個地方,她走過了悠悠歲月,歷經滄桑;她沐浴著人文精華,源遠流長。她就是這片沃土上最閃耀的光芒——我的母校!
回首往昔五載青春歲月,拳拳師生意,眷眷母校情,曾經無數美好的追憶,母校猶如母親一樣,為我們插上了翱翔藍天的翅膀。在靜謐的月夜,我冥思著這靈韻爛漫中一縷縷短瞬而又永恆的亮光,將其化為一個個片段不斷浮現:在假期返回學校的旅途中,列車和匆匆閃過的窗外美麗的風景;在笑逐言開的寢室;在充滿知識和希望但又時而泛起睡意的教室裡;在球場上汗流浹背的我們;在放學後蜂擁而至的食堂裡……一種莫名的感動直衝眼眶,是懷念?是感傷?抑或兩者皆有。我們在依師裡留下了無數的足跡, 母校保留了我們最快樂、最難忘的回憶,同時還有我們最美好的青春。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或許只有花開花落的時候,我們才會領悟它的真諦,才懂得擁有的可貴。3年前,當我背起行李離開母校的那一刻,不捨這樣一群人,於茫茫人海中不期而遇。在充滿朝氣的花季雨季,一起學習,一起奮鬥,一起歡笑。一起編織美好的夢想,一起呵護樸實真誠、歷久彌堅的情誼。曾經互相支援鼓勵,一起歌頌深奧的教育奠基,一起為充滿期待的明日譜寫最美的今昔!這,就是我可愛的同學們!
畢業後,我再次回到校園,一切如故,卻早已物是人非。沒有了熟悉的身影,沒有了熟悉的名字,沒有了曾經的故事。有的卻是更青春的身影,更爽朗的笑臉,像極了當年的我們。看到這些心中不免有些傷感,總希望有人還會記得我們,記得我們在這裡發生的事兒,總會記得曾經的曾經也有像我們這樣一批又一批學哥學姐!彷彿夜空中的點點繁星,一代代依師人在這片天地裡不斷地釋放光彩,成就輝煌。
母校讓我的生命裡充滿了理想和信念,充滿了愛和溫暖,母校給予我做人的啟迪和方向,孕育著我對明天的希望;母校已經延續在我的身體和今後事業中!我懷念母校,更感謝母校。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母校的回憶
不知不覺中離開西陽中學已經二十餘年了,雖說送女兒到母校時,母校早已變了模樣,但對母校那份感情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那時的母校雖然名叫西陽鄉中,卻只有六個班,初一至初三,每個年級兩個班,沒有圍牆的幾排瓦房顯出母校的寒酸與貧瘠,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全校師生拼搏向上,銳意進取的熱情。要知道我們去的那一年全縣中招成績中前十名,母校佔了七名,使母校一下子宣告遠揚,使得一些縣城的孩子託關係到母校上學。
那時的生活是艱苦的。那時吃飯要票,從家裡帶來麥子換成飯票,再拿錢買一些菜票。早飯一般是甜湯,一兩飯票一碗,五分菜票就可以買到多半碗熟菜,中午一般都是稀麵條,二兩二分一碗。那時二斤飯票一角錢我就可以用一星期,早飯和晚飯的菜是從家裡帶的醃鹹菜,饃也是從家裡帶的。每週三下午學校會放一晚上假,好方便學生回家拿饃拿菜。當然這是方便學校臨近幾個村的,遠村的一般週三是不回家的,我家離學校二三裡地,有時候晌午放學就能回家吃飯。
那時的飯菜比較單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兩三個人做飯,放學後排隊買飯,總有高年級同學插隊,低年級學生敢怒不敢言,再加上有時候飯做的少,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我們剛去那會兒,英語老師怕我們吃不上飯,早自習只要是英語,他總是會提前五分鐘放學,所以我們只要早自習是英語課就不會擔心吃不上飯。因為排隊吃飯打架也是常有的事,直到學校後來安排老師輪流維持秩序情況才有所改善。
那時的住宿條件非常艱苦,寢室裡沒有床,我們只能睡地鋪,就是在地上排一層磚,上面鋪一頁竹蓆,再鋪上被褥,後來竹蓆爛了,被褥就乾脆鋪在磚頭上,硬的硌人。夏天蚊子多,常常睡不著覺,冬天冷時就兩人結合,一人睡一頭,通腿暖和。記得我們班有位同學老尿床,冬天沒人和他通腿兒,他又怕羞不願意晒被子,每天被子褥子都是溼的,而且特別難聞,他卻一直堅持了三年,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的學習,他的成績總是班裡最好的。
那時的老師特別負責任,要求也特別嚴,學習不好或者犯錯誤,老師體罰學生是常有的事,即使老師下手再重,學生回家也不敢說,即便是說了,家長也不會到學校找老師,反而會說老師管的嚴是為自己孩子好,所以那時我們一般都是特別聽老師的話。那時我們的思想都還比較幼稚,男生與女生很少說話,老師排座位一般都是一男生一女生坐一張桌,為的是上課少說話,我們都很單純,男生和女生很少說話,我因為是班長和女生交往多了一些,就被一些同學傳閒話,儘管老師事後批評了那些同學,但男女同學交往的還是不多。
那時我的作文特別好,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楊素雲楊老師,她和我一個村,而且又是近鄰,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上對我特別照顧。楊老師給我們作文的評語分“優、良、中、差”四個等級,我的作文每次都是優,在每週的作文課上,我總是被她叫起來,把自己的作文念給大家聽。為了提高大家的作文水平,楊老師讓我們大家記日記,而且每週還要檢查,作為語文課代表的我為大家收發日記作文一直三年,以至於後來我只要看到字就能說出是誰寫的。初二時,我心血來潮,組織幾個同學,辦起了報紙,楊老師很支援我們,給我們提供紙張,名字叫《自學報》,儘管是手抄報,但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應有盡有,再有愛好畫畫的同學配上插圖,很得同學們的喜愛,以至於鄰班的同學都到我們班參觀,讚不絕口。
初三時,學校專門為我們畢業班增加了寫作課,由張世俊老師為我們講課,那時他是我們學校的校長,他的課生動有趣,他講到人的哭時,說有聲無淚稱之為嚎,有淚無聲為泣,有淚有聲才能叫哭,很是生動形象。有時他將自己發表的文章和我們分享,有時他拿別人的文章幫我們分析其中的寫作手法,告訴我們如何審題,如何開頭、結尾,總之聽他的課永遠都是一種享受。
“爸爸!快走!”女兒的叫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望著母校寬敞明亮的教學樓。乾淨整潔的學生公寓,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校園,我為母校的變化而高興,同時也為女兒能成為母校的一員而自豪……
:回憶母校
1981年的高考,我沒有考上大學,來到餘干第一中學學習,餘干一中的學習使我眼界大開,我常常從這一年的學習中想到了電影《人生》中高家林看畫報的場景。
是的,到了餘干縣一中,我獲得了一個在縣城站腳的平臺,雖然那時候的寢室並不寬敞,但是光線很不錯,我第一次有了在縣城長住的機會。縣城的環境雖然和省城無法相比,但是在我這個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眼裡,餘干縣城乃至於餘干中學就像是天堂。有了餘干一中這個平臺,我幾乎逛遍了餘干縣城的每一個地方,我到得最多的還是東山嶺半山腰的圖書館,在那裡,我可以看到幾十種畫報,幾百種雜誌,後來有了借書證,我可以到上幾萬冊書籍的書海中徜徉。這樣,我的眼界得到大幅度的擴充套件。
實事求是的地說,餘干離南昌很近,當時的交通不是很優越,但是,餘干一中的教學水平是很高的。特別是語文教學水平很高。記得當時有一個語文老師祖籍在廣東,叫劉淦林,據說是大學老師,後來下放到餘干一中教書。大學語文老師教中學語文,不說是殺雞用牛刀,起碼也是綽綽有餘。我是聽過劉老師講課的,劉老師不但天庭飽滿,十分帥氣,十足一副教授氣派,他的課也的確講得很好,深入淺出,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寫作課更是高屋建瓴,娓娓動聽,以至於我工作以後長期喜歡寫作。餘干一中的科學實驗氛圍也十分濃厚,生物實驗做得很多,顯微鏡的擁有率挺高的,幾乎每八個學生可以使用一臺顯微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餘干一中的物理實驗,當時有個物理老師,好像叫張壽福,人長得很精幹,他的物理教學在全地區都有名氣。那個年代,物理老師主持的大型物理實驗常常在校外的廣場公開亮相,特別是鐳射實驗,更是讓同學們趨之若鶩,一個學年內居然做過兩次鐳射實驗。當時的校長叫江崑山,據說是名牌大學畢業,這還不算,這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據說插秧還特別快,這讓我們學生娃娃們領略到了十分全面的人格力量,我們也深深地學會了:做人要像江崑山校長一樣,能文能武,不但能夠飽讀詩書,而且要親民愛民,勤於勞動。
總之,餘干一中短短一年的學習,給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得感謝餘干一中,特留下詞一首以表謝意:
清平樂餘干一中
夢裡常見,一晃三十年,書聲直衝東山巔,母校永在心間。
培養官道公正,倡導一專多能,學生天南海北,對黨忠心耿耿。
寫草原景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