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茶的優美散文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雖說沒有茶葉便不會有誘人的清香,但此時此刻,人們所欣賞,所關注,所品位的已經不再是那片片茶葉,而是這杯中之水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篇一:茶語人生

  作者:飄落紅塵笑如煙

  喜歡在靜幽的夜裡,靜品一壺香茗,伴著氤氳的茶香,梳理章亂的思緒。靜靜的看著一片片葉子,在杯中一次次的翻滾,沉澱,一杯水由濃到淡,也品著一壺茶從馨香到無味的過程。

  白落梅說“將一盞茶,喝到無味,將一首歌,聽到無韻,將一本書,讀到無字,將一個人愛到無心。”清淡光陰,就著一盞清茶,落棋敲子,吟詩作畫,讓平淡如水的日子,在馥郁的馨香裡清閒雅緻。

  古往今來,季節更迭,花開花落,歲月山河在朝夕的輪迴中,早已找不到往日顏色,唯有一縷茶香飄過秦時明月漢時關,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

  一盞茶,不分高低貴賤,名流權貴,鄉村野夫,均可在閒暇時光手捧一杯香茗,看庭前花開花落,賞天上雲捲雲舒,閒話家常,談古論今。細品慢斟的功夫茶,粗口豪飲的大碗茶,都讓淡雅的日子,氤氳著淡淡的香。

  茶和水的緣分,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彷彿是來赴一場千年的邀約,茶是水最美的風景,水是茶久等的歸人,見面時,無須言歡春花秋月,亦無需傾訴久別重逢的喜悅,只是默默無聞的相依相融,茶為水釋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棄。

  生命中的相遇相知,或許是尋了前世的約定,兩個人之間的重逢,是為了三生石上篆刻的誓言。人海中,一個眉眼的碰觸,心靈有了交匯,沒有相見恨晚,也沒有失之交臂,碰巧你來時,我也在。簡簡單單的相遇,簡簡單單的相處,一起把風雨看透,把滄桑共浴。

  一盞茶,濃了略顯苦澀,淡了便是無味。濃淡相宜的一杯,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伴一心儀之人,把盞臨風,仰或是西樓邀月,不用音樂悅耳,亦無須富貴繁華,相對無言,把手中的一盞香茗,慢慢品透,品出茶與水的機遇,彼此榮辱共存的真諦。

  茶的一生,坎坎坷坷,歷經風雨的侵襲,接受採摘時的分離之痛,經過高溫的烘烤,日光下的晾晒,方得在一杯沸騰的水中,釋放自己的馨香。嫋嫋香味給唐詩宋詞添了韻味,也給春花秋月增了馨香。

  春秋冬夏,花開花落,跋涉在紅塵中,免不了滾打爬摸,跌跌撞撞,一路聚散離合難免,榮辱成敗亦是家常。唯有用一顆素雅之心,看淡塵世浮華,笑納風雨坎坷,不管是鮮衣怒馬還是枯燈殘荷,都該從容面對,不驚不乍,沉穩如水。

  一程山水一程人生,每一程人生的路途,命運都給我們安排了不一樣的風景和機遇。生命的路上不會永遠天高雲淡,亦不會永遠遍植春天。不管怎樣的遇見和磨難,相信都是命運為了我們的成長做的最好的安排。

  茶素來與禪有約,禪堂寺廟,清靜之地,容不下酒肉,卻唯獨對茶情有獨鍾。香客旅人,上香拜佛,皆可在寺廟禪堂討得一碗清茶。焚香嫋嫋,木魚聲聲,虔誠的善心,在佛前纖塵不染,飲一杯清淡素茶,修心養性,與世無爭。

  煙火人家,凡夫俗子,日子清淡如茶,苦中回甘。平靜的日子,在一壺茶裡安穩著,早出晚歸之時,泡一壺茶,享享兒女繞膝的天倫,孝敬高堂含辛茹苦的撫養。不用山珍海味,富麗堂皇,幸福已把眉眼間寫滿。

  把盞對茶,不論莫逆之交,還是萍水相逢,有茶,有水,一方茶几,幾個板凳,世事風雲,家長裡短,過往恩怨,都在脣齒間嫋嫋生香。

  清末的蒲松齡,在繁華的路口,用一盞茶,招待往來賓客,地北天南,前朝舊事,都在一杯茶裡迤邐而來。或許那些妖魔鬼怪,狐狸仙子,皆是尋了那一縷清淡茶香,與夜色寧靜之時,乘月華清風,遁入蒲老先生的杯中,才有的聊齋志異那流芳天下的佳話故事。

  閒時,飲一杯清茶,無關風月,不爭名利。在氤氳的茶香裡,品一品前塵往事,讓恩怨得失隨茶水翻滾之後,歸於平淡,細品一杯香茗,最終明白,繁華似夢最終迴歸平靜,且讓人生隨一杯茶水,濃濃淡淡中散發自己的馨香。

  篇二:茶之味

  作者:遊移懸崖

  茶,源於天然,內含佛緣,與禪印和,如今也安於尋常百姓家,但茶所蘊之的萬千滋味,也只有飲者品過後方能知曉。

  ————題記

  追溯茶最早的出處,《詩經》爾雅,桑柔中都有涉獵,那時只謂以“荼”、“茗”、“賈”等之稱,後有唐高士陸鴻漸一書《茶經》為茶正名,理出“源”、“器”、“煮”、“具”、“飲”、“造”、“事”、“出”、“略”、“圖”,洋洋灑灑七千餘字,十章中盡解茶髓之精妙,被後人尊稱為“茶聖”,可見古人對茶的悟道和其難捨的情結。

  世人之所以喜茶,就是喜它自帶的那份渾然天成的靈性,它攬靈秀山水日月之精魂,其中盡藏世事紅塵百味,使飲者品苦若思,不驚不擾間就已垢淨明存,洗心見性。“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燁若春敷”,嫩芽沖泡,另物沉而精華升,其形燦若冬雪,其色如春野爛漫,多麼美好的詩句,這也是魏晉名士杜育在《茗賦》中將茶賦予了靈動的生命,視為了絕美的藝術享受,道出了萬千品茶人的心聲。

  現若有心尋一份茶緣,大可不必勞神效仿古人去林深尋隱 ,只需待閒暇靜美十分,擁清簡寧靜入懷即可。煮一壺淨水,沖泡一盞今春的新茶,觀朵朵柔綠緩緩於杯中綻放,先如沉睡千百年漸醒舒伸的蓮,後似莫高窟壁畫上曼妙盈盈飛昇的天女,只到茶香氤氳蒸騰,暗香了那顆從容的心。

  茶有濃淡,亦有冷暖。可能同一杯茶,讓不同的人去品,嚐到的滋味也會不盡相同,有人品後苦澀難嚥,有人品過頰齒回甘。相信一個真正懂得品茶的人,一定是個精行儉德的純簡之人,內心淡若晨風。也只有自己歷經心路,遍嘗甘苦之後,才能品出茶中真味,在俗世紛紜中持一懷碧潭秋月的心,去看淡人生的沉浮。

  品茶之道講究心靜性閒,當你捨去煩亂,持採菊東籬的悠然心去淺嘗綴飲,得到自然是一份心悅靜美的安閒自在。 將一杯茶品到綠水無波,品到純淨清朗,直到內心猶如秋水拂塵後的月白風清。用一顆清淡簡潔的胸懷方能證悟到有舍才有得的真意,一盞清茶在拿起與放下的舉手之間,就把生命裡的慈悲喜捨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茶蘊禪意,半盞清茶一如明鏡鑑照心底。透過一杯茶的風月,雖暗香無跡,但卻可以使人不被紅塵紛亂的表象所迷,即而我們從喧囂中尋到寧靜,在紛繁中守住內心的真淳。品茶也是修禪,心之所靜,氣定神閒,最終得到心靈的休憩,在平和中獲得快樂。能達到人茶合一的境界,就是佛門所說的茶禪一味,從那小小杯中承載的紅塵永珍,參悟出那一份淡泊寧靜的雲水禪心。

  我是極喜飲茶的,但多為心境怡然,隨性而飲,不是悟出了茶道和禪心,只是可以保持內心的祥靜與安寧。片刻的閒適我也會淺斟慢酌,看杯中綠葉飛揚,直到湯香四溢,賞心悅目之時,那潺潺清亮的茶水,也在不覺間早已為我蕩去了俗世的疲憊和心靈的塵埃。其實對於品茶,俗中求雅,我們也不必苛求精緻繁複,在這個過程中,大可將一盞茶飲到淡而無味,其中也許對茶的優劣、冷暖與滋味全然已無關重要,重要的只是讓心迴歸質樸與簡單。

  生命如茶,從出生時的嫩芽翠生,到初長時的青澀懵懂,歷練歲月風雨洗禮的陣痛,而逐步點滴邁向成熟,最後再經浪裡沉浮,刪繁就簡之後由濃烈漸漸轉為平淡,這不正是我們生命的旅程。人生亦如茶,多數人飲下是世味烹煮的茶,在杯中投下一份情感和了悟,用歲月不息之水沸出的茶香,或馥郁芬芳,或意蘊綿長。人生有味是清歡,總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有的茶之味。

  篇三:柴米油鹽醬醋茶

  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什麼是幸福?幸福就在每天每日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的一點一滴裡,和家人,一起過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也許再簡單平淡不過,卻是最難得的幸福。

  柴米油鹽醬醋茶,俗稱開門七件事,是每天家庭生活中的七樣必需品,在日常生活中最最普通不過了,卻蘊含許多文化哲理。

  不知誰說的:百姓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花。這話說的有失偏頗。文人如果離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何來琴棋書畫詩酒花。文人不但沒有離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且還從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悟出若干文采和菁華。

  比如第一件事,柴。夕陽西下,牧童暮歸,炊煙裊裊,曾經是農村一道暖意融融的風景。舊時啟蒙課本有一首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何謂“煙村”?用柴燒飯,村莊自然就籠罩在朦朧的炊煙中了。

  “傳說,清代著名文學家,鄭板橋喜歡上茶樓喝早茶。一日去喝早茶走到城門口,由於人擠,被一個進城的樵夫的柴擔掛爛長衫。樵夫很不好意思地放下柴擔向鄭板橋道歉,看見鄭板橋是個讀書人,就提出:“我有一首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我就賠一件新衣裳給你,好嗎?”鄭板橋想,吟詩作對正是自己的長處,何懼區區一樵夫?於是就答應了。

  樵夫的上聯是:“此木為柴山山出”此聯咋聽不難對,但仔細一想,是個疊字聯,很不好對喲!鄭板橋想了好久想不出下聯,只好認輸,揮揮手讓樵夫走了。鄭板橋上了茶樓,苦苦思索了一天也想不出下聯來,眼看已到黃昏,不走也不成了。於是站起來往窗外一看,家家戶戶的房頂上炊煙繚繞,好美一片景色啊!西邊的落日為人們奉獻著一天當中最後一點餘暉,傍晚的殘霞被渲染得絢麗多姿。此時,村裡的家家戶戶正在做晚飯,一戶戶人家的房頂上升起了繚繞的炊煙,堪稱天人合一的和諧美景。鄭板橋在感嘆這黃昏時分的絢麗景色的同時,觸景生情,腦海裡閃現出智慧的火花,瞬即對出了下聯:“因火成煙夕夕多。“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是一副拆字的巧對,也是華夏楹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它已不僅僅是一個文字遊戲,更折射出我們漢語言文字無窮的創造力。此後的妙聯不勝列舉,如:此木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此木為柴山山出,女家即嫁可可哥;此木為柴山山出,黑土當墨月月用。

  第二件事,米。柴米油鹽醬醋茶,米排第二位,是解決人們溫飽問題的寶貝。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的《憶昔》是大唐開元盛世是經濟發展的寫照,從這首詩中可見自古以來,米的多少是中國人貧富的標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米是生活七件事的核心。

  傳說很久以前,人類靠捕獵為生。因此,影響了動物繁殖,鬧饑荒!所以,大家商量去找動物以外又能填飽肚子的食物。找了半天沒有找到,十分苦惱,這時許多動物過來幫忙,猴子拿來了樹葉,鹿拿來了嫩草,海獺拿來了生河蚌…,無奈人類的胃,適應不了這些食物。這時,一位老者說道,有一種東西叫稻米,極適合人類吃,可是發現稻米的神農氏很小氣,不願把稻米生長的地方告訴百姓。老者只是聽祖父說過稻米的樣子,只能把稻米的樣子形容給人和動物們聽,大家分頭去找,可惜都空手而還。後來,第一個找到稻米的是老鼠,它把種子帶了回來,從此人類就有了動物以外的食物。人類為了答謝老鼠,許下有稻米就有老鼠的諾言。後來,因為老鼠繁殖得太快,人類種的稻米都被它們吃光,成了鼠患,於是人類開始了滅鼠行動。每當打死老鼠的時候,老鼠總是睜開雙眼,意思是,死!吾眼閉!這個故事,反映了遠古人類生存的艱難。

  時至今日,浪漫的人愛說,親人像“米”,是生命中的糧食,時時刻刻無法割捨。偶爾的分離:就倚窗望院淚滿襟,滿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片心。

  第三件事,油。一句春雨貴如油,寫出了春雨的可愛可貴,也寫出了油的非同一般。明代解縉在《春雨》中寫道:“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解縉和唐伯虎都是明朝的才子。據說,解縉科舉高中,按捺不住興奮之情,慌不擇路去通知親朋好友。雨天路滑,不慎摔倒,滿街的鄉親,看到他滿身泥水,狼狽不堪的樣子,大笑起來。尷尬的解縉,定了定神,他說要即席賦詩,記敘這次跌跤的事。於是,大家靜下來洗耳恭聽。隨後,他當場信口吟出來這首打油詩。誰也沒料到,他反過來將看笑話的左鄰右舍,調侃了—頓。

  油是烹調的必備佳品,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東西。日常生活中,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認為飯菜中所含的脂肪多,就叫油水大,反過來就叫油水少或沒油水。由此,人們習慣把意外的物質收穫、額外的好處或不正當的收入都叫“油水”,反之,則是沒油水或油水不大。

  在漢語裡,形成了一些與油有關的慣用語。如,“萬金油”—清涼油的舊稱。應用範圍很廣,但不能治大病。用這種說法來喻指什麼都能做,但什麼都不擅長的人。“老油子”指十分世故油滑的人。

  第四件事,鹽。生活離不開鹽。鹽與生活的關係,漢語有“有鹽同鹹,無鹽同淡”的說法。有鹽同鹹,無鹽同淡,比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生活中,有“朝齏暮鹽”的成語,意思是說,早飯醃菜進食,晚餐蘸鹽下飯,言生活貧苦,但在如此光景下過活,鹽仍是不可省略的生活底線,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鹽的作用是鹹,以鹽的作用、特性作比,漢語形成了一些俗語。“鹽貴鹹,事貴全”,比喻事情辦得周全才好。“無鹽不解淡”,是指沒有鹽解決不了淡而無味的問題,用以比喻沒有錢解決不了問題。“鹽滷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在傷痕上揉一把鹽”,比喻故意加劇別人的傷痛。

  人的年齡大,吃鹽的量自然就多,吃鹽多少與人的年齡有關,自然與社會經驗的多少有必然的聯絡。因此,“比你多吃幾年鹹鹽”或“吃鹹鹽也比你多吃幾年”便成了有經驗,閱歷深的習慣說法。

  第五件事,醬。中國是醬的創始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漢班固的《漢武帝內傳》中,記西王母下人間見漢武帝,其中記西王母告訴武帝,說神藥上有“連珠雲醬”、“玉津金醬”,還有“無靈之醬”。於是就有制醬法,是西王母傳與人間的說法。還有說,醬乃周公所創。《周禮》中已有“百醬”之說,醬的製作發明,應在周之前。

  《論語鄉黨》說,“不得其醬不食。”由此看來,孔夫子不但創立了儒家文化,還給中國人立下了吃醬的規矩。宋朝陶谷《清異錄》稱:“醬,八珍主人也;醋,食總管也。”古人把醬列為第一,作為調味統帥。

  城市醬園的興起滿足了百姓的食醬需求。中國歷史上的醬園不可勝計,其中,也不乏經營有方、傳統經年、廣佈聲譽、頗具規模的名店。歷史上有“江北四大醬園”之稱的“六必居”、“槐茂”、“玉堂”、“濟美”,其中以北京“六必居”最具典型性。六必居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其中醬菜最出名。據說六必居的掌櫃的是山西臨汾一個趙姓商人於明朝嘉靖年間開的業。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趙氏兄弟的小店鋪,因為不賣茶,故起名六必居。

  第六件事,醋。醋,起源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記載“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種酸味品,由此推算,醋有3000多年曆史。中國各地物產氣候不同,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保持至今最著名的江蘇鎮江香醋、山西老陳醋、福建永春老醋、四川保寧麩醋、遼寧喀左陳醋等,其中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永春老醋、四川保寧醋並列“中國四大名醋”。

  漢語中,“醋”常常比喻忌妒。吃醋,原來是指男女之間因情忌妒,後泛指忌妒心理。古有一婦人對夫君納妾不滿,作詩一首:

  恭喜郎君又有她,儂當洗手不當家。

  開門諸事都交代,柴米油鹽醬與茶。

  “醋”哪去了?原來被這婦人吃到肚裡去了。

  用“醋”表忌妒有一著名典故。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忌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執意不允,便召玄齡夫人令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忌妒就選擇死,並給她準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面無懼色,毫不猶豫,當場接過“毒酒”便一飲而盡,以示“寧死而妒”。其實李世民給她的毒酒只是一壺醋。李世民給這位房夫人開了個玩笑,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從此,“忌妒”和“吃醋”便緊緊融合起來,“吃醋”便成了忌妒的比喻語。

  有兩位女名人,冰心和林徽因。同為福建籍,都是詩人,在當時的文化圈裡都很有魅力,有許多共同的朋友,兩人的丈夫還是清華的同事。兩人低頭不見抬頭見,讓人料不到的是,她兩人卻有較深的芥蒂。

  林徽因家搬到北平後,周圍很快聚集了一批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文化精英,如徐志摩、金嶽霖、周培源、胡適、朱光潛、沈從文等。這些人聚集其家,高談闊論,好不熱鬧。據說當時林徽因談古論今,所說觀點很是讓人歎服。慢慢地,林徽因家便形成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時人稱之為“太太的客廳”。冰心的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影射的就是“太太的客廳”。《我們太太的客廳》中寫道:“這幫名流鴻儒在‘我們太太的客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盡情揮灑各自的情感之後星散而去。那位一直等到最後渴望與‘我們的太太’攜手並肩外出看戲的白臉薄脣高鼻子詩人,隨著太太那個滿身疲憊、神情萎靡並有些窩囊的先生的歸來與太太臨陣退縮,詩人只好無趣地告別‘客廳’,悄然消失在門外逼人的夜色中。整個太太客廳的故事到此結束。”《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女主人公和詩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為原型寫的。對冰心的公開譏諷,聰明而孤傲的林徽因怎能容忍。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帶了一罈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給冰心吃醋。

  第七件事,茶。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從歷史上來看,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佛道僧尼,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唐以前,茶的稱呼很多,用得最多、最普遍、影響最深的是“荼”字。中唐時,陸羽在對茶有著眾多稱說的情況下,在著述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時,將“荼”字減去一畫,一律改寫成“茶”字,使“茶”字從“荼”字中獨立出來,演變成特定的專稱,一直沿用至今,從而確立了一個形、音、義三者兼備的“茶”字,結束了對茶稱說混淆不清的歷史。

  反映悠久的茶文化,有許多侍茶諺語。“春山挖破皮,伏山挖見底。”春季以淺耕“破皮”為宜,伏天則要深耕“挖見底”;“筍者上,牙者次。”粗壯的茶芽要比瘦小如牙的茶芽品質好;“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是根草。”採茶必須及時,遲採會嚴重影響茶的品質;“茶是春,箬是寶。”箬能密封儲存茶,“貯存好,無價寶。”茶的保管,對保持茶的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吃,秋白露。”春茶、夏茶和秋茶,其品質是不一樣的。

  飲茶是中國長期形成的民間習俗。“寧可三日無油鹽,不可一日不喝茶”。客來敬茶是常禮。宋代杜耒的“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茶越泡越濃,人情越交越厚”,“好茶不怕細品,好事不怕細論”。“人一走,茶就涼”,喻人在人情在,表示關係一般,態度冷淡。以泡茶、沏茶、倒茶為喻的歇後語有:不倒翁沏茶——沒水平;滾水泡茶——又濃又香;阿慶嫂倒茶——滴水不漏”。

  佛教認為茶是一種養身正心之物,於是,飲茶便成了“和尚家風”。僧侶們把茶與佛教清規、飲茶論經、佛教哲學、人生觀念融為一體,從而產生了“茶禪一味”的佛教茶理。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茶內見真,茶內見哲,茶內見禪。品茶亦是品心,是精神的吐納,是迴歸自然、迴歸本性的法門。然而,與佛教茶理相反的說法則更有趣:“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這是古人對茶的特性極為生動而精闢的概括。博士,宋代茶坊、酒坊的侍應。花博士,指男女關係撮合者。花,指色情;色,指女色。茶和酒是色情的媒介。黃庭堅把茶稱為“雲腴”,蘇東坡把茶比作“佳人”,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潤心蓮”。

  中國茶文化豐富多彩。概括地說有茶理茶儀、茶俗茶風、茶藝茶會、茶宴茶食、茶詩茶歌、茶舞茶戲等等,不勝列舉。這些關乎道德風尚、民俗風情的茶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哈哈,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事安國家。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必須經營它。琴棋書畫詩酒花,舊時件件不離它,如今七事都變更,柴米油鹽醬醋茶。用開門七件事喻理,是國人長期形成的語言文化習俗,它表達了人們的信仰、思想、願望、態度和價值觀念,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蘊。
 

關於茶的唯美散文詩精選
有關路上的優美散文欣賞
相關知識
關於寫茶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寫海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春天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菊花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晚霞的優美散文隨筆欣賞
關於執念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冬天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校園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古鎮的優美散文隨筆
關於友情的優美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