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尋根手抄報資料
遼金元時期,清明節俗主要有射柳、盪鞦韆,節日娛樂色彩濃重;明清時期,掃墓祭祖、祭奠先賢、求神、赦孤和踏青遊玩等,豐富了清明節的表現形式。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1
【赴湯蹈火無所畏懼的黃繼光】
黃繼光***1930-1952***四川中江人,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奉命奪取某高地,當連續攻下敵人數處陣地後,被敵人一個集團火力點所困。黃繼光挺身而出,要求擔負爆破任務,勇敢地衝向敵人地堡。當他擲完手雷,打垮幾個火力點後,發現還有一個火力點在頑抗,就忍著重傷巨痛,跌倒了爬起來,毅然直撲上去,以胸膛堵住敵人正在掃射的機槍射孔,保證部隊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務,全殲敵人兩個營,自己壯烈犧牲。根據黃繼光生前的申請,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並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蹟為人們所傳頌。
2
【清明節習俗集錦】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清明習俗手抄報圖片